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垃圾分類再增試點 市長坐鎮討論“垃圾圍城”
5日上午,惠州市環衛局副局長林火明做客惠州電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透露,年內將開建27座垃圾轉運站,下一步將擴大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范圍,明年推廣到10個小區,“此前在金迪星苑、東湖花園5號小區這兩個試點效果雖然不太理想,但垃圾分類是必然趨勢,明年計劃再新增8個試點。”
特別提醒
今日市長坐鎮
討論“垃圾圍城”
6日下午,惠州市長陳奕威將主持召開民間智庫座談會,廣泛聽取專家對會惠州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6月份,本報“垃圾突圍”系列報道出爐后,市長陳奕威專門作出批示:“解決垃圾問題,是個環境問題,也是個環保問題;解決垃圾問題,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建設惠民之州的迫切需要”。此后,網友“m arcow an”——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研究人員麥柯博士在惠州本地網站發了一封《給市長的公開信》,主要就惠州如何更好地進行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兩日之后,陳奕威作出410字的長文批示對此予以回應:“開放的惠州需要更多這樣的真知灼見,幸福的惠州更需要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
記者了解到,6日下午3時在市行政中心召開的惠州市城鄉垃圾處理專題座談會,將圍繞“破解城鄉垃圾處理難題,提升惠州百姓幸福指數”主題展開,參會單位包括市發展改革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住建局、環衛局等。大家將聽取麥柯博士等有關專家、學者、廠商代表,兩代表一委員,民主黨派人士,南方民間智庫有關成員,市民代表等對惠州垃圾處理的意見和建議。會議將討論如何破解“垃圾圍城”現象;如何實現農村垃圾管理常態化;如何破解城鄉生活垃圾分類難的問題;如何破解目前垃圾轉運站選址難、建設難、使用難的問題;如何選擇最適宜惠州生活垃圾處理的模式;如何合理建設垃圾綜合處理場,進一步提高無害化處理水平;如何破解垃圾治理資金瓶頸問題等十項內容。
“政府部門應加強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使市民知曉垃圾怎樣分類,并積極參與。”——東湖5號小區居民林先生
“垃圾分類看似簡單,但要改變居民長年累月所形成的生活習慣,實施起來就會困難重重。”——市環衛局副局長林火明
“我認為,政府不能將垃圾分類的無序狀態,簡單地歸咎于市民的垃圾分類知識和意識不高。”——南方民間智庫人士楊擇郡
看試點
僅兩成試點居民做到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工作需要長期開展和堅持才能取得成功,明年計劃推廣到10個小區。”林火明坦言,目前惠州的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工作,還處于一種不規范、粗分類回收狀態,惠州環衛部門計劃近期專門組織到廣州、銀川兩個垃圾分類較成功的城市實地考察學習。
“市民的垃圾分類知識和意識不高,開展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工作有一定的困難,需繼續加強宣傳力度。另一方面,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政府的相關配套設施一定要跟上。”林火明說,目前惠州主要從兩個方面來抓垃圾分類。一是重點對有毒有害的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回收利用方面,主要由市區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學校和大型商場配置有毒有害垃圾,特別是廢舊電池的分類回收裝置。環衛部門定期去小區、商場和學校收集,使這些有毒有害的垃圾分類收集,進一步保護環境;另外,環衛部門對生活垃圾進行末端分類,如垃圾處理廠。
環衛局:每天每戶發兩垃圾袋
