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跨界污染令江漢明珠黯然失色
湖泊是上蒼對湖北的眷顧與賜福,是湖北最為顯著的地理坐標。湖北因湖而靈動,因湖而富饒。
然而,在急劇的經濟發展背景下,湖泊的保護面臨挑戰。如何讓湖泊休養生息,抑制過度開發,防止水體污染,是一個緊迫的新課題。
黨中央提出的“生態文明”新理念,具體針對湖北而言,首當其沖的應該是“湖泊文明”。
記者近日走訪湖北省幾個湖泊,看到了發展與興旺,也看到了困局與期待。從今日起,本報推出“湖北湖泊調查報告”系列報道,直面現實,正視矛盾,并就湖泊保護提出建設性意見。
《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已經出臺,湖泊保護意識正在強化,保護措施正在加強,我們有理由期待,“美麗中國”之“美麗湖泊”,將重現湖北。
汈汊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型封閉式湖泊,位于漢川市境內,素有“江漢明珠”之稱。清人曾希天曾賦詩盛贊:“小憩晴天倦眼開,菱菏香里雨聲摧。湖氣百里澄如鏡,唯見漁舟自往來。”
上世紀初,汈汊湖來水面積達2500多萬畝。至上世紀50年代,仍有水面近90萬畝。經過上世紀70年代后期的圍湖造田,和之后的精養魚塘開發,其現存面積僅12.6萬畝,其中原生態湖面更是只剩3萬畝,其他的則被分割成一個一個魚塘。
作為我國重要的淡水漁業改革試驗區和漁業產業示范區,汈汊湖的每一寸水面都注入了經濟元素,以蓮子和螃蟹為代表的水產品馳名于世。然而近年來,這個號稱無污染的漁業湖泊,正面臨著污染帶來的危機。
污染嚴重
養殖戶棄蟹種藕
汈汊湖四面環渠:北面為北干渠,南面為南干渠,南、北干渠通過東面的東干渠和西面的三支渠連通。由于汈汊湖屬內陸型封閉式湖泊,要想換水,就必須從外面環繞的干渠抽水。
近日,記者來到北干渠。養殖戶劉星(化名)正在堤外的一口井內打水,他告訴記者,去年他養了五六十畝螃蟹,賣出了好價錢,但今年要改種蓮藕了。“螃蟹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需要不斷換水。但你到北干渠看看,那里的水還能不能用?!”
記者看到,北干渠正值枯水季節,水位不高,泛著綠色。渠邊不時能看到幾條死魚,發出陣陣惡臭。
“現在還算好的。去年三四月份的時候,水完全是黑的。”劉星回憶,當時,一戶村民家的80多只鵝到渠里喝水,第二天全都死了。
漢川市環保局的檢測結果顯示,北干渠部分水體的COD(化學需氧量)高達91mg/L。根據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當COD超過40mg/L,就屬劣五類水質,連灌溉、工業用水的要求都達不到。
調查表明,污水來自上游的天門河。天門河流經天門市凈潭鄉時分為中支河和南支河,中支河的下游是北干渠,南支河的下游為南干渠。
污染后半個月內,漢川市緊急從漢江引水,對汈汊湖進行了水體置換,才讓養殖戶們有水可用。
污水的到來,對汈汊湖的漁業養殖造成了沉重打擊,很多養殖戶被迫放棄收入豐厚的螃蟹養殖,改種蓮藕了。但同一個地方種蓮藕一般只能持續三年,之后不僅會產量下降,蓮藕的品質也會變差。而三年后何去何從,養殖戶們也不知道。
年復一年
跨界污染難監管
其實,每年三月前后,南、北干渠都會出現污染情況,只不過去年尤為嚴重而已。渠內的污水通過養殖換水,不斷侵入汈汊湖。
在省水文水資源局發布的2012年第1期湖北省地表水環境質量通報上,汈汊湖已被列入污染較嚴重的湖泊。其水質為類,主要超標項目包括總磷、氨氮、5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氟化物、揮發酚等。
去年底,漢川市組織召開了汈汊湖區域環境管理工作專題會議,環保、水產、畜牧、養殖等單位負責人與專家一道,共同為汈汊湖的環境管理支招。
會議認為,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和管理,汈汊湖的生態環境正在退化。必須加強湖區的環境管理工作,對落戶汈汊湖控管范圍內的工業項目一律不予環保審批;對區域內現有的餐飲、畜禽養殖項目進行全面摸底,并制訂相應管理措施;加快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做好湖區重點斷面的水質監測分析與信息發布工作。
然而,漢川市環保局一名負責人坦言,對于南、北干渠的污染,漢川能做的不多。“去年污水到來后,經調查確定來自上游,我們只能向孝感市環保局匯報;而孝感市環保局也只能向省環保廳匯報,由省廳調查后界定責任。”
漢川市政府多次組織環保部門進行汈汊湖水質監測取證,對污染較重的區域實施換水,解決周邊農戶及養殖戶的用水問題,但是無法根本解決流域性污染問題。
統一協調
源頭治理解困局
要真正解決汈汊湖的污染問題,必須從天門河的源頭治理。那么,天門河的污染,為何如此之重?
去年北干渠污染爆發時,湖北省環保廳曾組織天門、孝感兩地環保部門座談,天門市環保局道出原委:原來,天門河上有座水壩,每到秋冬枯水季節都會蓄水,等到來年梅雨季節再開閘。此時,壩內蓄水因久未流動,水質變差,加之沿河兩岸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排入,已經變成了“黑水”。
湖北省環保廳有一份更為詳細的調查結果:因天門河徑流量逐年減少,水體自凈功能減弱,工業廢水即使達標排放,其環境容量仍然不足;沿河群眾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沿河村民將生活垃圾倒入;農業生產使用化肥、農藥造成土壤污染,雨雪天氣時面源污染進入河中等。
去年5月,湖北省環保廳召開聯席會議,明確了對天門河的四項聯合監管措施:一是定期召開天門、漢川兩地會議,通報上下游水域水質和環境監管情況;二是共享流域監測數據,每月通報相關點位人工監測對比數據;三是建立預警平臺,初步明確在刁汊湖天門出境斷面和漢川入境斷面設置水質自動監測站,對汈汊湖流域水質進行在線24小時監控,發現異常情況迅速反應;四是實行案件移交制度,漢川市環保局對跨界污染刁汊湖水質的違法排污企業,可移交天門市環保局查處。在天門河與北干渠連接的中支河上,建立一座水質自動監測站,以便及時界定責任。
目前,這個水質監測站已經開始選址。
而對于天門河的污染治理,省環保廳表示,將加大對工業污染源的監管力度,落實建設項目相關制度,確保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加快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站的建設步伐,逐步提高天門河沿岸鄉村、鄉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加大農村環保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環保意識,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建立跨界、跨流域環境監管機制,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合力。
汈汊湖的保護,似乎走上了正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