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生化調試
一 污泥的培養
方法有同步與異步培養與接種,同步是培奍與馴化同時進行或交替進行,異步是先培后馴化,接種是利用類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種。
活性污泥可用糞便水經曝氣培養而得,因為糞便污水中,細菌種類多,本身含有的營養豐富,細菌易于繁殖。
通常為了縮短培菌周期,我們會選擇接種培養。
先說糞便水培菌
具體步驟:
將經過過濾的糞便水投入曝氣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釋,至BOD約為300-400,進行連續曝氣。這樣過二,三天后,為補充微生物的營養物質和排除由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應進行換水,換水根據操作情況分為間斷和連續操作。
1.間斷操作:
當第一次加料曝氣并出現模糊的活性污泥絨絮后,就可停止曝氣,使混合液靜止沉淀,經1-1.5小時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約占總體積的60-70%。
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糞便水,這時的糞便水可視曝氣池內的污泥量來調整,這樣一直下去,直至SV達到30%。一般需2周,水溫低時時間要延長。
在每次換水時,從停止曝氣,沉淀到重新曝氣的總時間要控制在2小時之內為宜
成熟的污泥應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內有大量的菌膠菌和終生
纖毛類原生動物,如鐘蟲,等枝蟲,蓋纖蟲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去除率達90%左右
2.連續操作:
在第一次加料出現絨絮后,就不斷地往曝氣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糞便水的控制原則與間斷投配相同。往曝氣池的投加的水量,應保證池內的水量能每天更換一次,隨著培奍的進展,逐漸加大水量使在培養后期達到每天更換二次。在曝氣池出水進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開始回流污泥,污泥的回流量為曝氣池進水量的50%
馴化的方法:可在進水中逐漸增加被處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濃度,使生物逐漸適應新的環境開始時,被處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氣池設計負荷的20-30%,達到較好的處理效率后,再繼續增加,每次以增加設計負荷的10-20%為宜,每次增加負荷后,須等生物適應鞏固后再繼續增加,直至滿負荷為止。
如果被處理工業污水中,缺氮和磷以及其它營養物時,可根據BOD:N:P為100:5:1的比例來調整。
個人認為在此階段,必要的超赿管路要具備,工藝沒設計的可用消防管代替。
而且各種分析要跟上去,和種參數需及時測定,特別是鏡檢,因為有經驗的人可能通過鏡檢和數據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務,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比較重要,有些現象要果斷處理,有些則需等侍再認定上面是異步法,同步就是在污泥培養過程中,不斷加入工業污水,使污泥在增長過程中逐漸適應工業污水的環境,這樣雖可縮短培養和馴化的時間,但在這一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又缺實踐經驗則難以判斷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上。
若有條件,就 是接種培養,這樣可縮短時間,若是相似的污水的污泥,更可提高馴化效果。
二、試運行
當活污泥培馴成熟后,下一步則應進行以確定最佳條件為目的的試行動階段,首先以設計條件為中心,設定幾個階段的條件以制定試運行計劃,一般作為變數考慮因素有混合液內活性污泥濃度。回流率,曝氣量,二沉池的混合液和污泥的泥令,污水進水的方式是連續還是間斷的。
將這些因子組成幾種試驗條件,觀察各個條件下的處理效果。
