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養豬場廢水處理技術及應用
養豬場廢水是養殖業廢棄物中最典型的一類污染物,主要包括豬尿、部分豬糞和豬舍沖洗水,屬高濃度有機廢水。由于養豬業屬傳統產業,用于廢水處理的資金有限,所以養豬場廢水處理各項指標要完全達標難度很大。迄今為止,國內外對養豬場廢水處理已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工程應用實踐。文章分析總結了近3年來集約化養豬場廢水處理的工藝研究和工程應用等方面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豬場廢水處理工藝
目前,養豬場廢水處理研究的工藝方法有物化處理、自然生態處理、好氧處理、厭氧處理等,實際工程應用中常常是這些處理技術的組合工藝。豬場廢水懸浮物質濃度很高,懸浮物質是COD的主要來源之一,過高的懸浮物質將會影響后續生化處理的效果,所以在養豬場廢水進入生化處理系統之前進行固液分離處理是必要的。固液分離機有振動篩、回轉篩、水力篩和擠壓式分離機等,其中擠壓式分離機可以連續運行,效率較高。德國研制的FAN-SEPATOR的擠壓式離心分離機,具有很好的分離效果,在我國的應用表明,懸浮物的去除效率較高,分離出來的泥渣含水率為80%左右。
豬場廢水氮磷含量很高,采用磷酸鎂銨(MgNH4PO4·6H2O,俗稱鳥糞石)化學沉淀法處理,使得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緩釋肥中的營養元素,解決了氮的回收和氨的污染兩大問題,同時達到較好的預處理效果,為后續的生化處理創造了條件。但該方法必須考慮廢水中N、P、Mg的平衡問題,所以廉價的添加劑是化學沉淀法能否實際應用的關鍵。Lee SI等人利用海水或制鹽工業中的廢鹽鹵作為Mg2+添加劑,沉淀速度快,與添加MgCl2作鎂源對磷有等同的去除效果,是一種處理成本低廉的方法,但去除氨的效果不如添加MgCl2。
自然生態法是運用生態學原理與工程學方法相結合的技術,應用較多的是穩定塘工藝和人工濕地系統。PoachM E為了研究有機負荷和去除效果的關系,設計了6個并聯的濕地-池塘-濕地處理系統,通過分別進水控制各處理單元的有機負荷,試驗研究表明,最佳TSS、COD、TN、TP去除率分別為35% ~51%、30% ~50%、37% ~51%、13% ~26%,夏季處理效果明顯優于冬季,處理效果受溫度和降雨的影響較大。自然生態法處理建設費用較低,運行成本低廉,但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適宜于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好氧生化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觸氧化法。成文采用接觸氧化水解(酸化)-兩段接觸氧化-混凝工藝處理豬場廢水,水解對CODcr有較高的去除率,穩定在60%~70%;接觸氧化對COD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整個工藝對氨氮去除效果較好,出水氨氮在13~15 mg/L,CODcr在200~250 mg/L,經過聚合氯化鋁混凝沉淀后,最終出水CODcr穩定在100 mg/L以下,出水達到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準(GB8978-88)。但該工藝程序復雜,占地面積大,對氨氮的去除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鄧良偉研究水解-SBR處理豬場廢水,大大簡化了處理工藝,水解去除了大部分的COD,TP去除率達到55%,但對氨氮去除效果不好;SBR對氨氮有較好的去除效果,TN的去除率為74.1%,氨氮的去除率在97%以上,但最終出水的COD殘留量較大。豬場廢水的高氨氮常常導致生化處理過程中碳源不夠、C/N過低,從而影響總氮的去除效果,如果采用外加碳源則會增加處理成本。Ju-Hyun Kim等人利用序批式反應器(SBR)實時控制工藝,采取補充源水作外加碳源的方式處理豬場廢水,通過ORP以及pH值實時控制缺氧段、好氧段,TOC和總氮的去除率分別在94%和96%以上,能夠有效除去TOC和TN,但對TP的去除效果不佳。豬場廢水氨氮濃度高,對直接進行生化處理可能會產生影響,因此在生化處理前進行化學脫氮以減輕后續生化處理的難度,是目前豬場廢水處理的一個新途徑,于金蓮等人提出了加石灰乳混凝沉淀-脫氨-好氧生化的聯合處理工藝,在生化處理前進行混凝沉淀和脫氨預處理,一方面去除了大部分懸浮物和部分難降解有機物;另一方面提高pH值,脫除大部分氨氮,使后續生化處理降低能耗、容易達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09031810.rar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