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民調”——中國水環境問題愈發受到民眾關注
抽取水樣,加入試劑,來自安徽合肥師范學院的黃提太看著手中的量杯頻頻搖頭。這杯從淮河蚌埠段八里溝閘取出的水樣加入試劑后顏色深黑,在磷酸鹽比色卡上已經找不出與之對應的顏色。黃提太說:“這說明此處水中總磷含量已經嚴重超標了。”
今年初夏,一張關于淮河“癌癥村”的地圖在網上廣為流傳,讓這條在黃河和長江之間的重要河流備受關注。
來自全國26所高校的31名大學生在安徽民間環保組織“綠滿江淮”的幫助下成立“安徽綠色營”,黃提太便是其中之一。一行人從淮南出發,沿淮河徒步55公里到達蚌埠,通過發放問卷走訪和實地檢測的方式,一路探訪淮河流域的水質狀況。
“藿香正氣水當飲料喝,累了就席地而臥,午休從沒超過一個小時,雖然辛苦,但很有收獲。”蘭州理工大學的郜敏自豪地告訴記者調查成果,“淮河流域工業企業中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的現象已得到有效改善,但部分工業企業常常擅自關閉污水處理設施,偷排污水。工業污染仍是淮河污染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我們在幾個污水處理站的上游和下游分別取樣檢測,竟然發現很多在上游不達標的水樣經過處理,指標沒有任何變化”,南京郵電大學的徐云飛聲音沙啞地說。淮河流域的部分化工園區空氣質量很差,從調查開始他的嗓子就很不適應。
“綠滿江淮”淮河項目負責人李琪介紹,“安徽綠色營”已經組織多年,此前也曾就巢湖藍藻問題進行過調查。大學生在水質調查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上有所欠缺,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體現了民間環保意識的高漲。
環保專家認為,數十年來,盡管中國政府不斷加大環保投資和污染整治力度,但由于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水環境問題仍面臨較大壓力,這也使得民間的水污染調查力量逐漸興起。
今年60歲的河南老人霍岱珊人稱“淮河衛士”,是民間保護淮河的一面旗幟,為淮河污染問題奔波了多年。在十幾年來的淮河治理中,霍岱珊和他的公益團隊為國家提供了許多關鍵性的一手材料。
“經過這么多年的治理,上游那些‘會說臟話的排污口’已經很難找到了,” 霍岱珊表示,“現在這里的水質是四類水,你看不到污染,也聞不到怪味兒,但是水體中的持久性化學物污染、重金屬超標等仍然存在。”
在湖南長沙,曙光環保公益發展中心團隊日前開展“飲用水調查”志愿活動。活動負責人劉曙說,由我們民間環保力量出力,義務檢測居民飲用水,進而提升公眾環保意識,是全社會共同保護水資源很好的形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