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污染嚴重治污新政拳擊何處
我國畜禽養殖污染嚴重,最新數據表明,2010年畜禽養殖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5%、25%,占農業源排放量的95%、79%,已經大大超過工業污染,水質、土壤、農產品、人居環境皆受威脅。
來自環保部的最新污染源普查動態調查數據表明,2010年畜禽養殖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達到1148萬噸、65萬噸,分別為當年工業源排放量的3.23倍、2.30倍,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5%、25%,占農業源排放量的95%、79%。
這組數字讓人驚心,畜禽養殖污染的綜合防治迫在眉睫。
近日,環保部和農業部聯合下發《全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以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實行畜禽養殖污染分類管控,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源頭控制,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示范和推廣等措施,重點治理規模化養殖場(小區)、污染嚴重的養殖密集區域,以及養殖總量大、污染負荷重、國家水污染防控重點流域和區域等。《規劃》的頒布,標志著更大力度的治污新政拉開帷幕。
污染現狀:水質、土壤、農產品、人居環境皆受威脅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肉類、蛋類和奶類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國畜禽養殖業也得以迅速發展,2010年,我國豬、牛、家禽年末存欄量分別達到約4.6億頭、1億頭、53.5億只,肉類產量連續22年居世界第一。養殖廢棄物排放量由此也大幅增加,導致畜禽養殖成為污染大源,對區域環境安全構成威脅。
比如,在畜禽養殖大市湖南省常德市,實現畜牧業年產值190億元的同時,每年也產生了千百萬噸畜禽糞便,這些糞便有60%沒有得到處理而直排水體、山體,成為農村水體、空氣巨大的污染源。2012年6月,當地媒體報道說,桃源縣陬市、架橋、盤塘、三陽等鄉鎮遍地林立的養雞場,帶來嚴重的雞糞污染,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惡臭,昔日清澈的溪河,變成了醬紫色的河流,當地群眾苦不堪言。一些養殖場老板甚至將雞糞直接傾倒在沅水河里,直接污染了沅水,對常德市城區及下游地區上百萬人民的飲水造成威脅。澧縣一些生豬養殖場則帶來豬糞污染,不僅污染空氣,也污染水源,養豬場周圍的河溝、堰塘的水都是黑色,而且這些污水滲到地下以后嚴重污染地下水源,豬糞尿直排農田,還破壞了土壤,造成附近農田減產或絕收。
又比如,在河南信陽南灣水庫保護區,2012年8月,當地媒體發現,許多養殖場不僅沒有進行廢水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而且將畜禽糞便直接排放到南灣庫區上游河流,使得以前清澈見底的河水如今一片烏黑,根本見不著底。村民們反映,他們不敢到河里洗衣服、洗澡,如果下河洗澡,身上就會痛癢不止。
類似觸目驚心的養殖污染,在許多省份的養殖密集區域比比皆是。環保部和農業部發布的《規劃》指出,畜禽養殖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有:
一是畜禽養殖污染成為部分地區水環境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畜禽養殖糞便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排入水體后,使水生生物過度繁殖、溶解氧含量急劇下降,發生富營養化。
二是畜禽養殖污染對土壤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構成威脅。一方面,部分地區畜禽養殖量無序增加,廢棄物排放量嚴重超過土地消納能力,造成農田土壤污染。另一方面,畜禽飼料添加劑中的抗生素、激素、銅、鐵、鉻、鋅等物質,隨著糞肥還田,長期過量累積,導致土壤和地下水環境污染、有毒有害物質增加,間接造成糧食、蔬菜等農產品質量下降。此外,處理不當的畜禽養殖糞便還會造成農產品微生物污染,直接威脅食品安全。
三是畜禽養殖污染影響人居環境質量和人體健康。部分農村地區人畜混居現象仍較普遍,畜禽糞便中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極易孳生蚊蠅,影響村莊環境衛生狀況。有關研究表明,年出欄量10萬頭的養豬場,污染半徑可達4.5公里~5.0公里。畜禽養殖場排出的粉塵攜帶大量微生物,可引起口蹄疫、豬肺疫、大腸埃希氏菌、炭疽、布氏桿菌、真菌孢子等疫病的傳播。
治污新政:重在整治、預防和管控
面對畜禽養殖的嚴重污染,國家對防治工作日益重視。早在2004年,國家就啟動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立法工作。2012年7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就該條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一些地方也相繼出臺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規章、標準和技術規范。此次兩部委頒發的治污“十二五”《規劃》更是從整治、預防、管控、重點工程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規劃目標和任務。