記者了解到,2011年8月28日,惠州市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東湖花園5號小區和金迪星苑小區正式啟動。根據試點安排,試點小區居民的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兩個試點小區的居民需在家中安放兩類垃圾桶,一個桶裝餐廚垃圾,一個桶裝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用另外的袋子裝,廢舊電池、燈管等有害垃圾由居民投放到小區內的有害垃圾回收桶。
據林火明介紹,在試點期間,環衛局每天給兩個小區約3200戶家庭發放兩個垃圾袋,家庭中和小區內的垃圾桶也將由環衛局埋單。按照惠州垃圾分類試點要求,2個小區物業收運分類好的垃圾時,可回收垃圾由物管處自行處置。對于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將進行二次分揀,餐廚垃圾每天定時送到指定位置,其他垃圾按原定時間、方式運送到垃圾中轉站(點)。相關環衛所(隊)將利用現有生活垃圾收集系統,對餐廚垃圾和有害垃圾進行專門收運、處置。
居民:投放清運都是垃圾混雜
從記者日前走訪的情況來看,雖然設置了分類放置的垃圾箱,但是市民在投放時還是將垃圾混雜在一起,很難做到有效分類。
在東湖花園5號小區,記者看到,環衛部門在小區各棟樓下擺放著紅綠藍黑四色垃圾桶。除了紅色有害垃圾桶較少使用外,其余的綠藍黑三色垃圾桶里裝著居民堆放的各類垃圾。尤其是標著“其他垃圾”的黑色桶,已經被各類垃圾堆滿,桶四周也放滿裝不下的垃圾。投入垃圾桶的各種垃圾袋中,混雜著金屬易拉罐、紙屑等可回收垃圾和果皮、剩菜剩飯等餐廚垃圾,顯然,這些垃圾沒有有效分類。
據東湖花園5號小區物業管理處李主任介紹,居民一般直接扔入餐廚垃圾收集桶內,這給物業管理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實施垃圾分類最主要還有待居民垃圾分類意識的提高。
家住該小區的南方民間智庫人士楊擇郡告訴南都記者,他一直刻意培養孩子的垃圾分類意識,但有一次他和孩子看到推車清運垃圾的人,將分好類的垃圾硬是一股腦倒一塊去。
東湖五號小區居民林先生表示,他以前沒有形成比較系統的垃圾分類習慣,家里垃圾都是全部打包扔在門外垃圾桶內,“后來我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垃圾分類,但要是按照垃圾分類的要求還遠遠達不到。”林先生說。
結果:兩小區試點效果不理想
據林火明介紹,該局曾組織對垃圾分類試點情況進行過相關調查統計,發現效果并不理想。統計數據顯示,在2個試點小區約3200戶中真正做到支持和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僅占20%;有40%的住戶只是在意識上愿意參與垃圾分類,但在實際的行動中卻并沒能真正做到對家庭中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
相關進程
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
每天可處理垃圾千噸
林火明介紹稱,惠州市區每天約產生1100噸生活垃圾,主要在惠州市垃圾處理場統一處理,處理方式分為焚燒和填埋兩種。目前惠州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擴建工程已完工,該項目累計投資達6 .5億元,“擴建工程于去年2月開工建設,今年初完工投入試運行,現處于調試階段,二期工程運行后全廠實現日最大焚燒處理量1000噸,目前已向省環保廳申報驗收及向省住建廳申報無害化評估定級”。
據了解,位于惠州市西郊共聯村的惠州市垃圾焚燒發電廠,今年5月8日經廣東省環保廳批準投入試運行。目前該廠日處理生活垃圾約600噸,未投入試運行前,2012年4月23日惠州市環境監測站對該廠焚燒爐廢氣進行監測,該企業所測焚燒爐廢氣處理后排口的項目中煙塵、氯化氫、鎘、鉛分別超標38 .3、0 .6、1 .7、0 .7倍,對此,惠城區環保分局已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投入試運行后,2012年7月12日惠州市環境監測站對該廠焚燒爐廢氣進行了監測,該企業所測焚燒爐廢氣處理后排口的項目排放濃度符合標準要求。
另外,林火明介紹,年內惠州將完成27座垃圾轉運站建設。目前全市總計已建成48座垃圾轉運站。針對海倫堡、名流印象等小區居民質疑和難以接受的垃圾轉運站進社區問題,林火明表示,按照相關規定,每1-1 .5萬的人口就需配置一個垃圾轉運站。“海倫堡等小區的人口規模都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而開發商在銷售時,必須要履行告知應盡的義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