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處理:給垃圾一個出路
一場關于“垃圾圍城”的困局在廣州番禺區上演若干時了。但是,是否處理垃圾的辦法只有填埋和焚燒兩種呢?不!廣州市越秀區東湖街悄然進行的一場采用生化技術處理垃圾的試點,其環保意義就值得稱贊。
廚余垃圾機:吃的是垃圾吐的是肥料
在廣州東湖街東山實驗小學,正上演著一場垃圾變肥料的奇跡。
該校食堂外,擺放著一個從日本進口的廚余垃圾機。這個廚余垃圾機的外表酷似洗衣機,每天投入這個“洗衣機”內進行“消化”的食物門類眾多,包括蔬菜、肉類、魚類、蝦類、糕餅、蛋殼、魚骨、水果、茶葉、谷物等。這些食剩食物進入廚余垃圾機后,先經過微生菌分解,再經過粉碎、減量,食剩垃圾竟轉化成了有機肥。不過,這個“洗衣機”的“胃口”有點小,即使4個月也只能“消化”240公斤廚余垃圾,然后“變出”10公斤有機肥。
除此之外,在東湖街東山實驗小學教學大樓樓頂上,還有一個水泥堆肥池。學生們把樹葉收集到這里,經粉碎后埋入一個含有真菌的堆肥坑里。4個月后,這些樹葉被完全分解,也變成了有機肥。
廣州素有“花城”之稱,許多地方的花基都缺乏有機肥料,如果以上兩種生化處理垃圾的方式能夠推廣,不僅處理了垃圾,還可以讓“花城”獲益,豈不是一舉兩得?聽說東湖街為鼓勵居民對垃圾進行分類,還向自覺做好垃圾分類的居民發放“愛心環?”。居民憑卡可到指定的便利店購買大米、食油、牙膏等家庭日用品,并享受8.5折的優惠。
西安:生化處理垃圾已成規模
如果生化處理垃圾的辦法在廣州東湖街只一個試點的話,那么在西安,類似的做法則贏得了上至溫家寶總理下至垃圾廠附近村民的廣泛認可。有專家認為,西安的垃圾處理試驗,為中國乃至世界垃圾處理界闖出了一條嶄新的路子,是垃圾處理的一場革命。
西安閻良垃圾處理廠可不是一臺類似“洗衣機”的廚余垃圾機在運作,而是利用“仿生技術”發明了“工業胃”,對垃圾中的廢氣、廢水、廢渣進行無害化處理,并變廢為寶,對其進行全資源化再生處理。“工業胃”使有機質分解消化,即便所有的垃圾都混裝在一起,經過篩選機、風選機、磁選機和人工精選,塑料、渣土、金屬、電池等就被分選出來,生產出免燒磚、塑料顆粒、有機肥料等再生產品。其中塑料等垃圾經過水洗程序后,加工成塑料顆粒,由于這一程序不用焚燒,避免了產生二英的可能。
事實上,這種采用生化堆肥技術,把廚余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廣州也曾規劃建設生化堆肥廠、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卻因“生產的有機肥重金屬超標嚴重,肥效低沒有市場”而胎死腹中。
日本小鎮:零廢物運動
在日本上勝小鎮生活的居民也全神貫注地忙著處理垃圾。他們把玻璃瓶去掉瓶蓋,按顏色分開;把裝醬油和食用油的塑料瓶和裝礦泉水或綠茶飲料的聚酯瓶分開;報紙和雜志整齊地堆在一起,捆報紙的繩子是用回收牛奶盒制成的;只要是不能用于堆肥的垃圾,都被送到零廢物中心。
在零廢物計劃實施5年后,上勝小鎮已經有98%的人口用上了家庭堆肥機,在政府的補貼下,每家每年的花費只有3000日元(相當于28美元,約190元人民幣)。
任何完好的東西都可以在回收店里再次找到用武之地,居民們可以自由從這里取放任何東西,完全免費;厥盏觊_門兩年以來,居民們已經把1.7噸不要的物品放在這里(主要是服裝和裝飾品),拿回家的則有1.2噸。除了少數幾種外,幾乎所有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木制筷子被打碎用來造紙,烹調油變成了肥料。處理舊鞋子、被褥和毯子的辦法仍然是焚燒;玻璃、陶瓷和燈泡只能填埋;電池則不得不用船運到千里之外的一家回收工廠。
最近一項對零廢物政策的調查顯示,該政策仍然有40%反對者,主要是因為幾乎每件東西都要清洗。但受訪者卻說:“我認為人們的覺悟正在提高,這是一件好事。零廢物運動不僅是一件正確的事,而且是唯一的出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