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榆河水生態調查
近日,溫榆河的劣五類水經過先進的膜處理等技術,變成三類水質,不僅可以流入潮白河形成碧波蕩漾的景觀,還將為順義部分小區提供中水。這也讓人們把目光又投向這條離北京城區最近的河流。
①溫榆河旁的一條排污渠
②清潔工人正打撈溫榆河中的垃圾
③溫榆河昌平區段的城鐵
④溫榆河通州區段岸邊的羊群
|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母親河,有的纏綿溫婉,有的奔騰咆哮,但無一不是穿越城市、滋養土地、惠及市民。
由于地理、氣候原因,北京既不像江南城市水網如織,也不像一些北方城市有一條將荒原孵育成集鎮的唯一河流。北京的河流在地勢的左右下,多與城市擦肩而過。燕山山脈前的密集支流一旦進入平原,就被巨大的城市阻擋,突然向外圍改道,直到對城市形成環抱之勢后,才又在天津地區重新聚合。
即使政府為打造永定河的水系和兩岸景觀而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時,這條發源于山西,落差巨大,繞著北京城西部時斷時續的河流,仍然無法讓大多數人給它貼上母親河的標簽。其實,在北京城的東部,有一條發源于北京,離城市最近,四季常流,波瀾不驚的河流,那就是溫榆河。
上下游水生態差異顯著
記者驅車向北來到距北京市中心30公里的昌平區沙河鎮,春夏之交的北京盡管陽光明媚,但仍然寒意未退。這里有兩條溫榆河的上游支流,分別是南沙河、北沙河。這兩條支流分別從西山軍都山和北部延慶發源,向東匯入沙河水庫。
南沙河寬40米,水流平緩,兩岸是坡度為30度的自然堤岸,遍布新種植的小灌木。這里位于沙河鎮南部,兩岸幽靜,除兩岸偶爾有些泡沫餐盒、塑料瓶外,目測河水還比較清澈。但在橋下,還是看到一條排污口直通南沙河。
順著八達嶺高速輔路向北2公里,就到了北沙河,這里除了河水比南沙河寬闊外,還因為河上有座著名的朝宗橋而聞名。朝宗橋是7孔石橋,建于明朝正統十二年(1447年),是明朝帝后、大臣謁陵北巡的必經之路,又是通往塞北的交通咽喉。它與盧溝橋、永通橋(俗稱八里橋),并稱為“拱衛京師三大橋梁”。經過多次維修,至今仍然承擔著交通重任。
在朝宗橋下,垃圾明顯增多,水流較慢,水質較差。經過一個橡膠壩,朝宗橋往東,北沙河逐漸變得寬闊,最寬處達100米。這里流速明顯變快,水質比南沙河更加清澈。北沙河兩岸是坡度舒緩,寬達50米的自然堤岸,種滿了油松、桃樹和各種灌木。
記者一到北沙河橋,就看到河岸邊停滿了私家車,翻過一座不高的丘陵,映入眼中的除了波光粼粼的河水,還有兩岸垂釣、野餐的人群。
一位家住回龍觀的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周都要來這里一兩次,既放松休閑,又能呼吸新鮮空氣。盡管自己很少釣到魚,但他見過周圍的人釣上過鯉魚、鰱魚。
“這里水流快,魚不多,如果要釣魚,可以往東走,水庫那邊魚多,只是路不好走。”另一位在此野餐的市民告訴記者。
記者順著河岸向東走了不到3公里,北沙河匯入了一片湖泊,這里水面寬闊,偶爾有一兩只野鴨子在蘆葦中游過,這里就是沙河水庫,匯集了南北沙河后向下游注入朝陽區和通州區。
但當記者驅車來到溫榆河的下游朝陽區金盞鄉時,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如果說上游的沙河是一條自然的河流,那么下游的溫榆河則更像是一條人工的河流。這里沒有平緩的、土質的河岸,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和石頭筑成的陡峭的河堤。河水不再像上游可以自由流淌,取而代之的是每隔1公里就出現一個的水閘。這里的河水被河堤束縛得更加狹窄,目測只有30米寬向南流去,可能是為了在視野上增加寬闊的感覺,兩岸正在河堤上種植各種喬木。
正在給樹澆水的附近居民老王告訴記者,這里原來是一片玉米地,由于頭上是抵達首都機場的飛機航線,為了改變景觀,開始在這里種植油松、楸木、白蠟樹和元寶楓,從這里一直往南大約10公里都是綠化帶。
“古代,這條河叫做‘富河’,意思是水產豐富,我小時候這里水可清了,可以捉到小魚、小蝦,而現在,這里全被那邊排出的城市污水灌滿了。”62歲的老王手指著不遠處一個排污口對記者說。“平時,這里經常有來放生的人,曾見過有人把一車魚放入河里,但不到下午,魚全都死了,我們還要幫著撈。”
記者從機場高速橋沿著河岸向南走,平均每隔1公里就能看到一個排污渠,黃綠色的污水順著渠道緩緩流入溫榆河中,盡管當天刮著三四級風,但刺鼻的臭味仍然能夠聞到。在河邊不時看到清潔工人用長竹竿清理河中的垃圾。
溫榆河曾與改變擦肩而過
溫榆河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嗎?它的上下游為何有著不同的生態特征?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子健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溫榆河是北京唯一常年有水的河道,也是唯一一條發源于北京的河流,有藺溝河、清河、龍道河、壩河、小中河等支流匯入。境內流經昌平、順義、朝陽、通州4個區,與衛河合流匯入海河。
歷史上,溫榆河是北運河的上游,明清兩朝很多官員上任都是走水路經溫榆河進京的。以往溫榆河上游水源充足,但隨著氣候變化,北京降水量從年平均800毫米減少到年平均400毫米,圓明園以上的上游水源就逐漸減少;同時,上游八達嶺水庫對溫榆河的補水作用又影響不大,導致天然水補給量日益減少。相反,隨著城市發展,越來越多工業和生活污水開始向溫榆河及其支流排放。
記者在溫榆河朝陽區段看到一條條排污渠像毛細血管一樣插入主河,不斷向溫榆河注入臟水、垃圾。據統計,溫榆河流域共有大小污水排放口793個,年污水排放量為3.31億噸,占全北京市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光謙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年的污水排放,已讓溫榆河水質嚴重惡化,污水治理是溫榆河改造的關鍵。
可是,這么多年來,溫榆河一直在治污改造,為何卻變化緩慢呢?
