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綱舉”才能“目張”
自去年河北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雙十條”措施以后,各級各部門迅速開展了相關的工作,進行了認真研究,明確分工,分解任務,目前,已經全部完成前期制定的各項目標。但不可否認,大氣污染防治的任務還很艱巨,前面的路還很長,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找準突破口,久久為功,真正做到“綱舉”,污染防治各項具體任務之“目”才能“張開”。
摒棄“本地區”思維,舉“一盤棋”之綱。大氣污染通常是跨區域的。據專家介紹,PM2.5的常態半徑有300公里―500公里,沙塵暴更是能達千里之外。這就給我們提了個醒:面對大氣污染治理,任何形式的單兵突進或各自為戰,都難以收到好的治理效果。地區政府和職能部門不能只想著如何“獨善其身”,抱著“管好自己”的思想。要不斷加強地區之間的聯動,發揮戰斗合力。只有勁往一處使,才能打好這場“攻堅戰”。
摒棄“以GDP論英雄”思維,舉“正確政績觀”之綱。據統計,我省能耗占了全國的1/12,而產生的GDP才是全國的1/20,可以說我們的GDP是靠拼資源消耗、拼生態環境換來的。現在已經把環境污染防治列入干部政績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原來“以GDP論英雄”的錯誤政績觀,但“以GDP論英雄”具有很大的慣性。只有不斷強化“綠色崛起”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才能真正找到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降低能源依賴度的突破口。
摒棄“小富即安”思維,舉“居安思危”之綱。大氣污染具有反復性的特征,緊抓一陣,可能會取得明顯改觀,一旦放松警惕,霧霾很有可能殺個“回馬槍”。而且,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不普及,生產生活對煤炭的依賴性還很大,機動車越來越多等問題還很突出。我們必須多看問題,少看成績,不能僅僅滿足于PM2.5等指標的降低,要居安思危,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真正把大氣污染防治這項工作一抓到底。
總之,環境污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污染防治猶如“抽絲”,必須克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簡單思維,只有多進行全域規劃和頂層設計,才能早日實現綠色崛起,真正讓山清水秀成為現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