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提前預示氣候問題 新能源與減排成關鍵
如果說10月份最后一天北京的大雪還讓人猝不及防,那么上周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的暴雪已經直接把還準備秋捂的人們直接拖到嚴冬。
空中飄灑的可愛的雪花,也在幾天之內轉為嚴峻的雪災。同事的MSN紛紛開始換成了和雪有關的感悟:“秋天已經轉眼不見,冬天迫不及待……”
或許是懲罰上周結束的巴塞羅那氣候談判的碌碌無為,今年北半球的國家比任何時候都更早迎來第一場雪,德國、捷克,甚至靠近溫暖的地中海的海濱國度也接待了冰雪女神的拜訪。
我們多么期望這是所謂的瑞雪兆豐年,但是現實并非雪景那般迷人。后工業時代正無情地摧毀農耕時代自然的良性循環。
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因為人類的活動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總量已經超過300億噸,其中動力系統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接近總量的23%。
這迫使汽車行業必須尋找新的技術路徑。上周來華的雷諾-日產汽車全球CEO卡洛斯·戈恩說,目前已經規模量產的混合動力還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但是日產提出從2011年開始量產的電動車計劃開展得并不順利,主要的阻礙在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就像人們意料中的那樣,想要取代石油為燃料的傳統汽車,關系世界多方利益的電動汽車,未來還會遭遇更多的麻煩。
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1~10月份的汽車銷量已經超過1090萬輛,毫無懸念地成為全球汽車銷量最大的國度。在經歷金融危機之后,一方面為國內市場的啟動心懷慶幸;另一方面,汽車消費大國的國民也心懷隱憂,更迫切期待“零排放汽車”時代的到來。
在2000年之前,中國汽車帶來的排放量不到全部排放量的10%,到了2007年,運輸系統(包括汽車、船舶和飛機)在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中已經占據20.4%的比例,如果按照當前年均接近30%左右的汽車增量計算,到2020年,運輸系統全部二氧化碳排放中的比例將超過30%,超過產業制造部門成為國內最大的排放來源。
科學家已經警告說,如果12月份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不能達成全球減排共識,在2050年把空氣中二氧化碳排放濃度控制在450ppm之內,那么,頻繁的極端氣候將成為大自然對人類的最直接懲罰。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學者隆尼·湯姆森上周發布研究報告,通過對比航空照片和地面的遙感測量結果發現,從1912年到2007年,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頂的冰雪總面積減少近85%,按照這種趨勢,到2022年,這片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11.7萬年、歷經歷史上多次干旱和氣候變化的冰川將完全消融!
警告冰川融化帶來滅頂之災的電影《后天》,其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最近又推出新災難預警片《2012》,在這部影片里將出現現代版的“諾亞方舟”。現代人在享受高度豐富、便利的現代生活的同時,正不知不覺將人類的未來押在魔鬼的賭注盤上。
在氣候會議的外圍,全球汽車界的全體,都應該努力與時間賽跑。至少,我們不總是希望瑞雪如此早早來叩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