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岐山:科達紙業海量廢水直抵渭河
一個直徑超過了1米的水泥涵洞,隱藏在茂密的蘆草從中,從這個涵洞里不停噴涌的,是一股深褐色的泛著白色泡沫的渾濁污水,汩汩的污水順流而下,直接進入了就近在咫尺的渭河河道。
在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的蔡家坡鎮,流經此地的渭河,正面臨著兩岸及其附近,一輪規模龐大的開發建設高潮,而就坐落在渭河北岸西邊的科達特種紙業有限公司,是蔡家坡工業園區內數家造紙企業的其中之一,其從廠區里邊穿越渭河堤岸公路所埋設的排污暗管中,經常上演上述排污畫面。
渭河,是黃河的第一支流,也是陜西省的母親河,因為所處渭河流域,岐山縣及其周邊,是中國著名的周文化發源地,鳳鳴西岐和姜太公釣魚的美麗故事至今流傳。而今,美麗的渭河正面臨著污染劫難:其北岸西邊的科達紙業的巨量污水不斷排入渭河,致使河面涇渭分明,發渾的黑色河水帶著白色泡沫奔向下游。擔負監管職責的岐山縣環保局則對此竟視若罔聞,“聯系不上局長,有關監管的領導也都下鄉去了”,自始至終,岐山縣環保局的辦公室人員和一位任姓副局長堅持著這樣的說法,并且堅持認為,哪怕去看一眼污染的情形,就超越了他們的職責和權限。
造紙廢水讓渭河“變臉”
在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鎮,渭河大橋往西約八九百米遠處,一條寬闊的平展沙土路左側,就是渭河的主河道。而一個不停排放著渾濁污水的水泥涵洞,就“埋伏”在靠北河面的堤岸邊上。河道中,一塊面積巨大的沖擊灘將渭河一分為二,形成兩種顏色。
河岸邊葦草茂盛,枝葉交織,并胡亂堆積著從河里淘出來的拳頭大小的石子和石塊,從公路上根本就看不到這個“潛伏”和“偽裝”都非常到位的排污涵洞。
污水的水量很大,流速也很急,從涵洞口到河面,還專門修建了斜坡狀的水泥溝渠,加快了污水流入的速度,使得污水與渭河水交匯之處,浪花翻滾、水珠四濺,并泛起一層層白色泡沫,隨著水面的漣漪向四周擴散。
站在涵洞口附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污水所沖擊的河面,整體呈淺褐色,與上游流下來的土黃色的渭河水,形成了鮮明的顏色分界線。從連接周五公路的渭河大橋上往下看,色差同樣明顯,被分割成南北兩股水流的渭河,南面的河水雖然渾濁,但顏色發黃,水里帶著泥沙和黃土;而北面的河道中,河水卻呈灰褐色,顯然是因為污水的緣故,渭河才被“變臉”。
除了水面,渭河的河道和河床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從污水注入處到下游將近500米遠的距離,只見水流較淺的地方,水面底下的河床上覆蓋著斑斑點點的黑色泥渣,顯然是河水在流動中過濾和沉淀下來的,與河床底面原有的土黃色淤泥顯得格格不入。
噴涌著污水的涵洞,隔著一條公路,與科達紙業和岐星熱電廠的生產廠區遙遙相望。“渭河北岸的那個地方,只有兩個排污口,一個是附近岐星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口,另一個就是科達紙業的排污口”,岐山縣環保局任省強副局長說。
誰是污染渭河的“罪魁禍首”?科達紙業在回復中稱,“該排口所排廢水,公司占30%左右,其余為岐星村13個村民小組生活用和魚池排放污水及岐星村部分小工廠排放廢水,匯合后混合排入渭口。”在現場,污水的顏色呈深褐色,并散發著濃郁的紙漿味,明顯不是生活污水。
企業更將污水排入渭河的原因歸咎于歷史。稱“我公司外渭河河堤排口為歷史排口,從2009年開始在渭河河堤整治和環保部門要求規范化排口整治工作,去年對排口的整治工作已完成,達到了環保部門的要求,并在總排口安裝了在線監測儀器,每兩小時上傳一組數據到環保部、省、市縣監測平臺,均達標排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