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鶴山市:種植鮮花凈化污水
——鶴山鎮級污水處理廠走在江門市前列
據了解,廣東省鶴山市已建成污水處理廠6座,其中沙坪城區2座,以及雅瑤、共和、址山、龍口4鎮的污水處理廠。鶴城、桃源、古勞3鎮的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全部完成。屆時,該市各污水處理廠總設計日處理能力將達12.65萬噸,實現除了3個山區鎮外,各鎮都有污水處理廠的目標。從數量、技術水平及規模來說,鶴山市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均走在了江門三區四市的前列。
地點1
■共和鎮污水處理廠
增設管網解決
大澤鎮投訴
現場
排水顏色幾近透明
不少讀者可能還記得,2008年3月到6月期間,本報曾對共和鎮排出污水污染新會區大澤鎮河流事件進行了連續報道。時至今日,備受外界指責的共和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問題是否已得到有效解決?
近日,記者在共和鎮污水處理廠現場看到,經過處理的污水通過排放管道“唰唰”地流入共和河中,從排水的顏色來看,幾近透明,而廠方提供的數據也顯示,排水中COD(化學耗氧量)長期保持在每升20多毫克的水平,遠低于排放標準。記者也注意到,共和河流經該污水處理廠時有一道閘口,閘口內外河流的顏色并沒發生明顯變化。
過去
雨污同流
污水排放受指責
據了解,以前,共和鎮生活污水匯入共和河流經該處,閘口關閉,污水和河水由專門進水口進入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后再由出水口一并排放,并繼續沿共和河流入新會區大澤鎮。李少峰說:“這樣做的好處是免去管網鋪設的成本,卻也造成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的提高和污水處理效果大打折扣。”
原來,該污水處理廠自2007年建成以來,主要采用UNIAO技術處理污水,即通過細菌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而達到凈化目的。廠方負責人說: “以前污水進入河道,污水的COD只有不到60,細菌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污水處理廠還要買進面粉和雞屎來養活細菌,窘困可想而知。
更大的問題在于,每年雨季,閘口需打開泄洪,于是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便混著雨水與河水一起流到下游大澤鎮,這是共和鎮污水處理廠被大澤鎮投訴的一個重要原因,更一度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改造
加建管網
實現雨污分流
“要實現雨污分流,就必須加建管網,要加建管網,就必須加大投入。”李少峰對記者說。去年以來,共和鎮從財政中先后拿出2000多萬元,完成了網管鋪設的征地、加建,以及泵站建設。今年9月,該廠終于實現了污水地下輸送、雨污分流的目標。
李少峰告訴記者,實現雨污分流后,進廠污水COD約為110-120之間,細菌能沖發揮分解作用,處理效果大大提升,同時,避免了雨季時期,污水混在雨水、河水中,直接流入下游的弊病。
目前,共和鎮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達20畝,日處理污水能力達8000噸,能完全滿足共和鎮生活污水處理的需要。
地點2
■址山鎮濕地污水處理廠
“花場”大過標準足球場
現場
“花場”也是處理池
甫一進入址山鎮濕地污水處理廠,一個比標準足球場還要大的“花場”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其中種滿富貴竹、美人蕉等植物,花草長勢旺盛,儼然是一個濕地公園。這激起了記者的好奇心,在污水處理廠內建這么一個“花場”有何作用?
該廠代理廠長陳浩告訴記者,其實,這個“花場”是污水處理廠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去除污水中各種有機物質和氮、磷化學物的工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說:“整個污水處理廠總面積是8000平方米,單是濕地這一塊,就占了其中6000平方米,可見它有多么重要。”
據介紹,濕地中共種有富貴竹、花葉蘆荻、再力花、美人蕉、風車草5種植物,都是吸水、抗酸堿能力強的植物。址山鎮的生活污水經收集后進入該廠,在進行去渣和前期處理后從便從地下進入濕地,經濕地中的植物吸收、分解,再經過消毒池,然后排出。
濕地處理污水的能力如何?同行的鶴山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從出水口勺出半瓶處理后的污水放入燒瓶中。記者舉起燒瓶,透過陽光觀察,從顏色上判斷,和一般的自來水幾乎沒有區別。
誰能想到,這一大片濕地竟然起著凈化污水的作用。 |
工藝
低成本運行 兼顧景觀
陳浩告訴記者,該廠使用的是常規處理(物理)和濕地處理(化學)結合的工藝,其最大的特點是建造成本低和運作成本低,且能兼顧景觀。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只需通過投放藥物適當控制濕地的酸堿度,就可以維持濕地處理污水的能力,而成本較高的常規處理規模被壓縮,整體成本自然就下來了。
