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大氣治理,需切實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儲備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財政部提前下達了各省2025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204億元,用于支持各省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今年資金下達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體現了實績導向和結果導向:在按因素法初次確定各省的資金量后,再根據監督檢查、審計問題、項目儲備、績效評價等情況進行調整,結合各省申請資金量最終確定分配金額。
在這種資金分配方式下,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好、績效評價佳、預算執行快、資金分解下達及時的省份不同程度獲得了資金增量調整。相反,部分省份因資金管理不當、使用不佳被調減了分配金額。比如,在績效評價部分,扣減5個預算執行較差省份的6345萬元資金,將其獎勵給5個預算執行好的省份;又如,在項目儲備方面,多達20個省份因項目儲備不足被調減資金量,最多被調減達3億元。這充分體現了財政部和生態環境部獎優罰劣的激勵導向,將正向激勵、負向懲罰的情況通過“資金調整和分配情況表”清楚、明白地展現出來,以真金白銀對各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獎懲,既讓各省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曬一曬成績、“賽一賽馬”,也切實體現出了資金分配的指揮棒作用。
當前,大氣污染防治仍處于爬坡邁坎階段,事業發展正處于關鍵期,還有許多難關要過。在社會生產和群眾生活方式尚未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情況下,以項目推進大氣環境治理依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25年,各地應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的儲備、管理和建設,尤其要把項目儲備這項基礎工作做好、做實、做出成效。
首先,應解決認識問題,徹底擯棄“不愿儲備項目”的思想。近些年來,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制度機制不斷完善,生態環境部新制定了資金項目管理規程,每年對各地資金使用情況開展財會監督和績效評價,有力地規范了資金項目管理。在此背景下,一些基層部門“鉆空子”的機會少了,挪用資金、違規使用資金的“機會”沒了。于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一些地方申報項目的積極性大幅減弱。這種行為表面上看是“躺平”思想作怪,本質上是對生態環境事業的不負責任。那些環境空氣質量排名長期靠后、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被扣分的地方,更應引起高度重視,首要解決好轄區基層干部的認識問題,解放干部思想,讓干部警醒起來,認真起來,負起責來。
其次,要解決能力問題,逐步解決“不會儲備項目”的情況。實踐中,一些基層生態環境部門儲備項目態度積極,但入庫成功率卻很低,究其原因,是能力不夠。有的不熟悉大氣污染治理最新技術要求,申報的治理技術路線早已不符合中央資金支持方向;有的習慣于當“甩手掌柜”,將項目包裝委托給第三方機構后,不聞不問;有的對轄區污染源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無法為項目包裝提供業務指導。凡此種種,充分暴露出一些基層生態環境部門業務能力有待提升的問題。各地應加大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包裝、入庫方面的培訓、指導力度,采取案例教學、實地幫扶等方式,提高基層生態環境部門包裝、儲備項目的能力。
第三,要有鮮明的導向,嚴厲杜絕“儲備項目與大氣污染治理需求脫節”的行為。有的地方項目儲備較豐富,爭取的資金量也較大,但大氣環境質量就是提不起來,究其原因,是項目儲備與大氣污染治理實際脫節,造成“兩張皮”現象。有的地方為完成上級考核任務,一味地追求財政支持,忽略了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這個核心任務,偏離了項目儲備的初衷。這反映出一些地方對項目儲備的必要性論證不充分,對項目統籌謀劃不夠,習慣于做簡單的事,沒有花精力做難而正確的事。上級部門在制定考核指標的時候,應重視這一問題,在項目申報入庫時,認真審核項目與當地大氣環境治理的匹配度。同時,適時提高項目環境效益在資金分配中的影響因子占比,對“重申報、輕績效”、項目建成后達不到預期環境效益的地方,在分配下年度資金時予以扣減相應的資金量。組織人事、審計部門積極跟進工作推進情況,將項目儲備情況納入日常監督范疇,對人浮于事、不愿擔當作為的,及時予以調整,體現出鮮明的用人導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