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達標天不足一半 治霾不力將問責官員
治理PM2.5,我們沒有能夠走的捷徑,沒有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解決污染的建議。沒有,也不可能有。
甭老問我建議,都是這些建議,從源頭上處理,得花大力氣,得剜肉,得流血。想短時間把空氣治理好的,是不可能的,任何國家都一樣。
污染治理,如果不從真心上去想把它治理好,就沒有辦法把它治理好。京津冀地區,燃煤過程中脫硫脫硝除塵設備都上了沒有,都開了沒有,是不是一直能堅持下去。
我一直都強調,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管理要到位100%,污染就能下降50%,這不是說著玩的。
從2011年秋,市民初識PM2.5,生活在北京的人們已經與它所帶來的灰霾天氣相伴了三年。三年來,從政府到市民,都在試圖擺脫它所帶來的灰霾污染。但三年下來,我們能見的改變并不多。正如專家所言,治霾減污,道阻且長。我們需要政府支持,更需要大家付出長久的努力。
觀氣色
要達目標任重道遠
如果2012年的北京用“灰頭土臉”來形容,那2013年的這張臉似乎好看了一些,特別是這個冬天。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最后一個月里,中東部接連遭遇兩次持續的、大范圍霧霾天氣,盡管周邊省市霾伏四起,不斷拉響重污染預警,但北京市卻在這兩次污染過程中都得以“幸存”,輕微的“感染”后,很快得以自愈。
據市環保局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最后的兩個月里,北京共收獲了40個達標天。并且這是在北京執行了更加嚴格的空氣質量新國標后收獲的達標天,“含金量”更高。但按此新標準,北京在2013年全年僅收獲達標天176天,不足一半。并且,五六級重污染天數累計達到58天,平均每周都有一次重污染天氣。
2014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北京市環保局公布了的PM2.5監測元年的年均濃度。89.5微克/立方米,超過新國標1.5倍。這個成績與此前市環保局向媒體透露的研究性監測的數據基本吻合,沒有驚喜,也沒有讓人大跌眼鏡。
“這基本反映了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的正常水平。”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方力在發布會上對記者說。但他同時表示,監測數據的出爐,讓環保部門感受到了治理污染的真實挑戰,要達到2017年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標“任重道遠”。
聽聲息
北京臉色“灰”臉增多
“糟糕,太糟糕了。”沒有什么感受比對空氣的感受讓大家這么有認同感。
林菲菲的家在貴州。從18歲來到北京上學開始,12年了,她沒有離開這座城市。“為什么北京的天這樣呀?”林菲菲感到很困擾。“灰霾來的時候,感覺鼻腔里都是燒東西的味道,不戴口罩都不敢出門”。
圣誕節那兩天,北京的天又變了臉。林菲菲感覺嗓子發緊,鼻子也特別難受,醫生診斷為鼻咽炎。林菲菲不斷升級自己的口罩,最新買的口罩一只120元,兩天就要更換一次濾芯,濾芯一對40元。“天不好的時候,濾芯換下來都是黑的。”
“天藍,真的很藍,沒聽過霾這個詞,下雨后偶爾有彩虹;混合著鴿哨、串胡同叫賣的背景音。水清,積水潭附近的西海就是露天游泳場;道路只有天安門是寬的,沒有那么多的汽車,公共汽車上100的就是無軌了;自行車都少,一家都不一定有一輛。”這是網友“北京二環兒童”在天涯上發的“懷念小時候的北京”的帖子。這可能也是多數北京人的感受。
“我現在覺得我兒子特別可憐。我小時候北京不是這樣。”李斌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他的記憶里,二十年前的北京臉色是好看的,空氣是干凈的,但現在就像他無法回到童年一樣,北京的好空氣似乎也一去不返了。
問癥狀
尾氣排放污染禍首
2011年入冬后,PM2.5隨著中國多個城市的持續霧霾天進入公眾視野。在這一年,沒有什么詞比PM2.5更能刺激公眾神經。公眾談PM2.5色變,政府談PM2.5犯難。