《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畜禽養殖污染狀況基本摸清,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基本健全,畜禽養殖環境監管和污染防治科技支撐能力明顯提升,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基本解決。
《規劃》確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是:山東、黑龍江、河北、遼寧、河南、內蒙古、湖南、四川、吉林、廣東、安徽、江蘇、湖北、江西、山西、云南等16個省(區)和其他省區的畜禽養殖大縣(市、區);
《規劃》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務有五大項,一是完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法規、政策和標準;二是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減排工作;三是強化分區分類管理和源頭控制;四是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示范和推廣;五是加強畜禽養殖環境監管基礎能力建設。
《規劃》為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制定了時間表,2013年年前,國家水污染防治重點流域和區域范圍內的縣(市、區)要率先完成禁養區的劃定,2015年年前,各地都要完成此項工作。
對畜禽養殖污染的具體管控,《規劃》也提出了相關措施。比如,養殖場(小區)周邊消納土地充足的,采取堆漚、沼氣處理、生產有機肥等措施,將糞污處理后就近還田利用;周邊消納土地不足的,要強化工程處理措施,散養密集區域要實現養殖廢棄物的統一收集、集中處理。養殖專業戶要適度集約化經營,對于短期內不能實現集約化經營的養殖戶,通過建設小型沼氣和堆肥設施等措施,實現糞便和污水就近資源化利用。
在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示范和推廣方面,《規劃》提出,要研發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用技術,重點研發高效堆肥技術、廢棄物中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脫除技術、沼液沼渣綜合利用技術、廢棄物利用環境風險防控技術等;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篩選和評估;建設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用技術示范工程。同時,建立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
治污模式:各地積極探索中
近年來,各地也在積極尋求治污之道,綜合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干清糞”傳統模式。養殖場實行“干濕分離、糞尿分離”的原則,實現日產日清。
二是“豬(牛、雞)―沼―果(竹、林、菜)”等傳統生態治理模式。即在養殖場建設沼氣池,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沼氣,沼渣和沼液作為有機肥,提供給果樹、林木和蔬菜等。該模式的使用時間比較長,推廣也最為普遍。
三是生物發酵舍養豬技術模式。這種模式是利用鋸末、谷殼、稻糠、粉碎的秸稈等,為豬建一個生態床,然后利用微生物對豬糞尿就地發酵、分解、消化,豬欄不用清洗,墊料還可以當肥料使用。這種生態養豬法也已在多地推廣。
四是“養治分離”模式。即由養殖戶專門負責養殖,專業治污公司采取專業化、企業化、市場化來運作。該模式較新,還在初建階段。
此外,有的地方養殖場也通過建設“雨污分流”設施、集污池和畜禽糞便集中回收處理等方式,來治理養殖污染。
相關專家認為,以上種種模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傳統的“干清糞”模式,只適合一些散養戶和小型豬場,對規模較大的養殖場而言,由于糞便排量大,必須結合其他排污設備才能達到更好的成效。而“豬—沼—果”模式一次性投入較高,對種植的植物也要有選擇性。最新的“養治分離”模式,由于散戶點多面廣,專業治污公司要集中排污水,必須選擇在水量充足、較大水域面積的地方進行。
專家們因此也提出“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的方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以“政策優惠,資金扶持”為引導,努力改善基礎設施,加大對畜禽排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的扶持力度;同時,以“土地置換,綜合利用”的方式,集中規劃養殖場建設,以朝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的方向發展。
這些建議也恰好是《全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所倡導的。未來三年,養殖污染治理將在國家強力政策推導下大規模展開,治理前景可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