“由于種植的大多是觀賞性植物,濕地景色優美,我們到深圳采用同類技術的污水處理廠參觀時看到,人家還把濕地開放做小區的休閑公園呢。”陳浩笑著說。
謝錦濤告訴記者,目前鶴山市采用該技術的還有雅瑤鎮和鶴城鎮的污水處理廠。該技術在全省屬于先進水平,鶴山也是江門三區四市中唯一使用該技術的地區。他說:“該技術唯一的缺點是項目占地面積較大,與同等處理能力的普通污水處理廠相比,占地面積大了一倍以上,因此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建。”
目前址山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達3000噸。
地點3
■沙坪第二污水處理廠
平衡工藝實現未雨綢繆
現場
8個處理池輪流“休息”
“我們這個廠除了大,還很‘智能’,8個處理池能根據實際污水處理量調節‘作息’。”沙坪第二污水處理廠(簡稱“二污”)負責人吳曉青笑著告訴記者。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該廠8個污水處理池并未同時運作,當幾個池子中的污水靜靜儲存著的時候,另外幾個池子中的污水卻在隆隆作響,接受凈化處理。
采訪中,記者在廠內幾處機房沒有看到一個工人的身影。原來,污水處理的各個環節在這里已基本實現自動化,偌大的廠子只有幾名工作人員,負責監控機器。
據了解,該廠位于鶴山城區中山路,2008年底建成運行,日處理污水能力達8萬噸,是目前鶴山市規模最大,處理污水量最高的污水處理廠。該廠污水處理的最后一道凈化工序可從一個露天的池子中觀測到,不斷涌出的經處理過的污水流入地下,再排放到沙坪河中。一個攝像頭正對準出水口,而實時監控錄像可在廠內與該市環保局監控室內分別看到。
沙坪第二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最后一道工序露天可見。 |
工藝
未雨綢繆 節約成本
“‘二污’的處理能力高出目前實際需求能力的一倍多,主要是考慮到在‘十二五’期間,沙坪城市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污水處理量也將快速上升,才會有這樣的設計。”謝錦濤向記者解釋。據介紹,污水處理廠的建造成本可不是“1+1=2”的簡單加法,“二污”的建造,更多地是考慮到未來的實際需要。他說:“我們預計,“二污”能完全應對未來5年中沙坪城區污水處理量的增加。”
謝錦濤表示,為了避免提前建設造成的浪費和運行成本提高,“二污”采用了國內先進的平衡處理工藝,該工藝能根據實際污水處理量調節污水處理池及機器運作,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和運行成本,但是該工藝對設備要求較高,因此建造成本也較一般的污水處理廠要高。 (本報記者 樊煒 謝禮鳴)
鶴山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走在江門市前列
據了解,鶴山市除了三個山區鎮以外,已基本實現每個鎮都有污水處理廠的目標,其中污水處理能力較高的除了沙坪“一污”、“二污”以外,共和、桃源兩鎮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也都超過5000噸。目前,從數量、技術水平及規模來說,鶴山市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走在了江門市前列。
謝錦濤告訴記者,污水處理廠造價比較貴,這對一些資金相對薄弱的鎮級財政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加上污水處理廠每天的運行成本,讓一些鄉鎮不得不“知難而退”。對此,鶴山市積極爭取省環保廳的專項資金支持,總金額達1200萬元,并積極與金融部門協調,幫助一些鎮解決資金缺口的問題,保證一批污水處理廠能按時投產運行。
“污水處理工藝很多,如何根據各鎮、街的實際情況選用,也是一門學問。”謝錦濤說。如造價較高的平衡工藝就不適用于財政較為薄弱的鄉鎮。同理,運行成本較高的UNIAO工藝也是如此,濕地處理的工藝就適合用在污水處理量較少、土地資源較充裕的鄉鎮。
安裝攝像設備做到實時監控
工廠的排污設施、污水處理廠日常運作常受到市民質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管難。“領導來了開,領導前腳剛走,后腳就把污水處理設備關了。”采訪中,不少市民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
近年來,鶴山環保局在不斷改善監管難這一方面的工作。據了解,近年來鶴山市環保局先后對該市40多家重點污染行業的重點企業,以及各鎮街的污水處理廠,在其排水口安裝了攝像設備,進行監控。隨著科技進步,監控畫面傳輸技術也從電話線撥號、ADSL發展到光纖,做到了實時監控。
17日,記者在該局監察分局工作人員的電腦上,隨意點選了鶴山市造紙廠、共和鎮污水處理廠等單位的監控錄像,畫面中排出的經處理污水顏色較為清澈,與記者在現場看到的景象相符。
“雖然被監控,但我們還是支持的,萬一有投訴或者出了問題,雙方可以調閱錄像,一下就能分清責任了,這對我們既是監管、也是保護啊。”共和鎮污水處理廠的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