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研究用部分差別電價收入補貼火電脫硝
高聳的煙囪吐著濃煙,彌漫在灰蒙蒙的天空,在新能源發展提速的當下,各地林立的火電廠仍是空氣質量的大隱患。
作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最主要排放源,火電廠的污染問題一直備受環保部門與社會關注。去年,因火電減排不力,國家和廣東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不降反升,令實現“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蒙上陰影。研究表明,火電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PM2.5增加的重要原因。
今年1月起,新修訂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開始實施,除了排放限值堪稱“史上最嚴”之外,更要求6億多千瓦的煤電機組需要在2年多的時間內完成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的集中改造,被業界譽為繼“十一五”大力淘汰小火電之后,針對該行業環保問題的又一劑猛藥。
現狀:全國氮氧化物排放不降反升 倒逼史上最嚴標準出臺
“我們將認真總結在控制氮氧化物問題上的經驗和教訓,進一步做好PM2.5的控制。”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為未完成減排指標道歉。
氮氧化物是“十二五”新增的兩項污染物減排指標之一,要求在“十二五”期間和去年分別減少10%和1.5%。而去年我國氮氧化物排放量卻上升了6.17%。
氮氧化物除了是區域酸雨頻率居高不下的禍首,還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體物之一,會產生PM2.5等多種二次污染物。不僅全國的數據“不好看”,去年包括廣東在內有8個省份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都不降反升。火電是最主要排放源,該行業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9%、46.4%。
在今年的全省環保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環保廳負責人坦言,去年我省與大氣有關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上升了1.03%和4.90%,環保部門感到壓力非常大,原因主要是電廠發電站大增,去年由于干旱,火力發電量增加了21.5%,相應地導致燃煤增加了2390萬噸,同比去年增加了22.2%,令兩項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增長。
嚴峻的減排形勢下,今年1月起,新修訂《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與2003年的舊標準相比,新標準大幅收緊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煙塵的排放限值,專家認為其中氮氧化物排放執行“史上最嚴”標準,100毫克/立方米超過了歐洲和美國地區限值。
《標準》的另一亮點是,到2015年國內已運行和新建火電機組要全部安裝煙氣脫硝設施,以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中要求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減排8%和10%的總體目標。而目前我國火電裝機容量大約是7億千瓦,其中脫硝機組約1億千瓦,尚有6億多千瓦機組需要進行脫硝改造。
事實上,為治理大氣污染,火電行業已進行了多年的落后產能的淘汰工作,廣東從“十一五”到去年已淘汰小火電1220千瓦,提前完成國家任務。“如果說淘汰小火電是‘第一板斧’,那么脫硝改造則是‘十二五’期間規范行業的另一劑猛藥。”省環保部門專家告訴記者,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大而且集中,降氮脫硝技術成熟,減排效果明顯。因此,火電廠的降氮脫硝工程是廣東乃至全國氮氧化物減排的重點。
進展:全國脫硝機組比例不足兩成 廣東僅廣州全部完成火電改造
史上最嚴《標準》實施至今,在氮氧化物減排上被國際寄予厚望的火電脫硝改造進展如何?
近日,電監會對電力企業去年節能減排工作開展情況及今年一季度進展情況進行督查,其中發電企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及減排情況和脫硫(脫硝)設施建設運行情況將是檢查的重點。
但從目前反饋的消息看,“目前發電企業的脫硝進展并不理想”。電監會專家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盡管政府對火電企業的脫硝改造實施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政策,但是實際效果并不好,火電脫硝工作整體進程依舊緩慢。”
電監會2012年2月公布的《關于脫硝電價政策的研究和建議》顯示,全國已投運脫硝機組容量占燃煤機組裝機的比重不足兩成,且各省脫硝設施投運率高低不一。
對于廣東來說,火電脫硝改造仍然任重道遠。根據省環保廳統計,目前,全省僅廣州市的火電廠已建成煙氣脫硝設施,其他市只有部分新建機組同步投運了煙氣脫硝設施,總體比例較低。
