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產值年增20% 西安環保企業技術含量低
從年初到現在,包括西安在內,籠罩大半個中國的霧霾天氣讓人苦不堪言。根據西安市環保局發布的數據,2月份西安有22天霧霾天氣。這讓人們認識到空氣污染監測和治理已刻不容緩。而空氣質量監測和治理設備生產、銷售的巨大市場份額,自然成為相關廠商們關注的焦點。那么,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我省相關企業的情況又是怎樣的?為此,記者采訪了省環保廳宣傳處徐剛、西安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孫玉琪、西北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徐波、西安市環保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郭延明、西安市環保產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義林。
監測設備以洋品牌為主 陜西企業缺位
記者:目前,西安市PM2.5的監測設備以國外的進口設備為主,國內的設備為輔。在這類設備里面,有沒有陜西企業的產品?
孫玉琪:目前,西安市十三個空氣質量國控監測站點均具備了PM2.5的監測能力。目前來看,這些監測設備之中,國外進口的較多,也有國產的設備,但是,數量相對較少。沒有陜西企業生產的監測設備。據悉,目前PM2.5監測設備的市場中,國外品牌設備市場占有率超過70%。
一臺進口的PM2.5監測儀器需要二十多萬元,國產的設備沒有這么貴,價格大概在十幾萬元。當然,在性能方面沒有國外進口的好。國產的監測儀器雖然價格便宜,但是在穩定性、準確度等方面和進口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徐波:據世界著名的大氣污染監測和治理設備廠商賽默飛世爾提供的資料,目前此類設備國外廠家占主導地位,但是,國內廠家的市場占有率會迅速超過國外企業,甚至完全實現國產化。類似產品有這樣的先例。
PM2.5監測設備市場份額達30億
記者:我國從2008年開始了PM2.5的試點監測工作,目前已全面推廣。這勢必對監測設備有巨大的需求。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
徐剛:從我省的情況來看,關中地區包括西安、寶雞、渭南、銅川等都已經開始了PM2.5的監測工作,雖然,漢中、安康、商洛和榆林暫時沒有開始,但是,這幾個城市啟動PM2.5的監測也只是時間問題。顯然,未來市場對僅僅監測PM2.5的設備需求量將非常之大。
徐波:國家環保部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國內需要建設1500個PM2.5監測點,前期投入約20億元。按照這個規模來看,保守估計,未來PM2.5監測市場將至少有30億元的市場蛋糕。需要提醒的是,PM2.5監測設備市場,目前國內需要的企業也不會太多,防止企業一哄而上,四處鋪攤子也有一定的風險。
王義林:幾十億的市場份額,陜西的環保制造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在監測PM2.5的設備方面下工夫,未來會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西安環保企業技術含量低 競爭力弱
記者:西安市環保產品生產企業目前有多大規模?
郭延明:2010年年底,西安市環保產業協會對西安市環保產業進行了一次摸底調查,此次環保產業調查單位共計250家,調查范圍覆蓋環境保護服務業、環境保護產品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從事潔凈產品生產這4類,各產業類別從業單位所占的百分比依次為59.2%、30.8%、7.2%、2.8%,可見西安市環保產業主要以環境保護服務業和環保產品生產為主。西安市環保產業在潔凈產品生產方面起步比較晚,只有不到十家單位在從事這項產業。
記者:這些企業存在哪些問題?
郭延明: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是最重要的問題。調研中發現西安市環保類小單位數量龐大,資金技術力量薄弱,產值較低,具有不穩定性,導致相當部分小環保企業經營虧損,轉行或破產。西安市250家環保企事業單位中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僅有14家,大部分在1000萬元以下,還有29家年產值不足100萬的企業。除少數骨干企業在業內具有競爭優勢外,大部分小而分散的企業技術裝備相對落后,專業化水平較低,技術含量不高,產品缺乏特色,市場競爭能力弱,企業實力差、規模小,難以形成規模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環保企業的科研、設計力量較薄弱,在環保產品、環保技術開發等方面,常規技術仍占主導地位。科研院所的環保技術開發與企業的生產制造脫節的狀況較嚴重,科技成果轉化滯后,導致環保產業缺乏市場競爭力。
環保產業產值年增20% 陜企應抓住機會
記者:面對巨大的市場份額,陜西企業應該怎么抓住機會?
徐波:“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的產值將達到2萬億元,年增長率20%。有兩位數增長速度的產業不多了。環境保護產品和設備、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服務三大領域都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陜西的環保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力求突破,獲得更大經濟效益。
郭延明:應該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國家已出臺的支持環保產業發展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優惠政策,對于環保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繳納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予以減免。及時制訂環保產業鼓勵投資指導目錄,推進環保產業聚集區建設。其次,加大資金支持。西安市政府根據各年度項目情況安排資金支持環保產業發展,通過專項補助、以獎代補、貸款貼息、投資參股等形式,幫助企業進行環保產品研發、技術改造、設施運營、項目融資等。企業有了資金,自然會在科技研發方面有所突破。
徐波:科技玩的就是人才,一定要重視科技人才。應該加強科研、設計部門、高校與企業單位之間的聯合協作,并鼓勵企業與高校聯合定向培養環保產業方面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并聯合建立博士后流動站和工作站,造就一支工程技術、經營管理、資本運營人才和企業家隊伍,為環保產業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務和支撐。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格局。環保產業說白了靠的就是科技,如何減少空氣污染,讓我們生活的城市空氣質量更高,未來靠的就是高科技人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