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國環保十大事件:陽宗海砷污染引政府行政問責
2008年是讓所有中國人刻骨銘心的一年,中國人民在經歷一次次磨練的同時,中國的環境也承受了嚴峻的考驗。回首即將過去的一年,我國環保事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記取,我們從中選取了10件較有影響的環保事件,以記錄2008年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軌跡。
1、防治土壤污染全面啟動,土壤修復刻不容緩
1月8日,原國家環保總局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會議,局長周生賢指出,當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土壤污染類型多樣,呈現新老污染物并存、無機有機復合污染的局面。
會議提出,切實解決當前突出的土壤環境問題。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搞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二是強化農用土壤環境監管與綜合防治。嚴格控制污水灌溉,強化對農藥、化肥、除草劑等農用化學品的環境管理;三是加強城市建設用地和遺棄污染場地環境監管;四是拓寬土壤污染防治資金投入渠道。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促進企業對污染場地進行綜合治理;五是增強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撐能力。大力研究開發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開發污染土壤修復設備;六是建立健全土壤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七是加強土壤環境監管體系和能力建設;八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2、國家環境保護部掛牌,環保部門有了發言權
3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揭牌儀式舉行,原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出任部長。環保總局由局升格為部,標志著環保部門由國務院直屬單位變為國務院的組成部分,過去只能列席國務院會議的環保部門,如今有了發言權。
環保部的成立,充分表明了黨和國家對環保工作的高度重視,把環境問題納入國務院的重大決策中,更多地參與國家的綜合決策。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機構,有利于從最先決策源頭更好地控制環境污染、環保地位的確立。環境保護部今后的職能配置將朝著統籌協調、宏觀調控、監督執法和公共服務4個方向強化。
在 “三定”方案的職責調整中,明確了加強環境政策、規劃和重大問題的統籌協調職責,加強環境治理和對生態保護的指導、協調、監督的職責,加強落實國家減排目標、環境監管的職責。同時,將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審批和發放職責交給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3、地震災區生態環境遭破壞,恢復重建預計7年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后,國家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表示,汶川大地震受災地區位于岷山—橫斷山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非常敏感的地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地震對災區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可能會嚴重損害災區生態系統的基礎。
潘岳從四方面闡述了災害對災區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環境災害;防疫過程中使用的大量消毒劑、滅菌劑以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腐爛動物尸體等,威脅到河流水環境和群眾飲用水的安全;破壞了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
地震發生后,環保部立即啟動一級應急響應,與災區省市環保部門密切協調、配合與聯動,有力地保障了災區的飲用水安全和核安全,未發生次生重大環境事件。
9月,《四川省汶川地震災區生態環境恢復重建規劃》通過審定正式出臺。根據規劃,四川地震災區計劃用7年實施生態環境恢復重建。
4、“限塑令”全國展開,節能環保意識深入民眾
6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限塑令”。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 《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國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購物袋。塑料購物袋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由于過量使用及回收處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通知》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限塑令”實施后,全國市場塑料袋的使用數量大幅減少。人們開始逐步習慣自備布袋或自備塑料袋的購物方式,商家也從原先的無償提供塑料袋過渡到有償提供,甚至國家質檢總局規定了直接接觸食品的塑料袋的衛生指標和標識等規定。
5、云南陽宗海砷污染事件,引發政府行政問責
今年6月以來,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陽宗海水體中的砷濃度超出飲用水安全標準,導致嚴重污染,直接危及2萬人的飲水安全。從7月8日起,沿湖周邊人民群眾及相關企業全面停止從中取水作為生活飲用水。目前,衛生部門未發現人畜砷中毒現象。
9月12日,云南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陽宗海水污染情況,決定立即實施 “三禁”,即禁止飲用陽宗海的水、禁止在陽宗海內游泳、禁止捕撈陽宗海的水生產品;立即采取堅決果斷措施,查處污染企業,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切實截斷污染源;立即全面啟動陽宗海砷污染綜合治理措施,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將陽宗海水質恢復到砷濃度值≤0.05毫克/升。
與此同時,云南省對26名涉及陽宗海砷污染事件的政府相關人員實施了行政問責,其中12人被給予免職處分。
