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摘了環境“臟帽子”
豐臺,再也不是那個城鄉環境臟亂差的豐臺了。
去年,在首都環境建設綜合考評中,豐臺從過去連續多年的排名倒數,一躍成為城六區中的第三名,環境衛生干凈指數,位居第二。
豐臺區委書記李超鋼在全區干部大會上自豪地宣布:豐臺摘掉了城鄉環境臟亂差的帽子!
“再不用天天投訴了”
今年63歲的凡桂英,家住盧溝橋街道假日萬恒社區。小區就在京港澳高速路北側,遠看,一片設計頗具現代感的低密度板樓掩映在樹木之中,很顯檔次。
但兩三年前,凡桂英還為買了這處房子懊悔不已,她也成了各種環境投訴熱線的常客,天天打投訴電話。
“和我們家一墻之隔,院外就是個出租大院。里面住了很多收廢品的,垃圾堆得比墻高,我們社區一個月能發生三四起入室盜竊案。燒垃圾那個臭味就甭說了,天天晚上叮叮當當敲這個砸那個折騰到深更半夜,簡直沒法兒住!”
凡大媽說的出租大院原來叫小屯路108號院,最早是國營盧溝橋農場的養鴨場,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破產后,把土地出讓給了房地產公司,該公司又擅自把大院出租給個人,幾經轉手,最終變成了一個廢品大院。
當時,這個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大院住了三四百人,私搭亂建達到5600平方米,每天廢品集散數量達100多噸。無照經營、非法加工食品等現象比比皆是。
2012年,豐臺區啟動“環境建設年”,5月開始,盧溝橋街道協調組織執法部門歷時3個月,徹底拆除該廢品大院。
騰退出來的土地如今建成了全開放式的綠緣公園,附近居民可以免費入園健身休閑,同時,這里也成為京港澳高速旁一道養眼的風景。
“附近的老人小孩都來這兒玩,到了夏天,天天都有人在這兒唱歌跳舞,我也天天來!有這個環境,再不用天天投訴了!”凡大媽說。
同盧溝橋街道假日萬恒社區一樣,豐臺區一處處百姓投訴熱點,逐漸變成街心花園、城市綠地、健身廣場。這些變化,豐臺區用了近四年時間。
“以環境論英雄”
在環境秩序方面,豐臺先天處于劣勢:城鄉結合部面積大,流動人口多、從事低端產業的人口多,轄區內還有兩大火車站6個長途客運站,交通樞紐多。多年來,豐臺給人第一印象就是環境臟亂秩序差,全市考核中年年在城六區墊底。
城南行動計劃啟動后,豐臺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區委書記李超鋼提出,環境問題是民生問題、發展問題、作風問題,連環境都抓不好,說明執政能力不過關。
2010年4月,豐臺啟動第一次“環境整治百日行動”,跟著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環境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環境建設不能搞突擊,一陣風過去了,環境又恢復原樣。”市發改委副主任、曾任豐臺區常務副區長并主抓環境建設的高朋說,環境建設,難就難在堅持上。想要堅持,就要有長效機制。
為解決九龍治水、部門間扯皮推諉現象,豐臺區成立了環境辦,下設市容辦、秩序辦、拆違辦等部門,市政市容委、城管大隊、人防局、環保局、綜治辦等部門都被納入進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責任明確。
街鄉鎮和委辦局間也進一步明確責任,建立聯動機制。
“過去,街鄉鎮有屬地管理責任但沒有執法權,委辦局有執法權但到了街鄉鎮人家不聽,工作都開展不下去,容易互相推諉。”高朋說,這次,豐臺區就明確規定,街鄉鎮承擔組織責任,委辦局履行執法責任。以拆違為例,在哪個街鄉鎮,哪個街鄉鎮就要承擔組織責任,包括提供地點、路線、控制現場、拆除后物件的處置等,相關委辦局承擔執法責任,到了現場必須宣傳教育、嚴格執法。
對于那些責任劃分不清晰的領域,則實行“首接負責制”。比如,某條道路上發現垃圾堆積無人清理,在不能立即判定屬地責任的情況下,投訴電話打到哪個單位,哪個單位先處理,之后,區里再進行責任明確,對不是屬地但首接處理的單位給予補償。
一系列制度保障推動環境建設走向深入。
2012年,城鄉環境建設年;2013年,城鄉環境鞏固年;2014年,城鄉環境提升年……豐臺城鄉風貌日新月異。
走進豐臺區政府南樓一層大廳,幾塊大牌子格外醒目。正對著大門的兩塊牌子,一塊是“新生違法建設情況公示”,一塊是“豐臺區城鄉環境建設專項考核通報”,而東墻電子屏幕上,則實時滾動著全區“新生違法建設情況統計表”,21個街鄉鎮違法建設情況、環境衛生評比成績,赫然在目。
“壓力非常大,每次經過,都心跳加速。”一位鎮負責人告訴記者,區里對街鄉鎮月月考核,一個月墊底,一把手經過那兒臉上就發燒;兩個月墊底,區委組織部和監察局要約談一把手,連續三個月墊底,就要進行人事調整了。
“以環境論英雄”在豐臺各級干部中,已成共識。
“舊村改造完,好環境能長久保持”
環境干凈整潔了還不夠。通過舊村改造、產業升級,提升城鄉環境品質的同時,也為環境的持續保持提供了保障。
京滬高鐵穿豐臺而過,花鄉紀家廟村就在高鐵橋下。一度,這里的“風光”讓豐臺區領導“臉上發燒”。
紀家廟是典型城鄉結合部,僅京滬高鐵經過的這1000米,鐵藝、石材、建材等市場就有6家,商戶772個,聚集了流動人口六七千人。“村干部就像坐在火山口上,抱著定時炸彈,就怕半夜來電話。”紀家廟村黨支部書記徐萬祥說。
2011年,京滬高鐵沿線環境整治,紀家廟把這1000米范圍內231畝土地全部騰退,光建筑就拆了15萬平方米。
紀家廟把這1000米范圍打造成了城市公園標準的景觀綠化帶。“我們地處花鄉,有豐富的花卉資源和人才,想造什么樣的景,不用求人!”徐萬祥說。
以京滬高鐵沿線環境整治為開端,紀家廟舊村改造全面啟動。截至目前,全村90%的宅基地完成拆遷。舊村改造結束后,過去占主導地位的倉儲等低端業態將徹底退出,升級成為麗澤金融商務區的高端商務配套設施。而紀家廟地區,還將新增60公頃的綠化面積。
到春暖花開時,乘坐京滬高鐵的乘客們俯瞰西南三環兩側,會發現這里的綠化不是簡單地種樹,而是花樹交錯、高低掩映,步道座椅、色彩斑斕。“舊村改造完,好環境就能長久保持下去!”徐萬祥信心滿滿。
通過舊村改造、產業升級,實現環境長久改善,紀家廟只是其中一個個案。
西局、夏家胡同、白盆窯、東管頭……豐臺在新一輪城鄉一體化過程中,借助50個重點村改造、棚戶區改造、綠化隔離地區建設等項目,以及麗澤金融商務區、豐臺科技園區建設,拆掉舊村、升級產業、騰退還綠,讓地處三四環沿線的花鄉、盧溝橋鄉、南苑鄉等告別城鄉結合部的尷尬過去,真正實現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接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