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的尷尬監管
在“黑龍江環保廳召開執法會議卻拒絕曝光違法企業名單”新聞曝光后,環保廳究竟是環境保護還是污染保護,人們質疑不斷。
“不管黑龍江環保廳因為何種原因而不曝光企業名單,從長遠來看,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環保工作更應該警惕不放松。”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李京文院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環保部門顧名思義就是保護環境的。然而從鹽城水污染到陽宗海砷污染,關于環保部門的爭議性討論一直沸沸揚揚。此次黑龍江環保廳替排污企業遮丑事件更將其推向風口浪尖。
新華社4月20日報道,黑龍江省近日召開2009年全省環境執法暨應急管理工作會議,邀請10余家媒體參會,而對哪些企業仍在違法排污等情況卻一概“保密”。部分記者對此難以理解,憤然退場。
黑龍江省環保廳一位負責接待媒體的工作人員的說法是,這些材料是內部保密資料,不能讓記者知道,能給的材料記者就“夠用”了。但從公眾知情權看,《信息公開條例》第十條第十一小條明文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主動、重點公開的政府信息包括,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
而在“遮丑”新聞曝光后,黑龍江有關部門召開了會議。黑龍江省環保廳環境監察總隊隊長遲曉德對外表示,“(企業名單)也不是不宜公開,如果記者真要的話,沒什么可以保密的。”
一前一后的如此態度,被媒體和公眾解讀為變相保護違法排污企業和隱患企業,為排污企業遮丑。
“從政府職能角度來看,有個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考慮,也有一個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關系,站在哪個位置上就應該解決它應該解決的問題。”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研究所任旺兵主任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這是一面。然而作為局外人卻領會不到另一面的尷尬。”
而這樣的尷尬從山西省環保局局長劉向東的“自嘲”中可以窺見幾分。“環保是什么呢?沒有槍,沒有炮,只有沖鋒號,只會吆喝,它這個貓呢,是地方政府養的貓,它這個貓能不能捉耗子,捉幾只是由政府說了算,不是環保部門說了算。”
這也正如發改委任旺兵主任所感慨的,環保部門當然要顧全大局,但對于社會的發展、對于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環保部門就能解決的事情。環保部門沒有權力把所有的工廠都關閉或者大部分的工廠都關閉。老百姓失業了怎么辦?地方政府要運轉又怎么辦?
“貓不捉耗子”怪圈的背后夾雜著企業、政府和環保部門之間的微妙關系。
一面是環保壓力,一面是地方政府經濟壓力,環保局處于天平中間角色略顯尷尬,但并非無解決之道。
“考核一個地方政府政績,應該考核它的環境保護搞得怎么樣,如果考核它這一點,作為一票否決,只要沒搞好,你就不能升遷,他肯定就支持環保局長。”中國政法大學環境法學的教授,同時也是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的常務理事的王燦發教授直言問題關鍵處在此,而不在于大家所討論的環保局能不能獨立,由上面管還是由下面管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都明文規定,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但對于地方政府如何負責,王燦發教授指出,我國法律規定還不夠細致。
“環保問題,放大了,是個中國問題;放小了,就是個地方的問題。”任旺兵主任表示,西方國家也一直指責中國的環境問題。但有些階段性問題,要慢慢解決,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從環保這方面來說,作為政府部門,作為環保部門,在考慮經濟發展問題時,不能忘記自己也有相當的義務和責任為子孫后代考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