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成果展引發思考 產學研既要"對接"更要"對路"
28日,江蘇省首屆環保科技成果展示暨產學研對接洽談會在宜興召開。作為江蘇省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會議吸引了200多名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人員參加。
技術“貧血”,已成環保產業瓶頸
環保產業,其被津津樂道的“新興”、“朝陽”之屬性,在這次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得到勃發。當前歐美發達國家采取的一項重大應對舉措就是,紛紛推出綠色新政和綠色經濟刺激計劃,旨在引領新一輪的全球綠色技術革命,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在我國保增長促發展的一攬子計劃中,振興環保產業也被擺上了突出位置。
環保產業,技術是核心。然而,省環保部門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江蘇省環保科技成果轉化率尚不到10%,示范工程還未能形成良好的市場導向。
在此次對接會上,渴求技術支撐正是企業的最大心事。記者碰到了前來“相親”環保技術的宜興市星晨水汽凈化設備有限公司總裁丁葉民。他說,想來看看有沒有適合于冶煉廠廢水處理的技術,“特別需要針對高濃度氨氮和含鹽量較高的廢水處理的技術。”他說,以前的技術都是靠熟人朋友介紹找到的,現在由政府來搭建這個對接平臺,作為企業十分歡迎。
政府搭臺,努力打通對接“血脈”
245項環保科研成果和48條產品需求信息,此次對接會可謂琳瑯滿目。所有成果信息全部在宜興國際環保城進行了現場發布,并匯編成冊,免費發放給參會人員。
“產業離不開技術支撐,而技術最終也要為產業服務。”宜興國際環保城董事長潘志勇一直希望搭建一個環保產學研的長期對接平臺。“目前,已經有包括東南大學等大專院校入駐我們國際環保城。此次政府搭臺來做這件事,更證明了我的判斷:打開產學研的對接通道,是助推中國環保產業走向井噴發展的重要路徑!”
事實上,不僅“需方”需要這個平臺,技術的“供方”更為歡迎這個平臺。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南京神克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光勇此次帶來了“造紙廢水、污泥處理回用”的專利技術。他告訴記者,他們以前主要依賴廣告來尋找客戶,現在有了這個“面對面”平臺,很高興。希望這種洽談會能更多地舉辦。
“對接”+“對路”,“聯姻”才能美滿
洽談很熱鬧,但能夠達成協議的也不是很多,當天僅有6個供需合作項目簽約。然而,正如一位企業家所言:“效果更多地體現在會后。”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任洪強教授分析,除了要暢通渠道外,當前影響產學研對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供需雙方對技術的追求存在錯位。他說,作為技術的供方,高校、科研院所重視的是高新技術,大部分是在研究階段的成果;而作為需方,企業的需求很實在,對高新技術感興趣的主要是大企業,更多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需要的是適用型技術。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引起省環保廳的重視。在洽談會召開之前,專門請學者專家對收集來的技術進行了兩輪審核,評出了ABCD等級。其中,A為技術先進性好、成熟度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已達到推廣應用水平;B為技術先進、有一定成熟度、成果已達到推廣應用水平或具有推廣使用前景。最終篩選出245項A、B、C類項目,42項D未被邀請參展。“我們并不是只選A類企業,而是將各種類型的都進行了標注,讓企業自主選擇合適的技術,各得其所。”省環保廳副廳長于紅霞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