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整治鏈條斷在“最后一公里”
記者近日在遼寧省葫蘆島、阜新、沈陽等多地調研了解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地區正面臨著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養殖、農業種植等多重污染源的侵害,農村環境日益惡化;與此同時,農村地域面積較大,長期以來缺少環境治理和監管環節,致使環境污染事件不斷發生日益嚴重,在全國范圍內,出現諸如“癌癥村”“綠茶水”等極端環境事件,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因環境污染引發的基層矛盾和村民上訪等現象時有發生,亟待引起高度重視。
農村環境面臨四大污染源
農村生活垃圾問題。記者在葫蘆島市建昌縣頭道營子鄉采訪時看到,許多村莊里生活垃圾、禽畜糞便隨意堆放,街道上塑料袋、秸稈等隨處可見。黨委副書記楊海富說,村里每天都產生很多生活垃圾,解決的辦法就是用農用車拉到山溝里,直接倒掉。據了解,農村生活垃圾中電子垃圾、一次性用 品 等 成 分 明 顯 增 加 ,大 約 占 比20%。遼寧省環保廳副廳長王治江說,目前遼寧省農村居民人均每天產生約0.9公斤生活垃圾,全省每年農村生活垃圾量接近660萬噸,相應的公共基礎服務體系建設跟不上,許多農村垃圾隨意堆放,部分有毒有害物質隨雨水沖刷滲入地下,污染農村環境。
農村生活污水問題。據了解,遼寧省日常用水主要以廚房、洗滌等生活雜排水為主,全省農村地區用水量約為140萬m 3/日。由于目前污水處理率很低,直接排放現象嚴重,加上各種洗滌劑的使用,生活污水中的磷含量越來越高,農村生活污水形成的污染物排放量越來越大。
畜禽養殖污染。據統計,每年遼寧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約為4000萬噸,尿液約3000萬噸。除去作為養料進行資源化利用外,部分糞便得不到有效處理,進入環境中就成為污染物。據了解,畜禽糞便過量會污染水質,加速水體富營養化;造成土壤‘氮缺乏’,導致病原菌擴散;使用含有抗生素、生長激素的畜禽糞便會對土壤造成累積環境風險。
農業種植污染。目前遼寧省化肥年使用量在3萬噸以上,單位面積化肥施用強度約340千克每公頃,國家生態區建設要求每公頃限值則為每公頃250千克;重氮肥輕磷肥鉀肥現象普遍,不規范施肥問題也較為突出;遼寧省農藥年用量超過1.4萬噸,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殘留農藥通過大氣沉降和雨水沖刷的形式進入環境和農產品中,極易造成環境污染事件。
環境信訪案件激增環境整治鏈條斷在基層
遼寧省環保廳農村處處長王軍表示,近年來,隨著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漸突出,環境信訪案件呈高發態勢。據統計,近兩年遼寧省74個涉農縣區環境信訪案件每年平均4310件,其中涉農案件近2795件,占信訪案件的65%左右。
記者隨后采訪了遼寧昌圖、大石橋、盤山、本溪、彰武等多個區縣環保局工作人員,了解到目前導致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難以有效解決存在以下幾方面難題:
首先,農村地區環境污染缺少有效監管,環保鏈條斷裂在“最后一公里”。據了解,遼寧省74個涉農縣區,大部分鄉村都沒有專職的環境監管工作人員。以建昌縣為例,建昌縣環保局共有工作人員42人,全縣國土面積3200平方公里,農村環境整治主要由環保局下屬監察局負責。監察局共有11人,一臺執法車輛。“28個鄉鎮,不用說日常監管,就是全部都走一遍,也得跑上半個月,基層有些環境污染問題,很難監管。”建昌縣環保局局長白秀文說。采訪中,大石橋、盤山、本溪等縣環保局工作人員也反映,目前省內基本上只有縣區一級有環保局,不像公安、工商等部門,在各鄉鎮都設有辦事機構,環保日常監管和服務工作斷在基層。
其次,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缺少相關投入和支持。采訪中,一些基層環保工作人員認為,目前,遼寧省農村環境問題難以得到有效遏制,根源在于對于農村環境治理,在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都存在明顯差距。
本溪縣環保局局長楊海斌認為,在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等問題的處理中,缺少運行資金難以保障。“建污水處理廠,以現在農村的經濟狀況來看,收取排污費不現實。運行資金還是要靠政府補助為主。”此外,楊斌表示,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缺少相應的治理設施,管網配套進度緩慢,政府投入明顯不足。
第三,部分環保法律空白,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處理難。昌圖縣環保局監察大隊隊長井涌泉認為,在個體養殖污染問題的處理過程中,目前國家對個體養殖、特別是微小型養殖場的管理并未做具體標準要求,法律監管還是空白,面廣量大且不屬于規模養殖的微小型養殖場普遍存在選址不當、污染嚴重等問題,導致環境糾紛不斷。由于無法落實責任主體,個體養殖污染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農村環境監管亟待加強鄉鎮環保建制提上日程
針對遼寧農村環境存在的諸多問題,基層干部群眾和環保專家建議加強農村環保監管,延伸治理鏈條,防止環境治理斷在“最后一公里”。
第一,農村環境治理與監管鏈條有待延伸。遼寧省環保廳農村處處長王軍說,近年來,遼寧省探索在部分鄉鎮成立環保所或環保分局,抽調各縣環保局人手和車輛沉到鄉鎮一級,目的就是拉長環保工作鏈,實現管理全覆蓋,這種做法從地域上拉近了環保與農村和農民的距離,不僅負責項目初審、排污費收取等,而且承擔信訪案件的調查處理,直接處置發生在基層的環境污染事件,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由于人員編制沒有解決,目前在全省大規模設置農村環保所還存在現實障礙。
沈陽市環保局沈北新區分局局長何寶剛介紹說,目前,沈北新區已在全區11個街道辦事處成立了環保所,轄區內全部污染源可以做到每日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環境信訪案件直線下降。然而,由于這部分人員沒有編制,鄉鎮環保所的辦公場地、車輛配置、運行經費和日常開支都無法保障,從長遠來看,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很難持續。
第二,基層環保設施“有人建,無人管”的局面有待轉變。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教授郎咸明說,從2009年開始,遼寧省啟動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活動,在100個鄉鎮啟動建設污水處理廠,預計將于2015年實現全省各鄉鎮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但是,目前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在日常運營和管理過程中卻沒有或缺少明確的責任主體,“有人建,無人管”的現象比較突出,使已有的環保設施難以發揮有效作用。
第三,農業發展模式有待引導調整。郎咸明說,政府應當引導農民轉變傳統的農業種植和畜牧業養殖方式,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和加強規劃、監管,建設和發展有機食品基地,推動畜牧業集中養殖,用有機肥取代化肥等措施,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既提高農產品品質,又減少農村環境壓力。據了解,沈陽市蘇家屯區正在建設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試驗示范基地,這一基地利用秸稈資源,將其轉化為能源產品,其副產物可做禽畜飼料,其他廢棄物加工成環保型固體燃料,養牛產生的糞便通過發酵產生沼氣用于生活或制成有機肥回歸土地,探索出一條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