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環保部掛牌督辦兩藥企
2012年1月,環保部對全國15家企業環境違法案件進行了掛牌督辦,其中制藥企業就占了10家。陜西華陰市錦前程藥業有限公司和西安博華制藥有限公司也因環境違法被列入督辦名單,此舉無疑向陜西省制藥行業敲響了警鐘。
藥企污染:難過渭河環保關——陜西省兩家藥企環境違法案件調查
錦前程藥業公司正在重新鋪設的管線。
2011年10月至11月,環保部對部分省(區)開展醫藥企業和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企業專項執法檢查和對重點環境問題進行了督查。隨后的2012年1月3日,15家企業因環境違法被環保部掛牌督辦。值得注意的是,15家企業中僅制藥企業就占了10家。陜西省華陰市錦前程藥業有限公司、西安博華制藥有限公司也因環境違法被列入督辦名單。環保部稱,如不能限期完成整改,將報請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責令關閉。
這兩則看似突然的掛牌督辦案件,實際上凸顯了我國環保的新焦點——藥企污染。事實上,制藥行業是國家進行化學耗氧量、氨氮排放監管的重點行業之一。環保部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制藥工業總產值占全國GDP不到3%,而污染排放總量卻占到了6%。環保部的掛牌督辦,無疑向陜西省的制藥行業敲響了警鐘,也為環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
管線混亂:難分責任的藥企排污
環保部的掛牌督辦文件指出,華陰市錦前程藥業有限公司和西安博華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廢水超標排放,西安博華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廢物臨時堆場無危險廢物警示標識,錦前程藥業有限公司存在廢水處理設施不完善,蒸餾殘渣未按危險廢物處置,無事故應急池等問題。
據華陰市環保局局長左曉華介紹,華陰市原有西北地區最大的合成藥廠——西北第二合成藥廠,1998年企業破產后,進行了拍賣,在十余年的發展中在原址上逐漸形成5家制藥企業。這些企業雖然現在獨立生產,但是依然共用原有西北二合成藥廠的污水管線。加之西北二合成原有的車間貫穿幾家藥企,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也沒有獨立排放,導致一直以來總排污口的責任難以分明,對于監督執法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錦前程藥業和博華制藥正屬于這樣的情況。 其實,早在被環保部掛牌督辦之前的2011年12月,陜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動方案已經出臺,而華陰市環保局已經著手制定渭河流域(華陰段)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動方案。在這一方案任務中明確提出了“要求華陰市醫藥園區的各制藥企業全部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對已建成的華東醫藥(西安)博華制藥有限公司的污水處理設施要求提標改造,對錦前程藥業有限公司要求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并于2012年6月底前完工并達到排放標準。”左曉華有些遺憾地說:“雖然我們早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但是我們的行動還不夠快,最后還是被掛牌督辦。不過這也彰顯了國家對于藥企污染的治理決心和環保工作的力度之大,我想這對于所有華陰的百姓來說是件好事。”
“環保部的要求是限期解決問題,不必停產。但是我們下了大決心,1月份就對幾個制藥廠的總排污口進行了封堵。并要求錦前程藥業和博華制藥把所有車間的污水管道全部砸開,重新埋設新的污水管道,安裝在線檢測設備,而且這一整套的工序必須由環保局的同志全程拍照,監督施行。”左曉華說,“封堵之后,企業自然不能生產,必須徹底解決自身環保排污問題才能談生產的事情。”
生死存亡”:違規藥企促整改
進入錦前程藥業和博華制藥的廠區,已經全然沒有了制藥車間的忙碌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數量眾多的工程機械和施工人員、眾多的新建管線和污水處理在建設施。
“今年環保部對我們掛牌督辦,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春節都沒回家,一直在廠區跟著整個污水處理設施施工的進度。”錦前程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錫林焦急地說。錦前程藥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從事水楊酸系列產品(阿司匹林)的開發和制造,主要產品出口歐美、非洲等地區。停止生產,該公司不僅面臨失去訂單,還可能被采購商索賠。