在這個時候,應當注意的是培育成適應于某些處理條件下的污泥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不可能象物化那樣,馬上效果就出現了,因此,用條件變更后短時間內的處理結果來判斷會產生誤差。應當是多觀察處理水質和污泥的性質,在這些參數穩定后再進行正式試驗。一般需要3-4周比較穩定。
按生化原理:要求在曝氣池內保持適宜的微生物與營養物的比例,供給的氧,適應的攪拌強度,一般用污泥負荷加以控制,
污泥濃度應天天測,根據濃度或SV,便可控制污泥回流率和剩余污泥量,并可獲得這方面 的運行規律。另外剩余污泥量也可通過相應的泥齡來控制。
關于供氧量,要滿足兩方面 的需要,一是混合,一是生物生長需要。
在最高負荷時,溶氧也應該在1以上,空氣量過大也不行,會導致污泥解絮,當污泥負荷超過0.35時,所需的空氣量差不多是一定的,在0.25以下時,所需空氣是急劇增加的,其原因是在污泥負荷為0.35-0.5時,氧化和吸附是均衡的,生物的耗氧量降解量與需氧有一定的關系。但在低負荷時,相當部分
污泥為氧化所破壞,此外,因易于產生硝化作用,因此所需的空氣量大增。減量曝氣法,氧化慢于吸附,且曝氣時間短,所需空氣量更少
污泥回流根據濃度而定,回流少是經濟的,盡量使用高濃度污泥,為此在二沉池內積存大量污泥是合適的,但應避免污泥停留過長,腐敗上浮
關于進水的方式無太大的影響,根據實際情況來比較。
如果曝氣池的容積不夠大或污泥回流有限制的話,應采用階段進水,這樣會減少沖擊的影響
原生動物的指示作用
1 指示活性污泥性質
(1)污泥惡化。活性污泥絮凝體較小,往往在0.1~0.2 mm以下。主要出現以下優勢原生動物:豆形蟲屬、腎形蟲屬、草履蟲屬、瞬目蟲屬、波豆蟲屬、尾滴蟲屬、滴蟲屬等。這些都屬于快速游泳型的種屬。污泥嚴重惡化時,微型動物幾乎不出現,細菌大量分散,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能力下降,處理能力差。
(2)污泥解體。絮凝體細小,有些似針狀分散。主要的優勢原生動物有:變形蟲屬、簡便蟲屬等肉足類。
(3)污泥膨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差,SVI值高。由于絲狀菌的大量生長,出現能攝食絲狀菌的裸口目旋毛科、全毛類原生動物及擬輪毛蟲等。
(4)污泥從惡化恢復到正常。通過反應參數和環境的改變,活性污泥從惡化狀態恢復到正常的過渡期常常有下列原生動物出現:漫游蟲屬、斜葉蟲屬、管葉蟲屬等,這些都屬于慢速游泳或匍匐行進的生物。
(5)污泥良好。易成絮體,活性高,沉降性能好。出現的優勢原生動物為:鐘蟲屬、累枝蟲屬、蓋蟲屬、有肋盾纖蟲屬、獨縮蟲屬、各種吸管蟲類、輪蟲類、寡毛類等這些均屬于固著性種屬或者匍匐性種屬。
2 指示反應操作環境
(1)優勢種屬。Modoni在1988年對污水處理廠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總結出:高負荷、曝氣量相對不足時,小鞭毛蟲占優勢;過短的水力停留時間,造成小的游泳型纖毛蟲占優勢;非常高的負荷或存在難降解的物質時,出現小的裸變形蟲和鞭毛蟲;大量出現匍匐性和固著性纖毛蟲或有殼變形蟲時,表明運行環境良好,處理效果好。另外有研究證明,溶解氧不足易出現阿托氏菌屬、扭頭蟲屬和新態蟲屬等;而過分曝氣則出現肉足類及輪蟲類;有機負荷很低,出現硝化作用時,能觀察到游仆蟲屬、旋口蟲屬、表殼蟲屬、鱗殼蟲屬及輪蟲等;在除氮污水廠,低負荷,長水力停留時間及高溶解氧的場合,有殼變形蟲是最好的指示生物
(2)形態變化。在一定條件下,原生動物能分泌膠質并形成膜將蟲體包圍起來,形成孢囊。大多數孢囊用以保護蟲體免受不利的環境因素(如溫度不適,pH值變化,食料短缺等)的影響。待環境轉好時,蟲體能恢復活力,脫孢而出。同樣,鞭毛蟲的鞭毛在條件不利時,鞭毛消失,條件適宜時,又重新生出。當曝氣池中溶解氧降低到1 mg/L以下時,鐘蟲生活不正常,體內伸縮泡會脹得很大,頂端突進一個氣泡,蟲體很快會死亡;當pH值突然發生變化超過正常范圍,鐘蟲表現為不活躍,纖毛環停止擺動,蟲體收縮成團。所以雖然觀察到鐘蟲數量較大,但蟲體萎靡或變形時,則反映出細菌的活力在衰退,污水處理效果有變差的趨勢。
四。伴隨著生化有時會有大量的泡沫出現
污水處理中泡沫原因
1.水中含有表活性物質
2 絲狀菌過量生長會導致菌膠團攜帶大量空氣從而在水面形成穩定的,難以去除的浮渣泡沫,現在已證明絲狀菌的過量生長是生成泡沫的主要原因
3如果廢水中含有過量的脂肪酸,系統的污泥停留時間較長,污泥回流率較低,較低的F/M比會造成絲狀菌的過量生長,導致泡沫產生消除和控制:
常用的有:表面高速流噴射,
控制污泥停留時間
提高回流比和F/M比
消泡劑的使用
對生物相的補充:
應該樹立這樣一個基本思想:每種廢水的生物相均有所不同!
