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拆解地表層土壤中的多鹵代芳烴及其潛在污染源
摘要:通過收集典型電子垃圾拆解區的電子垃圾碎屑以及拆解現場和對照區的表層土壤(0~5 cm 深度) 樣品. 采用GCPMS 5975B對樣品中PHAHs 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在采集的三大類電子垃圾碎屑中電纜絕緣層含有最高濃度的PBBs (35.25 ng·g- 1 ) ,其中以PBB2、PBB3 和PBB15 為主的低溴代聯苯占到總量的38 %. 電子元件填充物中的ΣPBDEs 和PBDE209 檢出濃度最高,分別為29.71 ng·g- 1和4.19 ×10 3 ng·g- 1 ;PBDE153 和PBDE183 是最具支配地位的同族體,分別占PBDEs 總量的43 %和 24 %. 電纜絕緣層中的PCBs 濃度在所收集的電子垃圾碎屑中最高(680.02 ng·g- 1 ) . 拆解現場表層土壤中PHAHs 的污染特征與電子垃圾碎屑中PHAHs 的污染特征相一致,而且其污染水平明顯高于對照區土壤相應PHAHs 的濃度水平. 表明電子垃圾中 PHAHs 是當地土壤環境的重要污染源.
關鍵詞:電子垃圾,土壤,多溴聯苯,多溴聯苯醚,多氯聯苯
20 世紀70 年代末期,浙江溫臺地區開始隨意回收拆解國內廢舊變壓器和電力電容器,曾造成大量多氯聯苯(PCBs) 流失于現場的土壤中,嚴重污染了周邊環境. 90 年代初開始進口包括廢舊計算機、打印機等在內的電子電器廢棄物,目前對電子垃圾的拆解已成為當地一種重要的產業. 原始的拆解手段引發了多鹵代芳烴(PHAHs) 的新污染源[1 ] .
目前,正是我國履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起步階段,PCBs 是首批需要得到削減和控制的12 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 之一. 2005 年挪威建議將五溴聯苯醚( PBDEs) 列為 POPs ,緊接著在歐盟及其成員國在2006 年6 月建議將六溴聯苯( PBBs) 和八溴聯苯醚也列為POPs. 因此,開展關于PBBs、PBDEs 和PCBs 的研究工作,是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的直接要求. 此外,關于有毒洋垃圾的跨國轉移引起的環境污染以及新興的電子垃圾拆解業引發的區域性環境污染問題都是國內外最為關注的熱點. 本實驗選擇浙江典型的電子垃圾拆解區為研究點,以電子垃圾中所含的多鹵代芳烴 (PBBs、PBDEs 和PCBs) 為模型化合物來分析不合理地處置電子垃圾對當地環境的污染.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4 結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09111601.pdf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