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預防 工程與環境可以很友好
工程與環境,似乎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其實,它們也可以很友好。日前,第二屆國家環境友好工程頒獎大會在京舉行,“新建鐵路青藏線格爾木至拉薩段工程”等10個工程項目獲得了我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最高獎——“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稱號。
“環境友好”這一概念來自世界環境運動中對于“無害化社會”的提倡,作為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政府最高獎,國家環境友好工程評選是國家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定期的表彰管理制度。這項由環境保護部主辦,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承辦的評選活動,也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由末端治理向預防為主轉變的標志性活動之一。
此次獲獎的10個項目均為國家或地方的重點工程,多為有關國計民生或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800億元人民幣,環保投資總額超過53億元,它們在建設過程中,嚴格履行環評要求,在環境保護方面作出了有益實踐。其中:
新建鐵路青藏線格爾木至拉薩段工程根據高原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沿線設置了橋梁下方、隧道上方等方式的野生動物通道,在中國鐵路工程建設史上首次引入環境監理制度并建立了“四位一體”的環保管理模式;
山東陽谷祥光銅業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陰極銅(一期20萬噸)工程采用中水作為生產用水,硫酸廢酸排出液、電解排出的酸堿廢水、場面水等經廢酸處理及廢水處理后,全部用于閃速爐渣的緩冷;
浙江華能玉環電廠4臺百萬級超超臨界機組工程設計建設過程中注重保護環境的理念,電廠用水全部采用海水淡化,土地占用指標僅為0.19平方米/千瓦,低于國內平均水平26.9%;
三峽~上海±500kV直流輸電工程引進美國海拉瓦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優化線路設計,減少林木砍伐和農田占用,采用“F”型鐵塔專利技術,減少走廊占地150余畝,減少近一半房屋的拆遷;
黃河公伯峽水電站工程項目區攔渣率和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98%,在高原寒冷地區植被恢復度達98%,林草覆蓋率35.01%,遠高于環評要求;
寧波萬華聚氨酯有限公司16萬噸/年MDI工程建立了科學完善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在引進美國杜邦HSE安全環保理念的基礎上,創新出符合萬華公司實際的環保制度,并切實將管理落到實處;
重慶市快速軌道交通較場口—新山村線路工程軌道線路布置靈活,架空軌道橋墩占地少,軌道梁對景觀和采光的影響相對較小,對下方的壓抑感也很小。工程設計充分考慮了與城市景觀、園林綠化的有機結合,拆遷量少、對城市既有布局和規劃的干擾較小;
中國石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在環境條件極為惡劣的大型流動沙漠腹地,利用咸水建成31公里的防護林生態試驗示范工程,篩選出適宜于不同立地條件的植物種,形成適合于流動沙漠條件下大規模建設防護林生態工程的技術體系;
常德至張家界高速公路工程道路選線避開了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絕大多數的居民集中居住區,采取以橋代路、路基分離等形式減少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對沿線護坡、人行天橋、隧道口區域和部分聲屏障進行了專門的景觀、綠化設計和美化,努力使道路與區域秀麗的自然風光相協調;
東風本田12萬輛乘用車固定資產投資工程實現高水平清潔生產,能耗處于行業內部領先地位,19項清潔指標達到國際清潔生產先進水平、5項達到國內清潔生產先進水平,環評批復要求污水處理達到三級排放標準,但公司內控已達到一級標準;實現84%的中水再利用。
可以看出,從設計理念、管理制度到技術運用,獲獎項目處處體現了對環境的尊重,對人與自然和諧的追求與踐行。
環境友好工程的評選也是一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形目標,有關人士認為,環境友好工程的實質就是將工程建設、自然生態、社會環境和文化理念結合起來,促使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公眾滿意、工程與環境相和諧,工程運營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個環境友好工程應當是經得起專業評判和時間檢驗的優質工程,在技術層面,意味著從環境影響評價到初步設計、施工、試生產和竣工環保驗收,各個階段都必須符合環保準入條件及相關環保技術指標;在經濟層面,意味著工程建設和生產運行,要依靠科技創新、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盡可能地探索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表示,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和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環境承載越是日益加大,資源緊缺壓力越是日益明顯,生態系統越是日益脆弱,就越是需要生態文明。因此,環境友好的理念不僅要在建設工程層面體現,還要融入到規劃、制度、政策等宏觀決策。我們不僅要樹立一批環保典范工程,還要更加推進規劃和戰略環評,架構環境經濟政策路線圖,以期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在制度層面全面發展。
幾年前,當時的世界銀行駐華首席代表黃育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世界銀行認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是矛盾的,通過適當的管理,這種矛盾是可以避免的。環境友好,不僅是一種目標,更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自覺奉行這種理念,社會方能真正實行可持續發展,這不僅僅是工程項目的責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