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飲用水砷超標調查:危言聳聽
水是生命之源,馬丁路德金說:“大自然依托水創造了生命。”水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不久甚囂塵上的農夫山泉桶裝水污染事件剛剛落下帷幕,日前,《科學》雜志中一篇題為《中國有1958萬人生活在地下水砷超標的高風險地區》的文章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隨文章同時發布的還有一份《中國水砷污染風險地圖》。在這份地圖上,標注水砷污染風險的地區里,內蒙、山西、吉林、寧夏、青海、安徽、北京、江蘇、四川等地區都赫然在列,尤其該地圖中指出北京順義的地下水中砷含量超標嚴重。
北京環保局:順義飲用水砷超標系推測
《中國水砷污染風險地圖》和《中國有1958萬人生活在地下水砷超標的高風險地區》中提到的北京順義地區地下水也存在砷超標的情況,北京市環保局水和生態環境管理處處長韓永岐再三表示,從監測數據看,根本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韓永岐表示,針對模型推測出北京順義地區的欽用水砷超標,僅是推測,如果監測出水中砷含量超標,環保局肯定要按照標準來處理的,但是現在環保局并沒有得到相關的監測超標信息。韓永岐說:“我們在北京有一部分監測井,從現在的情況看,北邊(順義地區)沒有砷超標的情況,飲用水都是符合標準的。”
在北京順義生活了幾十年的賀大爺看來,在順義地區不會有飲用水砷超標的問題。賀大爺今年68歲,他說自己喝了一輩子順義地區的水,除了從來不直接飲用之外并沒有采取什么其他的措施,也沒有購買桶裝水,而且現在身體很健康。賀大爺笑著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他認為城市飲用水都是按照國家的統一標準進行處理,不會出現大問題,而一些農村都是自己打井吃水,是較為容易出現問題的。
地下水中砷含量超標,人為污染還是天然形成?
據《中國有1958萬人生活在地下水砷超標的高風險地區》一文介紹,瑞士聯邦水科學與技術研究所與中國醫科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發了一種全新的水污染模型。該模型可以通過綜合分析一個地區的土壤濕度、土壤鹽度及地形、人口密度、工業密度等信息,來預測地下水污染的風險和嚴重程度,理論上可以預測出大范圍地下水中砷超標的高危地區。而通過這個模型測算出的結果,是中國近2000萬人處于水砷污染高風險之下。
而對于近2000萬人處于地下水中砷含量超標,面臨污染高風險這一預測結果,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流行病研究室副主任尚琪認為,這些區域發生的地下水中砷含量超標與工業污染沒有關聯,是自然水中天然含有的。“這個不是我們工業化過程中導致的污染,是某些地區中,水的自然本底就是這樣,內蒙古、新疆等地地下水中原本就是砷含量超標的。”
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崔巖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砷在元素周期表排名33,是一種以有毒而被世人熟知的類金屬,并有許多的同素異形體,其中三氧化二砷就是古代所稱的砒霜。砷元素廣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共有數百種的砷礦物被發現。砷與其化合物被運用在農藥、除草劑、殺蟲劑與許多種的合金中,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種元素。
北京廣安門中醫院急診科趙大夫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砷有毒,低濃度時會造成溶血,高濃度時則會造成多器官的細胞毒性。長期接觸可引發中毒和多器官衰竭,對于皮膚、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都有影響,并且長時間接觸容易致癌。同時,趙大夫透露,在其于急診工作的8年間沒有遇到過因為砷中毒而就診的患者。
高砷水地區飲用水改造工程2008年已開始
尚琪指出,19世紀末我國新疆出現第一例飲用水砷中毒病人,此后,曾有16個省份出現過飲用水砷中毒的病例。地砷病也是在這一時期才被命名的,這體現了我國相關部門很早就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記者從中國疾控中心了解到,對于這樣地下水中砷含量超標的地區,我國上世紀60年代進行地方病的調查和防治工作時就已經將這些地區列為了關注對象,并依據這些地區的疾病特點命名了地砷病。同時,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我國一直對這些區域進行飲用水的綜合治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劃撥大量改水經費,使當地人們不再飲用這種砷含量超標的飲用水,改善當地居民的飲用水環境。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從中國疾控中心獲悉,地砷病的發生多在干旱、貧困、偏遠的地區,這些區域的居民依靠地下水為基本的生活用水,多半采取打井及修建蓄水池的方式來汲水。對于這些地區還沒有較好的辦法解決飲用水中各項指標不符合標準的問題,而這個農村井水水質處理的問題,國家有關部門依舊在努力尋求解決方法。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2008年工作總結》中的內容顯示,2008年全年全國飲用水砷超標的村莊數量為842個。尚琪表示時至今日,國家早已開始的超標水井改造工程已經基本覆蓋這些區域,改水后砷中毒的可能性將明顯下降。
崔巖指出,砷的水溶性較強,當避免接觸高砷水,一段時間之后,砷會被自然代謝。趙大夫也認為像這種經常接觸砷元素的地區,只要不飲用砷含量超標的水,從根源上杜絕人體接觸砷元素,類似地砷病等一些砷中毒的癥狀都會緩解,甚至痊愈。
砷中毒面面觀
砷中毒可見于生活性、藥物性、職業性中毒。較長期密切接觸砷化物,可經消化道、皮膚、呼吸道等不同途徑吸收,可出現皮炎、皮膚過度角化、皮膚色素沉著及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為主的臨床表現,地方性砷中毒與職業性砷中毒不同。
急性砷中毒較為少見。亞急性中毒多在通風不良的條件下加熱含砷物質時吸入高濃度砷的氧化物后發生;皮膚常發生接觸性皮炎,于暴露部位出現密集成片的深紅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局部有癢感;并常伴有眼結膜充血、羞明流淚、咽部紅腫、口唇起皰等黏膜刺激癥狀。吸入中毒者出現咳嗽、咯痰等上呼吸道癥狀可能與生產環境中同時存在二氧化硫的刺激作用有關。患者亦可有腹痛、腹瀉、頭痛、頭暈、胸悶、乏力;少數患者可有肝腫大及一過性黃疸。
慢性中毒多發于在防護不周的含砷礦石冶煉作業及三氧化二砷生產車間工人中,及其附近居民因大氣或飲水長期受到砷的污染;或因長期服用砷劑,飲用含砷的酒類,皆有可能發生慢性砷中毒。中毒患者應立刻脫離與砷的接觸,及時就醫并給予對癥治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