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招遠:危險的化工企業“上山下鄉”
山溝溝里的化工廠正在“噴云吐霧”。□記者肖芳報道
□核心提示一些排放不達標、嚴重污染的化工企業,從城市轉移到偏遠的農村地區已成趨勢。招遠市金嶺鎮上華山村的村民反映:該村的一處山溝里“藏著”這樣一家化工廠。該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等排放物,導致周邊自然環境惡化,果樹干枯,家畜死亡,糧食減產甚至絕收。村民們希望,當地環保部門能夠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政策,督促晨昊鋅業嚴格達標排放,不要讓其成為毒害一方的污染企業。
□本報記者肖芳
隨著國家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以及城市居民維權意識的提高,排放不達標、嚴重污染的化工企業,已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難以在城市找到安穩的立足之地。這對于化工企業來說,本該是完善自身污染防控舉措、轉型綠色文明生產的契機。但記者近期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化工企業卻和公眾玩起了“躲貓貓”游戲。它們轉移到偏遠的農村地區,“藏身”在山溝溝里,大規模進行生產。這一化工企業“上山下鄉”的危險趨勢,已經引起了當地群眾的警惕,也該引起環保部門的重視。
化工廠“藏身”山溝溝
近日,招遠市金嶺鎮上華山村多位村民致電本報編輯部稱:該村的一處山溝里“藏著”一家化工廠;該廠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氣、廢水等排放物,導致周邊自然環境惡化,果樹干枯,家畜死亡,糧食減產甚至絕收。
1月8日,記者按照當地村民指示,找到了這家化工廠。該廠位于上華山村東北方向的一處山溝里,當地村民習慣稱該溝為“馬溝”。化工廠選址在半山腰,坐北朝南,北靠一座無名小山,南面一座規模約為兩三個足球場大小的水庫,可謂“背山面水,風水奇佳”。
這家化工廠頗有規模,廠區和宿舍區足足占據了半座小山。廠房屋頂上落了厚厚一層黑灰,顯示其投入生產的時間已不短。幾個高低不一的煙囪正冒著青白色或灰黃色的煙。記者趕到現場時,正值北風呼嘯,工廠排放出來的煙霧被吹散,整個山溝完全被煙霧籠罩,彌漫著濃重的煤煙味兒。有村民告訴記者,這些煙霧里有時還會夾雜刺鼻的酸臭味兒,“讓人惡心反胃”。
這個化工廠以南的水庫已經結冰,顏色未見肉眼可辨的明顯異常。化工廠前后的山坡,業已被整理成平地。遠遠看去,工廠周圍的道路和平地上,均散落著紅色、黃色或白色的粉末,可謂“五彩斑斕”。
記者走近發現,化工廠大門朝西,門口并未懸掛單位名稱。記者試圖進入這家工廠,卻被門口工作人員阻攔。記者詢問這家工廠的名稱和主營業務,工作人員均不予回答。
記者通過多種渠道輾轉得知,該化工廠名為煙臺晨昊鋅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晨昊鋅業”)。根據煙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公開信息顯示,該廠成立于2007年6月13日,經營范圍為“利用廢料回收氧化鋅、鐵粉、銅渣、銀;亞硫酸銨銷售”。
周邊群眾漸受其害
招遠市環境保護局在一份官方文件中表示,晨昊鋅業于2007年由煙臺市環境保護局批準建設。晨昊鋅業是于2013年7月4日通過招遠市環保局批復,開始進行試生產。目前,正在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青島京誠檢測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驗收監測。晨昊鋅業在其官方網站中介紹說,工廠自有2.5米×38米回轉揮發窯一條,年生產次氧化鋅粉5000噸,副產品包括鉛渣、鎘渣等。但上華山村多位村民對記者表示,晨昊鋅業已經在此生產“四五年了”。
村民們介紹說,晨昊鋅業建廠地址,原為荒山和耕地,工廠以南的水庫,則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之一。水庫以東、以南分布著上華山村大量優質的耕地、林地。晨昊鋅業到來幾年后,漸漸給這方好水、好地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據村民們回憶,從2008年前后,化工廠附近的農作物和經濟林木,開始出現干枯、死亡或生長停滯。2012年以后,情況變得更加嚴重。2013年,水庫以東以南近8畝耕地里的花生大面積死亡,“剛冒出地膜的芽兒,先是變黃、變細,然后變干死掉,最終顆粒無收。”水庫以東的速生楊林生長速度明顯減緩甚至停滯,一萬多棵綠化苗(金葉女貞)中約有六成受損死亡,剩下的也“半死不活,無法出售”。
還有村民反映,村里多次出現牲口在水庫中飲水后突然死亡的現象。“現在放羊都得離水庫遠遠的,不敢太靠近。”
期待環保部門嚴格執法
晨昊鋅業的存在,已經影響到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村民們開始進行抗爭。上華山村的村民們試圖直接與化工廠溝通,但“根本連大門兒都進不去”。村民們又向村干部反映情況,希望村集體出面解決問題,但“沒有任何結果”。苗木死亡、糧食絕產后,村民們又將情況反映到招遠市環保部門,要求查處污染、賠償損失。
2013年9月25日,招遠市環保局向信訪群眾作出答復:經招遠市農業質量監督檢測測試中心檢測,絕產花生地里土壤的汞、銅、鋅、鉛含量均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二級標準(二級標準為保障農業生產、維護人體健康的土壤限制值——記者注);經招遠市環境監測站檢測,化工廠上游、下游平塘內的水,均未檢出銅、汞、鉛、鋅等重金屬。
但耐人尋味的是,盡管這份答復書從側面排除了晨昊鋅業與糧食絕產之間的相關關系,可晨昊鋅業還是于2014年1月對村民按照每畝地約2000元的標準進行了補償。在此之前,經濟苗木死亡的村民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償。
拿到“較為滿意”的補償款后,涉事村民暫時停止了“上訪”。但更多的村民在擔心,下一塊絕產的土地,會不會是自己家的?
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試生產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自投入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向審批機關申請該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合格后,該建設項目方可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村民們希望,當地環保部門能夠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政策,督促晨昊鋅業嚴格達標排放,不要讓其成為毒害一方的污染企業。
■短平快
鄉村不是污染企業的“避難所”
隨著城市對造紙、化工等重污染企業的強制關停,一些在城市難以為繼的企業,竟然借助縣域、鎮域招商引資的機會,冠冕堂皇地“上山下鄉”,把鄉村當成了“避難所”。
客觀來講,這些企業的轉移,給工業基礎薄弱、財政狀況不佳的鄉村地區帶來了財源,也在擴大就業、轉變產業結構方面發揮了作用。但是,這些眼皮底下的獲益稍縱即逝,卻可能會給農業、農村、農民和生態帶來巨大的利益損傷,成為中國鄉村難以撫平的永久之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淡化GDP考量,實施最嚴格的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已經上升為最權威的政治意志。讓污染企業遠離人口眾多的城區,是大勢所趨。但如果借轉移之名,把污染轉嫁到鄉村,把城市綠水藍天的“幸福”建立在鄉村灰天黑水的“痛苦”之上,傷害的不僅是農民,還包括城市居民。因為,城市居民賴以生存的蔬果糧油,無一不是產自農村。因此,只有將污染企業搬遷與污染治理同步推進,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