為強化環境執法,昆明市公安局環境保護分局成立,這一機構的設置在全國尚屬首次。
6、農村環境提上議程,“以獎促治”成重要戰略
7月24日,國務院首次召開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全面部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表明了我國把農村環境保護與城市環境保護統籌考慮、全面推進的決心。
會議確定了我國農村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到2010年,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有所改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進展,嚴重的農村環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處理率、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低毒高效農藥使用率均提高 10%以上。到2015年,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農村環境監管能力顯著提高。
根據會議的部署,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5億元支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已陸續下達各地,旨在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的“以獎促治”行動也在全國各地相繼啟動,將有600個環境問題突出的村莊得到治理、100個生態示范創建村鎮得到獎勵、400萬群眾直接受益。
7、實現綠色奧運,北京兌現了承諾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盛大召開。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北京,為辦好這次世紀盛會,實現綠色奧運的承諾,中國政府及人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北京先后投入1000多億元改善環境,有力促進了北京的環保建設。
據統計,北京奧運會實施了358個“綠色奧運”項目,包括新能源項目69項、建筑節能項目168項、水資源項目121項。奧運工程共建設了9個太陽能熱水系統。
據介紹,在200萬平方米的奧運工程中,有26.7%的面積使用可再生能源等綠色能源。168個建筑節能項目所節約的能源,相當于每年減少2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2007年北京全年收獲246個藍天,比1998年的100個藍天多了146個,2008年更是提前1個月完成了全年的藍天指標。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北京 市 空 氣 質 量 達 標 率 為100%。
8、循環經濟促進法通過,助推我國經濟模式轉變
8月2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第4號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規定,從事工藝、設備、產品及包裝物設計,應當按照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的要求,優先選擇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無毒無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設計方案,并應當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工業企業應當采用先進或者適用的節水技術、工藝和設備,制定并實施節水計劃,加強節水管理,對生產用水進行全過程控制;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使用高效節油產品。
法律規定,企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煤灰、煤矸石、尾礦、廢石、廢料、廢氣等工業廢物進行綜合利用;企業應當發展串聯用水系統和循環用水系統,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并采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進行再生利用。
9、“環境一號”成功發射,我國民用衛星添“新星”
9月6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環境一號”衛星A星、B星成功送入太空,為中國民用衛星大家庭又添“耀眼新星”。
本次發射的 “環境一號”衛星A星、B星,由兩顆中分辨率的光學小衛星組成,是環境衛星星座建設的第一步,是我國繼氣象、海洋、國土資源衛星之后一個全新的民用衛星,擁有光學、紅外、超光譜多種探測手段,是目前國內民用衛星中技術較復雜、指標較先進的對地觀測系統之一。
“環境一號 ”A、B星的成功發射,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提升我國環保能力和綜合減災、構建災害和環境監測預報體系的重大舉措,為建立天地一體化的環境保護技術支撐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完善環境污染與生態變化以及災害監測、預警、評估、應急救助指揮體系提供了良好平臺。同時,也將極大推動我國環境保護和減災救災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10、3500億保護生態環境,成擴大內需重要措施
11月27日,國家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介紹進一步擴大內需有關問題的情況時表示,中央4萬億元投資構成大體是這樣的。在第四季度1000億元的投資中,重點是解決民生的問題、基礎設施的問題、生態環保的問題,也包括提前下撥救災的資金,加強災后恢復重建的問題。這1000 億元涉及到的建設工程,在今后兩年中大體需要4萬億元投資。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措施。在中央安排的4萬億元投資中,3500億元用于生態環境建設。其中,今年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共安排25億元用于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循環經濟和重點流域工業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涉及項目468個。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二是支持資源節約循環利用重點項目;三是支持重點流域工業污染治理項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