其實,建國后溫榆河也有變清、變“活”的機遇。王子健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北京市政府曾準備徹底治理,把溫榆河沿岸打造成沿河居住帶。但陰差陽錯,就在溫榆河即將恢復往日的容顏時,北京城市職能進行了轉變,其中一個重大動作就是首鋼搬遷。這一動作立即使石景山區的可持續發展變成當時急于要解決的問題。于是北京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就轉到了永定河流域,當時的考慮是把永定河打造成景觀河,從而盤活石景山地區的經濟。
盡管因為永定河泄洪河道的天然特性導致永定河景觀無法承受暴雨的襲擊,但對永定河的重視直接影響了溫榆河的改造進度。
三大問題增加治污難度
在王子健看來,溫榆河面臨三個主要問題。
一是由于城市擴張太快,導致凈水管網建設嚴重滯后。30年前,北京二環路以外還都是菜地,10年前,城市的規模也只是四環路以內,而今天,隨著經濟發展,北京城已經擴展到五環路外,甚至六環路。原來的污水處理廠設計能力遠遠低于城市擴張速度,比如,清河污水處理廠就明顯不堪重負。清河污水處理廠的一位負責人曾表示,清河鎮的商業開發速度遠遠超過了基礎設施承載能力,生活污水管線的鋪設主要還是在一些高級住宅內。我們只是處理通過污水管線進入處理廠的污水,其實在整個清河流域還有很大的區域沒有鋪設管線。
二是由于溫榆河兩岸菜地、果園較多,農田化肥使用量較大,即使排除掉附近的畜禽養殖業影響,仍然導致排入的污水氨、氮含量較高。而污水處理廠的脫氮效率普遍不高,更加重了溫榆河水質的污染。
三是由于溫榆河承載了大量的北京城市生活污水,這些生活污水中不但有生活垃圾,甚至包含避孕藥、降壓藥等藥物成分,這么多的化學物質,污水處理廠并不能完全處理,導致溫榆河中含有微量有毒物質。
在王子健看來,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管齊下。在氣候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溫榆河水源只依賴天然補給是不夠用的。如果在上游昌平區段增加污水循環利用,就可以節省大量天然水,也就保住了上游的天然水源。處理后的再生水可以用作附近小區的園林綠化,而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費用,可通過居民購買再生水來補充。
王子健曾參與溫榆河順義區段的污水循環利用設計,在順義羅馬湖附近營造了一片水面,設置了旁路凈水系統。而在溫榆河通州區段則采取了攔截污水,營造濕地的措施,在上游攔截污水3000萬立方米,形成一塊濕地進行凈化。畢竟天然水再臟,生物也能適應。
隨著北京城市發展重心向南城轉移,溫榆河上游污水處理廠的壓力也將減輕,污水處理水平也將提高。
定位為城市景觀河流
治污后的溫榆河能否成為倫敦泰晤士河、德國萊茵河那樣給城市帶來活力與生機的河流呢?
王光謙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溫榆河即使治理成功也很難改造成泰晤士河的樣子,畢竟兩者的水量差距太大。泰晤士河從源頭英格蘭西南部的科茨沃爾德山到倫敦橋長259公里,倫敦橋至諾爾島長77公里,全長340公里,通航里程為309公里。倫敦以下為潮汐區,海輪可乘潮抵倫敦。在塞爾特語中,泰晤士河意為“寬河”,倫敦橋一帶河寬229米,到格雷夫森德時更是寬達640米。泰晤士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1400平方公里。而溫榆河全長47.5公里,流域面積4423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只有5億立方米。如果真要相比,恐怕只有黃浦江才能與泰晤士河比肩。
在王光謙看來,溫榆河改造的目標應是部分恢復生態,成為小的城市景觀河流。要做到這點,首先是恢復有水,哪怕是用再生水回灌,讓河流“活”起來;其次是改變水質,恢復生態。
對此,王子健認為,北京的幾條河流中,永定河離市區較遠,落差太大,一直承擔泄洪任務,顯然不適合做景觀河;潮白河上游有密云水庫,做景觀河也不現實。
盡管溫榆河無法扮演泰晤士河、萊茵河、多瑙河、勞倫斯河的角色,但溫榆河畢竟是屬于北京城市的一條河流,恢復它的自然景觀會給北京城帶來不一樣的風景,它的功能也是其他河流無法替代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