據了解,PM2.5是直徑小于2.5微米的粒子,當它在空氣中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會散射太陽光,降低大氣能見度,形成灰霾天。但更為重要的是,由于PM2.5的粒子較小,它可以直接入肺,直接威脅到公眾健康。
那么PM2.5究竟來源于哪里?在2012年1月的北京市兩會上,副市長洪峰最先給出了北京PM2.5來源解析結果。根據這一解析結果,機動車保有量帶來的尾氣排放是北京產生PM2.5的主因之一。
洪峰介紹,PM2.5的來源構成,22%以上是由機動車排放造成;將近17%是煤炭燃燒產生,包括鍋爐供暖、老住戶周邊散煤的燃燒;有將近16%是施工帶來的揚塵;16%以上是工業揮發,比如水泥廠、汽車工業的噴漆、家具廠噴涂;4.5%是農村的養殖、基礎焚燒。此外,還有24.5%是屬于周邊省市帶來的影響。
而據北京市環保局去年對PM2.5的源解析數據,燃煤的貢獻率在下降,而相比之下,機動車的貢獻率卻在上升。這一解析結果將在今年6月正式公布。
摸脈象
治污條例即將表決
隨著PM2.5污染問題的大爆發,政府針對PM2.5的治理被提上日程,快馬加鞭。
2012年3月2日,國家環保部在新修訂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首次將PM2.5納入強制監測范圍,北京成為首批要建立PM2.5監測網絡并發布數據的首批城市之一。
2013年1月1日,北京在全國率先完成PM2.5等6項污染物的監測站點位建設,并開始發布35站點的PM2.5實時濃度數據。
而早在2012年3月,北京已經宣布打響換車、壓煤、降塵的治理PM2.5的三大戰役。
2013年9月,北京發布《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據了解,該計劃是北京自1988年開展大規模防治大氣污染以來,制定最全面、最系統、力度最大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了84項任務。
2014年1月2日,在北京市環保局“2013年空氣質量”的發布會上,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方力重申,北京目前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四個主戰場,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污染減排和清潔城市不會變。
在即將召開的2014年北京兩會上,《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將提交北京市人大全體會議進行最終審議表決,將為新階段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支撐。
中藥方
治理機動車污染首要任務是疏堵
1【濃度分布】
南高北低順風推進
1月2日,北京市環保局公布了PM2.5年均濃度,數據顯示,北京PM2.5濃度水平空間分布上呈現出南高北低的空間分布特征。京西南琉璃河、京東南永樂店、京南榆垡的PM2.5年均濃度水平(110120微克/立方米)是京東北密云水庫和京西北八達嶺的年均濃度水平(60微克/立方米)的近2倍。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解釋說,PM2.5東南高、西北低有三個原因,首先是東南地區地勢比較低,污染物容易聚攏,而西北地勢較高。
其次,是受周邊污染輸送影響。受偏南氣流影響,通州永樂店,大興榆垡,這兩個地方是河北省污染物向北京擴散的通道,周邊的污染物基本上都是從這兩個方向擴散進北京的。
而第三個原因就是南部地區自己本身的污染。“在永樂店和榆垡周邊,聚集著大量的小工廠。”王躍思說,在琉璃河還有些小窯爐,通州有一些小化工廠,另外在這個區域秸稈燃燒也比較多,農業種植養殖排的氨也比較多。
2【解決方法】
攜手冀津聯防聯控
王躍思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去除污染源。首先自己的小工廠關一關,或者燃煤脫硫脫硝設備上一上。第二,要和河北、天津進行聯防聯控。
2012年發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方案》中提到,將污染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和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和國有企業業績管理,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去年5月出臺的考核辦法中再次強調,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有一項不達標,重點項目未按目標責任書落實的,就不能通過年度考核;對考核結果為未通過的,實行“一票否決”制。
