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走進兗礦集團興隆莊煤礦,一座綠意盎然的小山映入眼簾。筆者順著由青石板鋪成的“山路”登上這座興隆山,約十分鐘就到了山頂,興隆莊礦區盡收眼底。
“在兗州,這是為數不多的制高點。”興隆莊煤礦副總工程師閆欽運望著遠方,和筆者聊了起來,“過去的礦區粉塵亂飛,到處都霧蒙蒙的,哪有這樣的景致!”
原來,筆者腳下這座小山本是一座矸石山。上個世紀80年代,興隆莊煤礦開采時,為了處置煤矸石,就人工造起了這座煤矸石山,并覆土種樹。如今,這座煤矸石山已經披上了郁郁蔥蔥的盛裝;山腳下修起了一池清澈的人工湖,一條長廊蜿蜒橫架于湖上,構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換的景觀。
“經過多年的治理,興隆莊煤礦徹底甩掉了‘傻大黑粗’的帽子,轉身變成充滿生機的綠色生態工業園區,成為礦區居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閆欽運說,過去煤矸石由于很難利用,很多企業都當做廢棄物隨意堆棄,這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自燃時還會產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氣體,堆山造林在當時是比較理想和先進的處置方式。而如今,境況則完全不同,企業已經找到科學利用煤矸石的新路子,煤矸石綜合利用的鏈條拉長了。昔日的廢棄物,如今成了“金疙瘩”。
如今,在兗礦集團,根本看不到放在露天的煤矸石。兗礦集團節能環保處處長馮騰介紹說,綜采工作面采下的原煤經過皮帶封閉運輸到洗煤廠以后,工人們會對洗出的煤矸石進行分類,把有燃燒價值的煤矸石通過皮帶輸送到煤矸石發電廠,把沒有燃燒價值的煤矸石,直接輸送到井下用于回填采空區。
山東華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郝敬武回憶,過去煤矸石和煤泥都是“礦區公害”,起風的時候,煤泥四處飛揚,“礦區里沒人敢穿淺色衣服”;一到雨天,到處都是泥濘。為了妥善處置原煤洗選中產生的煤矸石和煤泥,兗礦集團在每個煤礦都配套建設了煤矸石發電廠,專門利用煤矸石和煤泥進行發電。
讓郝敬武感到自豪的是,前幾年,華聚能源經過技術研發,把煤矸石和煤泥進行氨法脫硫,提取硫資源進行結晶加工,作為農業化合肥的原料;脫硫后的煤矸石和煤泥經過燃燒發電后,產生的煤灰粉一部分代替黃土用于井下注漿,防止井下煤炭自燃和采空區塌陷,另一部分則作為原料用于生產煤矸石磚和水泥。電廠燃燒煤矸石和煤泥除了用于發電,余熱還用于礦區的供暖、澡堂熱水等。據統計,華聚能源一年可以消耗煤矸石和煤泥120萬噸,發電量達10.5億千瓦時。
水,是煤礦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另一種“廢物”,兗礦集團污水處理作為節能減排的另一項主要工作。“兗礦集團一天產生15萬噸左右的礦井水、生產及生活廢水,目前已經全部實現凈化處理,達到地表水水質標準,礦井水復用率達到91%,基本實現零排放。”馮騰說。
據了解,兗礦集團在日常生產中,每天要從煤礦井下排放出大量礦井水,而下游產業鏈的洗煤、焦化、煤化工等產業也會產生大量工業廢水。同時作為一個職工家屬總數近30萬人的大企業,每天還要產生大量生活污水。據相關測算,兗礦全集團每天大約產生15萬噸左右的礦井水、工業和生活廢水。
楊村煤礦是兗礦集團一個薄煤層礦井,但是他們致力于建設“環境友好型”礦井,加大資金投入和科技創新力度,先后投資760余萬元對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投資406萬元對礦井水處理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將處理后的礦井水再利用,每年可減少污水排放量151.84萬噸,減少COD排放量16.7噸,排放礦外的污水經濟寧市環境監測站監測均高于《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被評為“2010年度全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先進企業”。“我們處理后的礦井水,能夠達到三級飲用水標準。”楊村礦礦長郭德春自豪地說。
目前,兗礦集團已經在水處理領域累計投入資金44953萬元,建成、改造污水處理廠站46座,其中礦井水處理廠9座,工業廢水處理廠10座,生活污水處理廠13座,醫療廢水處理設施14套,日污水處理能力達22萬噸,污水排放指標保持在地表水水質標準,并實現在線監測、自動運行。
兗礦集團還積極探索工業、生活污水和富余礦井水綜合處理再利用,將處理后的中水用于電廠、地面生產、消防、綠化及環保降塵等方面,礦井水復用率達到91%,生活污水復用率達到70%,既促進了循環利用,也節省了大量地下水開采。
馮騰告訴記者,2011年,兗礦集團二氧化硫排放量12925噸,比考核指標少排放17.5%;COD排放量1164噸,比考核指標少排放57.7%;氨氮排放量135噸,比考核指標少排放77.2%。工業產值綜合能耗0.81噸標準煤/萬元,同比降低3.6%,其中濟寧轄區所屬單位0.992噸標準煤/萬元,低于考核指標9.82%。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同比分別下降1.92-4.29%;按照主要產品單耗計算,同比實現節能量35325噸標準煤。“為集團公司‘十二五’節能環保工作實現高點起步奠定了基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