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一五”造紙行業COD減排的解讀
萬元產值COD排放5年來年均減排超過25%,先進生產能力占行業總產能的近七成,造紙行業“十一五”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取得了顯著進步。今年年初環境保護部在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期間發布的“重點行業工業污染防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08年,在產量較上年增長8.6%的情況下,造紙行業水污染物排放繼續收獲雙下降:全年排放廢水40.77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總排放比例為16.85%,下降2.4%。排放化學需氧量128.8萬噸,比上年下降28.6萬噸;占全國工業總排放457.6萬噸的28.15%,比上年降低6.6個百分點。
但報告同時指出,造紙行業污染治理任務依然十分繁重,結構調整潛力巨大,需要在技術攻關、環境監管方面加大力度,為行業的綠色發展營造公平優良的環境。
COD持續下降
結構調整和行業水平提高貢獻大
多年來,造紙業廢水量、COD排放量占工業行業兩個第一,現在,造紙業已從頭號污染行業的座位上逐步引退。這得益于堅持不懈的結構調整和污染治理。報告顯示,在近10年的高速增長期間,造紙行業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普遍采用了當今國內外先進、成熟的紙漿造紙技術及裝備,淘汰了大批落后工藝技術及設備,尤其是木漿生產線、廢紙處理生產線及造紙機均向大型化、高速化前進了一大步。
目前,這些先進和比較先進的生產能力已經占到行業總生產能力的60%~70%,綜合能耗降低了30%~40%,水耗是原來水平的1/10~1/3,配套的環保設備使BOD等污染物排放達到了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另一方面,從2006年開始,造紙及紙制品行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資穩步上升,在2007年達到了42.4億元,占到全國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資的7.7%。
對于2008年新建的制漿造紙企業,堿回收、氧脫木素、封閉篩選、白水回收回用、廢水生化處理等清潔生產技術和末端治理技術被廣泛應用。報告執筆人之一、中國造紙協會副秘書長錢毅表示,一些企業通過環保技改,彌補了歷史欠賬,在全行業紙及紙板產量同比增長8.57%、紙漿產量同比提高8.09%的情況下,污染排放持續穩定下降,技術改造及先進技術的應用起到了關鍵作用。
記者算了一下,根據去年出臺的《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到2011年,造紙行業COD排放將比2007年減少10萬噸,廢水排放減少9億噸,這兩大指標分別占所有主要行業減量目標的40%左右。也就是說,到2011年,造紙行業廢水排放要降低至32億噸(2008年為40.77億噸),COD排放減至147萬噸(2008年為128.8萬噸),有望順利完成任務。
為何我國的排放標準比國外還要嚴厲?
國外沒有先進技術可以借鑒
去年5月,新的《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正式實施,規定了制漿造紙工業企業水污染物新的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而在此之前,類似“狼來了”的壓力曾經在造紙行業內部逐漸累積。記者在去年參加的一個造紙行業內部研討會上了解到,來自瑞典的世界先進造紙企業都對這個標準表示“咋舌”,不少中小企業更是紛紛訴苦,表示新的排放標準提升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困難。
對于新標準,COD排放濃度指標是業界爭論爭議最大的項目,原因有三:一、為什么我國造紙行業COD排放標準比發達國家相關排放標準還要高?二、在這樣高的排放標準下,有沒有先進適用的技術?三、不能做到達標排放的企業是否可以受到應有的制約,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錢毅解釋說,發達國家對造紙行業污染物的主要控制項目是BOD而非COD,且控制方式為總量控制而非濃度控制。BOD排放是造成河流黑臭的元兇,而我國造紙企業對BOD的處理在技術上已經基本沒有障礙,“先進企業甚至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但對于后者,要大幅降低相關指標完全達到國家標準,現有的技術在穩定性、經濟性上還有相當的差距。而一些深度處理方法可以做到達標但成本高,且使用大量化學制劑,甚至造成新的污染,也不是最佳選擇。
實施已近一年,業界情況如何?對此,錢毅表示,盡管有困難、有壓力,但協會的成員單位都在努力進行技術改造、工藝升級、成本控制,努力做到達標排放。他透露說,一些指標已經實現了突破,但還是有啃不下來的硬骨頭,對于一些工藝和產品來說,還需要繼續努力。
而缺少技術支撐這一點,在報告里也得到了確認。報告指出,由于頒布的2008年廢水排放標準中對COD排放總量和濃度的部分限值低于發達國家的現行最佳技術導則和標準,沒有國外可行的治理技術以供借鑒,短期內在采用技術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亂,需加緊治理技術的研發,盡早出臺切實可行的最佳技術導則指導企業達標排放。
“制定嚴于國外水平的排放標準是由我國特殊的環境形勢決定的。不少造紙大省,環境容量非常低,不采取硬約束,環境就要繼續遭殃。”錢毅說。
而事實上,一些造紙龍頭企業已經將這種挑戰看作是做大做強、爭取市場主動的機會。山東省早就實行了嚴于國家標準的排放標準,取消了造紙等重污染行業的排放特權。因為動手早,因標準的實施反而受益。而新的排放標準也在迫使江蘇、遼寧等傳統造紙地區加快結構重組、產品技術升級的步伐。從去年以來的實踐看來,效果非常顯著。
綠色發展要過多少坎?
原料結構要優化監管環境要公平
盡管在清還污染歷史欠賬方面進展顯著,但必須承認,造紙行業仍然是“COD排放俱樂部”的頭號會員,承擔了巨大的減排壓力。與此同時,面對越來越大的資源環境壓力,造紙行業能否解決好節能降耗、污染物減排等問題已經成為其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報告指出了行業實現綠色發展急需跨過去的幾道門檻。其一:原料結構調整緩慢,木漿比例仍較低。2008年盡管較上年增加了12%,但仍然只有22%,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錢毅說,木材制漿造紙工藝完善、治污技術成熟、單位排污較低、資源利用率高。更重要的是,木漿造紙從整個工藝流程來說,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發展的潛力很大。比如兩噸半的木材可以產生1噸紙漿,余下的都能做能源。木屑、樹皮、黑液、污泥等生物質都可以通過熱電聯產、沼氣發電等順利轉化為能源,現代化大型化學木漿生產企業的單位產品能耗可以為零甚至是負數。“有的大企業運行的好,甚至可以將蒸汽、電等產品出售,獲得收益,是個很有潛力的碳減排行業。”
其二,在線監測覆蓋面需要完善,違法排污現象較多。“我們的成員單位基本都安裝了(自動在線監測儀),希望能將覆蓋面擴大擴展到全行業。”錢毅說,這對于加大對行業污染檢測和排放管理非常重要。更關鍵的是,有利于促進公平運行環境的形成。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曾經表示,小企業沒有錢,買不起環保設備,自然難以達到環保要求,可是那些買得起環保設備的企業也未必能夠真正起到作用。“我們曾經在重點流域做過調查,80%的企業污染是超標的,環保設施都是用來應付檢查的,檢查來了開一開,檢查一走就關掉了。”
而在錢毅看來,缺少公平的運行環境是一些企業治污設施不能正常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各地環境管理執法在力度措施上有差異,沒有治污設施或是治污設施不運行的企業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對于守法、達標企業而言,積極性很受傷。”
制漿及造紙行業主要環保指標
|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