找出穩定運行時常見的幾種微動物數量變化來指導運行管理或是預測,才是最佳的方法。
意思就是:每種廢水,不論是廢水的種類或是相同種類的不同水質情況下,生物相是有所不同的,不能互相套用。
看蟲相應以類來看,不能片面看某種,這樣會讓你發神精的。
但總有一規律:就是生物相在不同的階段總是由某種或說某類蟲相占優勢的,在處理穩定的情況下變化不是很大,但如果出現很大的變化:質的變化(另一類蟲相占優勢)或量的變化(某種異常活躍,個體非常飽滿),這應該引起重視,并同時與測出的數據和水的表觀結合起來看(如顏色,味道,SV或是膜觀),這樣方便判斷。
強調的一點就是每種廢水在處理穩定時的生物相是不同的,意思就是說只有自己工程運行穩定后,才能根據自己的平時的蟲相來判斷和指導運行,別人的只能當作參考,特別是工業廢水。
在這里也并不是說有些共同規律的生物相變化我們就不參考。本人絕無此意,相反認為,如果能把一些最基本的規律掌握,你可憑這些指導和分析一切的現象。
一,色,味道
正常運行無色的工業廢水廠或是城污廠,污泥一般呈黃色,如果進生化的水有顏色,相應的污泥就可能呈其它的顏色。
如有臭皮蛋,污泥發黑,臭,說明負荷過高或是有抑制物,然后才導致DO不足,如果顏色轉淡,則是負荷過低,然后才是DO過高,這是污泥自氧化所致。
以上污荷是因。
二,二沉池觀察
活性污泥的性能可以從二沉池表現 出來,
上清液清澈而且透明--------------運行正常,污泥狀態好
上清液混濁---------------負荷過高,對有機物氧化,分解不完全
泥面上升,SVI高----------污泥膨脹,污泥沉降性能差
污泥成層上浮----------污泥中毒
大塊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厭氧,導致污泥反硝化,污泥腐敗
細小污泥飄泥----------水溫過高,C/N比不適,營養比失調
這是用眼觀察的,我認為最好對生化池的污泥先進行沉淀觀察并與SV結合起來分析的好。
三,曝氣池的觀察
應多注意瀑氣池液面翻騰情況,有無成團氣泡上升,如有表明管道或氣孔堵塞,若液面翻騰不均勻,說明有死角。
氣泡量的多少,在負荷適當,運行正常時,泡沫量少,氣泡外觀呈新鮮的乳白色泡沫,污泥負荷高,水質變化時,泡沫量往往增多 ,如有洗劑劑,會出現大量的泡沫,如若SS突然增加,水中無氣泡,若含油過高,水中也無氣泡。
泡沫是白色,且泡沫量大,說明水中有較多的洗劑,呈茶色,灰色,說明泥齡太長或老化,或污泥破碎后而被吸附在氣泡上所致,若呈其它的顏色,說明含有其它的發色物質。
檢查氣泡是否易碎,在負荷高過高,有機物分解不完全時,氣泡較粘,不易破碎。
這方面可能詳看樓上的帖子關于泡沫的。
總的原則:注意總結自己廠的情況,別人的可能做參考。
污泥的性狀
我們對污泥除了活性外,還要求力求好的沉降性。
簡便的方法就是測:SV,這值一般在15-30較好,但是你有了經驗后,這個數值你可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定。
有時會發現二沉池泥面偏高,但又沒出現異常情況,這可能是污泥增長速率較高,而排放污泥量較少,造成污泥濃度過高所致。
在進行沉降實驗時,有時會發現污泥沉降界面不清的現象,這種情況在污泥短期缺營養或是由于中毒造成解絮的時期,比較明顯,這主要是污泥中絮粒大小懸殊所致,大的下沉快,小的慢,形成一個非連續層。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