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言環保與發展:強化污染者的賠償責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7%;就在此前,世界貿易組織剛剛確認,中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經濟發展長板的背后,環保成為越來越急迫的議題。從“GDP”到“空氣質量”、“霧霾天數”,老百姓心中的“發展”標尺正悄悄改變。環保和發展的平衡點究竟在哪兒?請聽兩會特別報道《大國復興路》第二篇《環境保護:環保與發展》。
據環保部數據,今年1月,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62.4%,其中,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74.6%,重度和嚴重污染占40.8%。
霧霾警燈亮起,各地行動已經展開。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長張慶偉:當前河北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不僅僅是針對過去的節能和減排,而是大氣污染的治理,和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把它結合起來。對于我們來說既是一個倒逼的機制,也是我們工作當中的一個重大的機遇。
東部地區經歷數十年的發展,環境問題突出,但也正是這數十年的積累,讓當前大刀闊斧的環境治理成為可能。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南京市決定十年內把重化工產業全部轉移。這種轉移,無疑是要把GDP拿走,這個在環境和發展或在收入增長方面的一種抉擇。
當東部地區著眼轉型,中西部許多地區的當務之急仍是投資。全國人大代表徐新榮坦言,發展和環保,一個都不能少。
徐新榮:我們去年下了很大力氣,對過去對環境污染比較大的石灰窯關了966孔,對所有電廠都進行脫硫脫硝改造,在整個城市減少用煤。
全國人大代表、南寧市環保局局長李森:不能說為了環保就不上工業,應該說在引進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它在環保方面技術上的提升,不會帶來太多的污染。
全國人大代表王月清:發展與保護同步,這樣看似麻煩,實際上是一種事半功倍,在發展過程中,科學規劃,規劃先行。
要發展還是要環保?這是欠發達地區執政者面前最嚴峻的考題,在他們給出的答案中,“非此即彼”并非唯一的選擇。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灰霾治理攻堅仗,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下決心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今年關中地區煤炭的消耗要降低一千萬噸。
全國人大代表、贛州市長冷新生:既要注重保持一定發展的速度,更要注重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環境保護、生態文明的建設,生態效益的問題。
“兩不耽誤”的思路,說來容易,執行卻需要大智慧。吉林代表李彥群將其看作一道此消彼長的算術題。
李彥群:怎么能讓原有的耗能多產生利潤,應該更多的把這些用能源少的污染少的這些企業給予扶持。
全國人大代表代表張玉珍:在經濟發展中怎么樣注重環保,從大的層面來講,我覺得搞好區域發展,規劃要做好一個規劃環評影響評價、產業布局怎么樣合理布設。
什么速度的發展才不危及環境?什么樣的環保才能和發展共存?
全國人大代表黃泰巖:有人會說,我們把速度降低一點兒,7.5%也太高。如果沒有這個7.5%,我們的社會穩定就沒了。
在更大的盤子中,地區之間污染與治理的平衡,也考量統籌的智慧。
全國人大代表呂忠梅:對于東部地區來講,現在已經到了花大價錢來治理污染的時候了。中西部地區就應該吸取這樣的教訓。
發展講究科學,也要講究公平。全國政協委員高玉葆認為,在治污過程中充分運用市場手段,不失為解決之道。
高玉葆:我們必須推行有利于環保的經濟政策,在“誰污染、誰治理”的基礎上,增加“誰付費”的精神,將經濟手段融入環境監管之中,強化污染者的賠償責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