“污染治理,如果不從真心上去想把它治理好,就沒有辦法把它治理好。”王躍思說,京津冀地區,燃煤過程中脫硫脫硝除塵設備都上了沒有,都開了沒有,是不是一直能堅持下去。
“我一直都說,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管理要到位100%,污染就能下降50%,這不是說著玩的。”
3【改變現狀】
汽車治污須先疏堵
根據環保部的部署,北京、天津、石家莊的環保部門要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各自城市的PM2.5源解析的結果并向公眾發布。近日,北京市環保局透露了這個次課題得出的結果:對于PM2.5,燃煤的貢獻率在下降,而相比之下,機動車的貢獻率卻在上升。
“只要北京市堵車的狀況沒有改變,那機動車占PM2.5的份額就不會下降。”王躍思認為,機動車污染治理,控制車的數量是次要的,對于北京來講,最主要是道路的疏通。如果道路不疏通,那車在路上停的時間越長,污染越大。
王躍思說,機動車原地怠速比它跑起來排放的污染物要多出5~10倍。并且,因為堵車,之前半小時的路程可能變成一個小時,那排放的污染物也要翻倍。所以北京的機動車問題,最主要的是路,路要暢通。
而排在第二位是提高油品質量。“我們國家的油企應該注意油品質量的提高,不要進口劣質原油。”王躍思說,劣質原油雖然價格低,但它的硫含量、重金屬含量都比較高,會加重污染。
西藥方
多國曾現重污染修法立案解癥狀
發達國家在過去工業化、城市化時期也曾遭遇同樣的環境污染問題,倫敦霧、米蘭的空氣污染、洛杉磯的“殺人塵”都曾聞名于世。經過治理,這些城市如今已重現碧水藍天,他們的污染治理經驗能為中國城市發展提供警醒和借鑒。
倫敦污染大戶遷郊區
早在13世紀,倫敦就開始出現煤煙污染大氣的問題。1952年12月4日,發生了著名的“倫敦大霧”事件,幾天內死亡人數比平時增加了4000人。
1956年,英國政府首次頒布《清潔空氣法案》,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設立無煙區,區內禁止使用產生煙霧的燃料;煤煙污染的大戶—發電廠和重工業設施被遷到郊區。
1968年又頒布了一項清潔空氣法案,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1974年出臺“空氣污染控制法案”,規定工業燃料的含硫上限。1975年,倫敦的煙霧日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數量持續增加的汽車尾氣取代煤成為英國大氣的主要污染源。政府開始將治污的火力點瞄向汽車尾氣。起初人們主要關注汽油的鉛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無鉛汽油逐漸受到重視。
到90年代初,汽車排放的其它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從1993年1月開始,所有在英國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污染。這些措施進一步改善了倫敦的空氣質量。
米蘭超標時汽車禁行
歐洲南部的米蘭號稱意大利的“經濟之都”,但一度也因空氣污染嚴重而聞名歐洲。和北京類似,米蘭離海邊很遠,周邊地區上空的氣流非常穩定,經常會形成300米厚的逆溫層,不利于城市被污染空氣的消散。
米蘭街頭時不時會閃現出騎自行車的人。在市中心老城區的各大主要廣場和街區,都能看到排放整齊的黃白相間自行車。米蘭空氣污染情況嚴重,因此當地政府采取了比歐洲其他城市更為嚴格的管控標準,市政府在2007年頒布機動車行駛禁令,規定每立方米空氣污染物連續12天超過50毫克時,就要禁止機動車上路。除公交汽車外,所有機動車在當天8時至18時之間禁止上路。
此外,當地政府陸續出臺政策,嚴格要求更換高污染車輛,強化交通出行限制。近年來,米蘭市中心增設交通管控區抑制車輛進城需求,同時還加強區域集中供暖。
據統計,這些政策使得市區碳排放量顯著降低,降幅達到30%~40%。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