省環保廳負責人日前表示,目前我省已經脫硝大概在1600萬千瓦,還有2300萬千瓦左右的機組要完成脫硝,也就是說,未脫硝的占了六成。“鑒于氮氧化物對我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大氣環境的不利影響以及國家對氮氧化物總量減排的嚴格要求,必須及早行動,加快火電廠脫硝設施建設。”
而廣東的步伐還要比國家要提前。根據今年1月印發的《廣東省火電廠降氮脫硝工程實施方案》,在2014年之前全省12.5萬千瓦以上的火電機組要完成脫硝,今年珠三角20臺30萬千瓦以上、總共982萬千瓦的火電機組要完成脫硝工作,明年底前,珠三角內12.5萬千瓦以上的燃煤機組要完成降氮脫硝工程改造。
困境:技改補貼入不敷出 停機影響行業效益
一邊是日益趨緊的環保政策“緊箍咒”,另一邊火電企業則因運營效益、技術難度等問題,導致脫硝進度不盡如人意。
據悉,為提高火電企業脫硝的積極性,國家發改委出臺了火電脫硝電價補貼政策,對安裝并正常運行脫硝裝置的燃煤電廠,每千瓦時補貼0.8分錢,并于2011年底開始在北京、廣東、海南、山東等14個省份開展試點。
不過補貼似乎杯水車薪。電監會調研后,通過綜合考量火電機組加裝脫硝設施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兩部分因素初步測算,同步建設脫硝設施的單位總成本約為1.13分/千瓦時,技改加裝脫硝設施的單位總成本約為1.33分/千瓦時。“很明顯,國家發改委給出的0.8分/千瓦時補貼標準與燃煤電廠的脫銷成本相距甚遠。”
此外,脫硝改造需要火電設備停止運營,這對經營狀況普遍呈惡化趨勢的火電業來說也有點雪上加霜的味道。中電聯專家指出, 6億多千瓦的煤電機組需要在2年多的時間內完成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的集中改造,如果協調不暢,可能會造成現有供應能力的明顯減少。
正按國家要求加裝脫硝裝置的湛江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就向南方日報記者坦言,脫硝裝置是串接到原有機組的煙道中的,必須要停運機組才可以接入脫硝裝置,“為了不影響社會用電,施工工期有嚴格限制,但是脫硝工程的工作量又非常大,如何才能保證社會正常用電,又能保證在要求的整改期限內完成脫硝工程改造,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此外,多位業內人士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脫硝環保改造打破了原有機組的合理檢修周期,降低了火力發電企業的發電量和經濟效益,同時大規模密集的環保改造,導致了設計、制造、施工資源緊張。同時,許多改造的機組已經運行了十幾年,當時并沒有提出脫硝方面的要求,所以在機組設計、建設時都沒有考慮預留脫硝裝置的安裝場地,這樣直接導致了施工安裝難度的增加。
中電聯建議發改委、電力行政主管部門與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協調,降低新標準可能對電力工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此外,實施進一步的經濟激勵政策外,還應配套相關的法律、行政等措施,多管齊下協同推進電力行業脫硝減排工作。
在這方面,廣東已有相關意向。省政府上月印發的《關于加快我省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就顯示,廣東正研究從差別電價收入中對火電廠脫硝工作實施補貼獎勵。
市場:火電升級 帶動2600億元產業蛋糕
高聳的發電機和錯綜的管道密布廠區,在一間整潔的辦公室內,巨大的LED流程圖直觀地顯示了煙氣設備的運行情況,不斷變化的數字即時顯示了各項指標,每臺機組的煙氣排放情況均可在電腦屏幕前實時監測,數據一目了然。
近日,記者隨廣東省環保廳人員來到中國大陸最南端的火力電廠——湛江電力有限公司了解環保改造情況。該公司副總經理王義超介紹,近年來,企業投入資金約5億元,先后建成4臺機組的脫硫工程、除塵器改造、低氮燃燒器改造等項目,實施這些治理項目后,各項環保指標排放值均達到甚至優于國家標準。
而備受環保部門關注的脫硝工程,也已于今年2月21日動工,正在施工階段。按計劃今年8月將投運第一臺機組脫硝,其余機組計劃分別于明年1月、明年12月和2014年6月投運,比環保廳要求的期限(2014年底)提前半年完成。
王義超表示,脫硝改造確實會犧牲近期的發電效益,但從長遠來說是值得的,這與公司致力打造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企業的理念是一致的。公司近年均被評為環保誠信綠牌企業。
王義超所說的長遠效益不無道理。作為脫硝改造,降低氮氧化物的配套工程,該公司機組的低氮燃燒器已經先行運作,改造后的機組每年可節省標煤約39900噸,二氧化硫產生量減少約735噸,氮氧化物產生量減少約1290噸。他自豪地說道,“這不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還提高了產能。”
目前,為了按計劃甚至提前建成脫硝裝置,湛江電力公司經與廣東省電力調度中心溝通和協調,犧牲發電效益調整了機組檢修時間,提前安排機組檢修配合脫硝裝置接入。4臺機組脫硝工程計劃投資2.7億元,脫硝效率達到80%。
從產業上看,環保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曾透露,通過實施火電排放新標準,在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的同時,還能帶動環保技術和產業市場的發展,形成脫硝、脫硫和除塵等環保治理和設備制造業約2600億元的市場規模。廣東省政府也在《關于加快我省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中,將火電等行業的煙氣脫硫脫硝技術與裝備列入“十二五”的重點發展領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