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垃圾處理方式評價
農村生活垃圾,是指在農村日常生活中或者為農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活動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相對于城市生活垃圾,雖然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較少,但是由于農村居民長年的生活習慣,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往往比較差,垃圾通常都是隨意丟棄和堆放,加上村鎮衛生管理工作難以展開,沒有一個系統完善的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導致村鎮中的路邊、溝邊、河邊堆積了很多垃圾,這些垃圾會直接進入河道或者隨著降雨將其中的污染物帶入河中,成為農村水源污染的主要來源,而且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垃圾產生量大幅提高,超過環境容量,且被簡單堆置,散發惡臭,孽生蠅、蚊、鼠,對在農村生活居民的的生存健康產生極大危害。因此對農村生活垃圾必須進行科學的管理和治理,減少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得農村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
一、農村生活垃圾
1.農村生活垃圾的來源
農村生態系統中生活垃圾的主要來源是:農村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廚房廢棄物(廢菜、煤灰、蛋殼、廢棄的食物)以及廢塑料、廢紙、碎玻璃、碎陶瓷、碎纖維、廢電池以及其他廢棄的生活用品等,組成成分十分復雜。
2.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與回收利用情況
農村地區歷來有回收廢舊物品的習慣,但是隨著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加快,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產生量也隨之加大,然而廢品回收的品種確越來越少,再加上沒有專門的垃圾收集措施,致使大部分垃圾如有機垃圾得不到合理的收集與處理處置。目前,廢品回收以包裝廢品如塑料、紙類、金屬、玻璃等為主,而且紙類、金屬類和塑料瓶類包裝廢得到了較為廣泛和自由的回收利用,廢塑料瓶的利用主要以經濟價值較高的PET瓶(如可樂瓶等)、PP、PE中空容器為主,但由于塑料袋其價值較低,只有很少被回收,大部分被當作垃圾丟棄。目前,大多數的廢品收購人員并不回收塑料袋,除了個別人員回收品質較好的塑料袋,收購的價值不等,一般為0.30-0.40元/千克,致使大量塑料袋使用后被棄之于村莊四周,形成“白色污染”。回收方式主要為回收人員上門回收廢品或是在垃圾傾倒點分揀廢品。但是在我國,這些活躍在農村的廢品回收人員尚處于自發狀態,其驅動因素主要是經濟目標,有收購站要的就收;如果不要,雖然是有用的廢品但也不收,對于一些利潤低而且處理難度大的物質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3.農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農村和城市生活垃圾在組分和性質上基本與城市生活垃圾相似,只是在組成的比例上有一定區別,有機物含量多,水分大,同時摻雜化肥、農藥等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廢棄物,因此據有其鮮明的特點,有害性一般大于城市生活垃圾。農村生活垃圾有機物含量多,放置時間較長,會孽生多種微生物、病毒及蚊蠅,特別是含有毒有害城市生活垃圾廢物時,如處理、處置不當,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如化學物質、病原微生物等通過環境介質——大氣、土壤、地表和地下水體進入生態系統形成化學物質型污染,對人體產生危害,同時破壞生態環境,導致不可逆生態變化。其具體途徑取決于農村生活垃圾本身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而且與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所在場所的水質、水文條件有關,如有些可以通過蒸發直接進入大氣,但更多通過接觸浸入、食用或通過進入受污染的飲用水或食物進入人體,危害人類健康。
二、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模式
1.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傳統模式
傳統生活垃圾處理模式中,生活垃圾被隨意拋棄、露天堆放,有的甚至被堆放于河道兩旁,形成了垃圾繞村圍河的現象。生活垃圾的任意露天堆放,任雨水沖淋,形成了大面積的面源污染,也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垃圾中含有的有毒物質以及在堆放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被雨水沖刷后,混合流入農村居民的。地表飲用水源,是對農村居民飲用水健康的極大威脅。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不少農村己經意識到生活垃圾的危害性,為了達到“村容整潔、環境衛生”的目標,對堆積于村內的生活垃圾進行了清理,清理出村的垃圾進行了填埋、焚燒等處理,但仍有部分尚未處理,僅是將污染進行了地點轉移,沒有做到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而焚燒和填埋也只是露天焚燒、簡易填埋,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不僅污染了大氣和土壤,也為以后的環境健康埋下了隱患。
2.垃圾收集池式集中清運處理模式
這種方式相對于模式一,在村中建造了若干水泥式垃圾收集池,每個收集池輻射服務周圍的約十幾戶農村居民,每戶將自家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后投放于垃圾收集池中,然后每戶輪流派人定期派人將池中垃圾清運到遠離村莊的垃圾集中處理點,進行填埋或焚燒。這種管理模式基本上改變了垃圾在村中亂扔亂放的局面,生活垃圾清運處理管理有了一套較為穩定的路線。調查中的大部分農村的生活垃圾處理采用了這種模式。這種模式的缺點就是垃圾在收集池中仍處在一個露天堆放的狀態,不僅影響村容,如不及時清理垃圾堆放久了會產生臭氣,而且水泥建造的垃圾收集池由于沒有采用任何防滲防漏措施,在雨水沖淋下仍會對環境衛生健康產生威脅。
3.村、戶收集相結合集中清運處理模式
這種模式是目前新農村中垃圾收集清運比較成功的一個例子。首先每戶家里都各自有一個垃圾桶,每天的垃圾用垃圾袋混合收集于垃圾桶中,同時在村主要道路上設置若干垃圾收集箱,主要為來村莊觀光旅游的游人投放垃圾提供方便,村設有專門的垃圾收集人員定時將每戶和垃圾箱的垃圾集中收集運輸到垃圾收集點進行處理。這種模式主要在建設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的村莊中推廣較多,這種生活垃圾處理管理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垃圾袋裝化也便于清運人員收集運輸,村容較整潔,垃圾亂堆亂放的現象很少見。但處垃圾的最終處理還不是很理想,簡易填埋的方式還僅是將污染轉移,沒有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和無害化。
三、農村垃圾收集與處理的相關建議
當前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各級政府的統一協作,制定相關政策標準,選擇合適的垃圾處理方式,才能改變目前這種亂堆亂扔垃圾現象,給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1.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涉及的面廣量大,只有發動群眾共同參與才是根本所在,建議與村民簽訂“門前三包”協議,保證自己家的生活垃圾分揀收集后都能投放到自家或村內設置的垃圾桶中。
2.實現垃圾的集中存放。根據地形、住戶分布和服務半徑情況,選擇適當的位置建立地埋式全封閉垃圾中轉站,實行垃圾集中存放,既可避免亂倒垃圾,也有利于下一步對垃圾的統一清運。
3.專人負責,集中清理。各村通過簽訂協議承包給個人和雇傭清潔人員等方式對村民定點堆放的垃圾日產日清,并運往中轉站。
4.垃圾清運處理系統資金到位是確保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費用專款專用,避免挫傷廣大村民對整治環境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蘇楊.馬宇宙.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16,(2).
[2]張益.我國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現狀與展望[J].環境衛生工程,2000,8(2).
[3]康鴻壽,王如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管理仁[M].氣象出版社,2002,7.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