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企業、社區共同推進噪聲污染防治
【谷騰環保網訊】城市噪聲污染防治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改善城市聲環境質量,營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環境。筆者分別從政府、企業和社區的角度提出城市噪聲污染防治的相關政策建議。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加強對城市國土空間的科學規劃。統籌規劃、科學合理地布局城市居民區、園區和道路系統等,減輕因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產生的噪聲對居民的影響。同時,針對部分城市因歷史原因已形成工業項目、軌道等與居民區、學校、醫院混合發展的現狀,應盡快對已建成的居民區、學校、醫院周邊的工業項目、軌道等加裝隔音降噪設施,減少噪聲傳播。強化對企業使用低噪聲設備和技術的財政支持。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企業推廣應用低噪聲設備和技術,從而減少噪聲排放。例如,可以對企業購置低噪聲設備和低噪聲技術研發的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稅前抵扣,從而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強化對噪聲的監督和管理。監管部門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的相關責任主體予以警告甚至處罰。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執法培訓,如法律知識、技術技能以及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提升執法水平。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優先選購噪聲低的機器設備。訂購的設備應符合國家噪聲排放標準,優先選購低噪聲、節能環保的機器設備。對已存在的噪聲較大的機器設備,應對其進行合理的技術改進,如利用隔音罩、消聲器等進行減震降噪處理,從而將噪聲降到最低。同時,要定期對機器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及時更換已磨損的部件、潤滑軸承等關鍵部位,減少因設備故障導致的異常噪聲。優化廠區規劃布局。將噪聲大的機器設備放置在遠離居民區或其他敏感區域的地方。根據噪聲源的位置,在廠區周圍設置綠化帶,吸收和反射聲波,形成隔音屏障。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時間。生產經營場所位于居民區的,應遵守社區相關噪聲排放控制規定,避免在晚上或凌晨等敏感時段從事高噪聲活動,進而減輕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同時與社區建立溝通機制,及時了解并響應居民的合理訴求,創造更加宜居的居住環境,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
從社區的角度來看。明確社區噪聲排放控制標準。加強對社區內在公共場所開展活動的時段和音量管理,加大對體育鍛煉、廣場舞等產生噪聲污染活動的管理力度,引導廣大運動愛好者加強自律管理,避免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同時,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不斷收集居民對噪聲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議,為社區不斷優化噪聲排放的控制標準提供依據。建立鄰里守望互助協調機制。基于平等、公正、合理的原則,利用小區微信群、社區議事廳等多種平臺形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建立包括社區、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和噪聲污染涉事主體等在內的多元主體參與的對話協商機制,化解鄰里噪聲污染矛盾糾紛。同時,組織社區志愿者開展噪聲污染監督和勸導活動,對發現的娛樂健身音響音量過大、鄰居寵物噪聲擾民等問題,及時進行勸導和協調,共同創造安靜、宜居的聲環境。開展噪聲污染防治宣傳活動。利用社區公告欄、電子屏幕等,發布關于噪聲污染的危害、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增強公眾環境守法自覺性。
作者單位:中共江西省委黨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