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氣污染與城市防污綠化
摘 要:環境污染,特別是大氣污染對城市綠化植物有明顯的影響;但另一方面,植物在保護環境中又起著積極作用。要使城市綠化取得成功,因地制宜地選擇抗污、吸污能力強的植物,進行防污綠化,并合理規劃布局,是城市生態綠化工作的重要環節。
隨著現代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環境污染已經日趨嚴重。其中大氣污染的危害居環境污染之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1 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植物容易受大氣污染危害,首先是因為它們有龐大的葉面積同空氣接觸并進行活躍的氣體交換。其次,植物不象高等動物那樣具有循環系統,可以緩沖外界的影響,為細胞提供比較穩定的內環境。再次,植物一般是固定不變的,不象動物可以避開污染。
大氣污染對植物造成的危害一般分為可見危害和不可見危害兩種情況,可見危害是肉眼可以明顯判斷的危害,植物有明顯的癥狀表現,根據癥狀出現的快慢,又分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混合危害三種情況。
許多大氣污染物如二氧化硫(SO2)、氟化氫(HF)、氯氣(CL2)、臭氧(O3)、二氧化氮(NO2)、過氧乙酰硝酸酯(PAN)、乙烯氨氣(NH3)、氯化氫(HCL)、硫化氫(H2S)等,都對植物產生不同程度的有害影響。大氣污染物對植物的危害方面決定于污染物的濃度,另一方面決定于植物自身所具的抗性。
2 城市園林綠地的生態功能
植物能吸收一定量的大氣污染物并對其進行解毒,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即是應用植物對大氣污染物的抗性這一特點,因地適宜地布置植物從而對大氣污染起到凈化作用。
2.1 凈化空氣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CO2并放出O2。其呼吸作用雖也放出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在白天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O2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O2多20倍。1㎡草坪1h可吸收CO21.5g,在白天如有25m2草坪(或10m2樹木)可把1個人呼出的CO2全部吸收,使空氣保持清新。
2.2 減少粉塵污染
植物能減少粉塵污染,一方面是由于植物具有降低風速的作用,隨著風速減慢,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也會隨之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樹葉表面不平,多絨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飄塵。
2.3 降低有毒氣體濃度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吸收一定量的有毒氣體而不受害。植物通過吸收有毒氣體,降低大氣中有毒氣體的濃度,避免有毒氣體積累到有害的程度,從而達到凈化大氣的目的。當綠地面積比較大時,這種降毒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實踐證明,大片的綠化帶,不但能夠吸收空氣中部分有害氣體,而且由于綠化帶與附近地區空氣的溫度差,形成緩慢的對流,促進有害氣體的擴散稀釋,降低下層空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
2.4 植物的殺菌作用
綠色植物可以減少空氣中的細菌數量,一方面是由于植物吸滯粉塵,減少細菌載體,從而使大氣中細菌數量減少;另一方面植物本身具有殺菌作用,許多植物能分泌出殺菌素,殺死細菌、真菌與原生動物。
3 城市防污綠化的規劃布局
植物是大氣污染的受害者,同時又能通過葉片對污染物吸收,吸附和過濾,使空氣得到凈化,減輕大氣污染危害,為城市防污綠化提供了可行性。因此,進行防污綠化,不但要考慮針對性地選用抗污性強的樹種,還要求有較強的凈化能力,使之能充分發揮合理結構的植物群體所形成的高效凈化、減塵效應。
3.1 城市綠地規劃的合理布局
首先應合理進行城市功能分區,妥善安排居住、工業、交通運輸用地的相對位置;其次,綠地系統規劃必須結合城市規劃,考慮城市性質、規模、自然條件和城市環境污染狀況的不同來制定。
(1)城市綠地分布要均勻、合理,形成一個由綠地、綠廊、綠網構成的綜合綠地系統。擴大城市公共綠地的服務半徑,特別是城市中心區、舊城區和居民區應該加強綠地建設,讓更多的市民都能受益。
(2)規劃設計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風格多樣,量力而行”。尊重當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體和生態群落,盡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與當地特定的生態條件和景觀環境相適應。
(3)植物配置要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加大道路、小區、游園及廣場的遮蔭效果,增加綠地的色彩,為市民提供距離合適,景觀優美,綠化充分,環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變“平面型綠化”為“立體型”綠化,擴展綠化的范圍,發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加強植物新品種的開發、研究和應用,增加城市綠量,美化城市景觀,構造城市空間的多層次綠化格局。
3.2 城市防污綠化布局
3.2.1衛生防護林帶
主要分布于工業區與生活區之間,不同污染程度的工業企業之間,靠近生活居住區的鐵路兩端和機場周圍等處,它可有效減少煙塵和有害氣體對附近地區的污染。
應針對排放形式的不同,是靠近地面無組織排放,還是通過煙囪向空氣中排放來合理布局。對于無組織排放的污染區,林帶可較近,以便把污染物控制在最小范圍;對于煙囪排放的污染,林帶應布置于相當于煙囪高度15—20倍距離之處。
另外,林帶布局應充分考慮氣象條件,最主要的是風向頻率和盛風風速。一般情況下,生活居住區應避開污染源主要風向的下方。
3.2.2道路防污綠化
主要起美化市容、改善小氣候,促進交通安全和凈化大氣的作用,是城市防污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通過市區或市區邊緣的高速機動車道與城市之間應布置由喬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組成的綠化隔離帶,寬度在40m以上,才能在減輕塵土和有害氣體污染方面產生顯著效果。對于市內行車、行人道路,樹種的選擇應因地制宜,在綠化美化前提下,盡可能多注意在環境保護上的意義。
3.2.3工業區防污綠化
工業區的建設,應注意對自然綠地的保護,把大規模建設所造成的自然環境變化,控制在最小限度。在工業區內要有面積充分、布局合理以及符合生態要求(適宜的種類、多層次的結構、最大葉面積系數等)的綠地。
對于不同性質的工廠綠地,在防污前提下,可以有不同的綠地定額指標及綠地覆蓋率。植物種類選擇上,應適地適時,因廠先樹,確保植物良好的生長以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如選擇具較強抗污凈化能力,適應性強;易于栽培又有較好綠化、美化效果的樹種。在綠化布置的形式上,可以多種形式并舉。如孤植、群植、樹叢、樹林、綠籬、草地、垂直綠化等,改變單一植樹造林,只綠不美的面貌。
總之,在倡導環境保護的今天,大氣污染作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城市環境問題,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居住、工作條件。如何合理充分發揮生物措施應有的功能與作用,采取普遍綠化,重點防污綠化,以達到凈化空氣、水體,改善城市小氣候,降低噪聲的目的,正凸顯出其越來越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孔國輝.大氣污染與植物[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8.
[2] 符氣浩.城市綠化的生態效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3]溫達志等.30種園林植物對短期大氣污染的生理生態反應[J].植物生態學報,2003,27(3):311-317.
[4]李金平.城市綠化淺探[J].邵陽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4(3):214-215.
[5] 劉艷菊.植物對大氣污染的反應與城市綠化[J].植物學通報,2001,18(5):577-586.
[6] 舒惠國等.論城市生態化與生態城市,生態中國網.
[7]孫志剛.以人為本優化城市生態環境[J],中國林業,2001,(1):24-25.
[8] 李景豹等.試析城市園林設計與生態環境保護[J].河南林業科技,2001,21(2):29-31.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