土壤異位除鉻保供水安全
在湖北省鄖縣原十堰博達豐工貿有限公司所在地,為清除土壤殘留的鉻污染,挖土的最深處已超過6米,相當于兩層樓的深度。
鄖縣環保局局長郝清龍告訴記者,這家企業是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興建的一家從事電鍍工序汽車配套加工企業,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電鍍廢水。與它同批興建的還有鄖縣華泰機械廠、湖北華陽汽車變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鄖縣金順工貿有限公司、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神河汽車改裝(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他們在生產過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放問題。
“在別的地方對含鉻污染土壤有可能就地‘修復’處理,可在我們這里絕對不行。”郝清龍告訴記者,由于多數企業處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高蓄水位172米以下,蓄水后會處于淹沒區域,將嚴重影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安全。因此,鄖縣采用的是異位修復方案即“污土挖掘——化學穩定——填埋封存”方式對含鉻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治理。
“我們加班加點施工,目的是要趕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確保汛后通水安全。”鄖縣環保局黨組書記、副局長蔡建寶告訴記者。
掘地三尺挖“毒”源
關閉污染企業,將建廠房的磚塊轉移“消毒”掩埋處理
根據2007年污染普查和2009年動態更新調查結果顯示,鄖縣上述6家電鍍企業年排放重金屬六價鉻10523.04千克。
為確保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地安全,2012年,國家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將鄖縣確立為重點支持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重點示范區域,先后下達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9100萬元,鄖縣人民政府與企業也相應配套4000多萬元,全力對鄖縣6家含鉻污染企業進行污染防治。
一年多來,為了清除鉻污染,鄖縣將其中4家企業關閉。關閉后,他們不僅將建廠房的磚塊全部予以轉移“消毒”掩埋處理,還將廠房所在地以及廠房下游可能被污染的“毒”源全部“刮除”,最深處超過6米,平均也有1米多深,累計“刮”除含鉻污染土壤158232.4立方米。
租地百畝祛毒
異位修復,采取不同處理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置
據了解,關閉4家企業后,為了祛除土壤里的鉻“毒”,鄖縣專門租了100多畝的平地,鋪設多層防滲漏材料,四周擋上防護板,然后將4家企業累計158232.4立方米含鉻污染土壤等全部轉移至此實施“清毒”處理。
項目施工單位、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為高質高效施工,公司為項目建設配備了優秀管理和技術人才,組織行業內知名專家成立了智囊團,購買了先進工程設備和優質工程材料。
“僅消毒處理設備價值就高達1000多萬元。”郝清龍告訴記者,整個處理過程實施穩定化固化工藝,對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固廢等全部進行固化穩定化無害化處置,然后再進行安全填埋。
郝清龍介紹,對建筑垃圾、污染土壤、污染淤泥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對所有建筑垃圾如混凝土、磚塊采取沖洗工藝,沖洗檢測達標后篩分破碎進行填埋;對污染土壤破碎后,使用土壤改良機將穩定化固化藥劑和土壤按配比參數均勻混合達標后填埋;對污染淤泥處理還要在挖掘前撒還原劑進行預處理,晾干后破碎同污染土壤一樣按配比參數攪拌藥劑改良達標后填埋。
防止滲濾液外漏
在填埋場底部及邊上均鋪設國外進口防滲材料,防止污染外溢
在“梯田”般的填埋場平整場地,10多輛挖土機正伸長“手臂”轟鳴著。在記者采訪當日正臨近中午,盡管天氣十分炎熱,可在鄖縣城關鎮紅橋村一荒坡上,有關工作人員正冒著酷暑加班加點封存填埋場。
“經過化學穩定處理后的土壤全埋在下面,現在這里是一片‘黃’,很快就會變成一片‘綠’。待場地平整完畢,我們會在上面灑些草籽,實施封場綠化處理。”蔡建寶介紹。
記者在填埋場兩邊看到,一條水泥渠沿坡而下,一直延伸到谷底,這條水泥渠主要是為防治山坡上雨水流進填埋場而修建。
蔡建寶表示,為了給填埋場做好防護處理,填埋場的底部及邊上均鋪設了3層白色和1層黑色的國外進口防滲材料。
在填埋場兩邊土坡上,記者尚可以看到深埋于地下的防護“尾巴”:3層白色的防滲膜猶如3床薄棉被,中間夾著一層比皮鞋還厚的黑膜。
據了解,這一套被蔡建寶稱為“3加1、白加黑”的防護措施,既可以防止地下水、地上雨水“混”入填埋場,又可以防止填埋場里的滲濾液“外溢”。若填埋場有了滲濾液,也將通過填埋場底部管道“一滴不漏”流入防滲漏水池,水池四周還建有三口檢查井,滲透液經檢測合格后方可排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