在錦前程制藥的整個廠區,所有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管線都進行了根本的改造新建。原有的污水管線全部予以廢棄,現有的粗細不一的新建管線,將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分類排放。在建的水循環池和生化處理站等設施,將對廢水進行2級萃取處理和生化處理,最終達標排放。在該公司的環保治理工程方案設計中,污水處理流程圖、管網總圖等赫然在目,預計本年度5月底竣工的污水處理站,設計能力為200噸/天,已經超出了目前120/天的污水產生量。
“這次企業停產,我對員工們說,企業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做好環保工程,挺過這一關,我們企業才能繼續生產發展。無論如何,總歸是錦前程藥業做錯了事情,應該受到處罰。而且我們更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提高環保意識,以后再不能重蹈覆轍。”張錫林這樣說。
博華制藥也有了積極的整改措施,原藥及廢物都有了專門的倉庫予以堆放。據博華制藥安全環保經理丁新建介紹,廠區原有的污水處理設施也進行了提標改造,新建了應急池,污水處理站出現故障時,有足夠的容量防止污水直排。同時,原有的污水排口也已經關閉,等待管線敷設完畢后才準備恢復生產。
左曉華這樣評價此次的掛牌督辦:“環保部的督辦對我們來說與其說是教訓,不如說是一個機遇,借助這個機遇,我們要將華陰市制藥工業園區排污管線混亂、責任不清的歷史遺留問題一次徹底解決,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好事。”
藥企環保:需關注更需行動
藥企排污對我們的威脅到底有多遠,關中渭河沿線又分布著多少家制藥企業,在經歷了長期以來造紙企業的污染之后,制藥企業會不會成為渭河新的污染源?在西安市工商管理局和幾個分局由于對企業名稱和經營性質不能確切的對應,幾乎沒有能夠確切統計出西安市有多少家制藥企業,為了了解制藥企業的主要污染源和環保部門的監管措施,記者來到了藥企比較集中的西安市高新區了解情況。
西安高新區成立20年來,先后引進和培育了步長制藥、東盛集團、大唐制藥等生物醫藥類企業300余家,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西安高新區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如今在高新區,隨處可見制藥企業的總部及廠區。這些企業的環保狀況如何,必然牽動著百姓的神經。
西安市高新區環保局局長徐兵介紹,在藥企加工中,原藥生產相對污染較大,而片劑和針劑的生產、原藥包裝等相對污染小。所有藥企進入高新區之前,都要經過嚴格的入區項目把關,達到“三同時”——生產與環保設施同時施工、建設、投入使用。在驗收和日常監管過程中,也要依據企業的污染程度分級管理,實行三級監管。高新區的藥企以研發部門和企業總部居多,對于這一新興區域并沒有過多的環境影響。
而遠離城市的制藥企業,大量從事原料藥的生產。在各類藥品中,原料藥屬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對大氣、水域的污染尤為嚴重。資料顯示,生產一種原料藥往往需要進行少則幾個多則數十個步驟,使用的原材料有的甚至多達三四十種,不僅產生的廢水、廢渣數量大,而且含有大量難以生化降解的化學合成物質和殘留藥物成分,污染治理難度較大。
在發達國家的制藥廠中,專門用于污水廢氣廢渣處理的廠區和裝備,往往要占到整個廠區的一半面積,處理“三廢”的成本甚至超過了藥品生產本身。而我國一些企業把規模效應看作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唯一手段,很少考慮環境污染帶來的后果。更應引起警惕的是,目前,我國的原料藥生產正向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等地轉移。制藥業幾年前流行一種說法——要向“中、西、源(黃河、長江源頭)”走。這些地區水源充足、人力成本低、污染排放標準也相對較低。這種趨
勢將給陜西省環境安全埋下巨大隱患。
隨著陜西省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邁進,環保工作日益成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整治造紙污染、工業污染、面源污染等收到成效之后,環保部門更應該重視藥企污染這一原本被忽視的問題,對制藥企業的排污嚴加監管,對其環保設施嚴格要求,務求監管到位準確。企業也必須優化工藝,采用先進的生物技術來取代一部分傳統技術,以達到降低排放、減少環境污染的目標,實現產業升級。
環保部的掛牌督辦,是教訓,更是契機。
(本報記者 賀小巍 李龍飛 實習生 黃曉巍)
鏈 接:
從全球的制藥產業格局來看,歐美和日本的大型原研藥企處于產業鏈的最高端,全球性仿制藥企業處于整個醫藥產業鏈的中段,而中國制藥企業在全球分工中相對處于低端,向歐美、日本和印度制藥企業提供原料藥。
研發驅動模式下的制藥企業,包括輝瑞、諾華、阿斯利康等,其公司成本構成中,研發和營銷成本占據大頭,平均分別為15%以上和30%以上,生產成本僅占10%~15%,其余為不確定的風險成本。
全球仿制藥企業的盈利模式則主要以通用名藥物的規模生產銷售為主,典型代表就是以色列的梯瓦公司,以及瑞士諾華旗下的山德士制藥。
而第三種制造模式的典型代表正是中國。中國可生產1500多種化學原料藥,產能達200多萬噸,約占全球產量的1/5以上。我國作為在全球制藥產業鏈條上原料藥和仿制藥生產大國,要根本解決制藥工業的污染問題,除了不斷提高制藥業環保標準,還要謀求轉型升級來突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