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管道業欲擔水質安全重任
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7月1日起將在全國實施。可以預見,隨著新版標準的實施,水廠出廠水質將進一步提升。然而,最終飲用水質量如何與輸水管道有著緊密關系。市民們擔憂,經過長距離輸送以及居民小區的二次供水,其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會不會給水質帶來下降?日前在重慶召開的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塑料管道專業委員會2012年會上,業內專家指出,將努力開發生產高性能、高質量的供水管聚乙烯(PE)基材,以及系列管材管件,開展行業自律,規范企業行為,加大市場監管,為飲用水的安全衛生作出貢獻。同時,以國內城市化和城鎮水管網改造為契機,推動塑料管業做大做強。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PE壓力管就用于飲用水輸送,通過不斷開發新品,已形成從公稱外徑16毫米至1000毫米的系列規格,逐步替代了生鐵管、鍍鋅管等,行業取得了快速成長。目前塑料管在管材市場的占有率已突破50%。近年來,國外先進廠商不斷研究和改進PE管材級牌號的生產工藝,又推動了給水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管件業新一輪發展,提高了PE管的應用領域。
專家介紹,PE壓力管具有諸多優越性:有更高的耐壓能力,如PE100(給水、燃氣)級管材可連續50年承受10兆帕的環向應力值;管壁更薄,在使用同樣壓力下,PEl00級管比PE80的管壁厚減少1/3,輸送能力增加35%;PE管可使用在直徑較大、環境較差的場合。
我國對PE壓力管的開發、推廣與應用,始于上世紀80年代。從規模上看,國內PE壓力管生產企業有150余家,年產能近100萬噸,塑料管道已成為塑料加工業中的第一大產業;從質量上看,參差不齊,總體水平落后于西方,符合歐洲標準的飲用水管較少。據上海市化學建材行業協會秘書長邵滄偉分析,PE壓力管質量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國內生產大多采取“白”加“黑”路線居多,即在PE的白料中加炭黑母粒直接加工成管道。該工藝往往使炭黑顆粒分布不勻、炭黑含量不足,從而降低了強度,這對管材耐壓性、應力開裂性能、衛生安全性等均會產生嚴重的隱患,使管道達不到國標所規定的50年使用壽命的指標。
也有專家提出,這種“白”加“黑”工藝,原料易于摻假,質量難以把控,不能排除少數企業為競價、減少成本而摻入再生料的可能。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理事長錢桂敬在肯定塑料管道業取得成就的同時指出,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存在的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程度嚴重,產品標準化缺失和滯后,專用料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等問題,當前迫切需要認真加以解決。
國外PE管生產基本上采用“混配料”路線,即用PE樹脂與高性能的炭黑母粒先加工成專用料,然后由管道生產企業制成PE壓力管。其特點是管道中炭黑含量達到國際標準的2.5%,炭黑顆粒尺寸為25納米以下,分布均勻,使用中無雜質滲出,保證管道的受壓、衛生及使用壽命等指標符合標準。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為滿足國內市場對高品質PE壓力管材的需求,于2002年引進了北歐PE生產工藝,形成年產25萬噸管道料生產線,其PE100壓力管專用料符合GB/T13663-2000《給水用聚乙烯(PE)管材》標準,產品通過了歐洲壓力管質量標準的測試。
為與國產PE100管材混配料配套,實現高性能炭黑母粒的國產化,蘇州國嘉高分子科技公司經自主開發,投資建設了國內首家PE壓力管專用炭黑母粒生產線,其炭黑母粒質量可與進口同類產品媲美。由該公司為負責單位,上海石化、燕山石化、中國染料協會色母粒專業委等單位參加編制的QB/T4312-2010《給水用聚乙烯(PE)管材混配料用炭黑母粒》行業標準,已于2011年4月1日實行,為PE壓力管行業的規范發展打好了基礎。
隨著《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施行,居民供水的水質將逐步和國際先進水質標準同步,我國PE管業前景廣闊。為了行業的科學發展,錢桂敬等專家呼吁,解決并預防供水管道的二次污染問題,塑料管道業要勇挑重擔。
一是加快產業轉型,推動產品升級,以質量模式的創新大力發展“混配料”工藝,推進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據悉,新疆獨山子石化、南京揚子石化等已投資建設了PE專用料生產線。
二是加強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管,堅決打擊假冒偽劣,淘汰落后企業。
三是重新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要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支持下,制定與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相適應的新PE專用料以及色母粒等輔料的標準,以最高水平的塑料管道,確保飲用水的安全與衛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