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北港水質發黑發臭曾嘗試生態修復 專家建議先截污納管
位于江干區筧橋鎮橫塘村的機場北港,是江干區的一條內河,全長約2000米。近年來,隨著河道兩岸居住的人口大幅度增加,河水常年受到生活污染,因此水質發黑發臭。
昨天,筧橋鎮社會事務辦特邀省農科院環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專家前往位于筧丁路至丁橋路之間的河段查看河道情況,希望能為機場北港“治治病”。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河段水體呈不透明的墨綠色,河面上有幾處漂浮著油漬,還不時散發出類似陰溝水的陣陣臭氣。
筧橋鎮社會事務辦呂主任介紹,該河段長約300米,兩岸居住著約30戶人家,還包括大世界商城副產品交易中心。然而,如此集中的居住區,卻沒有相應的排污主管網。“農村沒有污水管和雨水管,所以生活污水只能全部排入河道中。”
河道東北角農民房聚集,一邊的排污口直徑約有10厘米,排出的污水呈淺黃色。呂主任表示,雖然每戶人家都裝有化糞池,河道邊也裝有過濾污水的處理池,但由于生活污染太多,實際效果不佳。
據悉,2011年江干區環保分局曾在機場北港嘗試“生態修復技術”來治理污水。這項技術主要是在污染河道里種植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試圖讓其吸附水中的氮磷,達到稀釋污染物、凈化水質的作用。
省農科院環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許育新博士表示,在河道里種植水生植物確實能起到吸附污染物、凈化水體的作用,但前提是河道水質已經有所改善。“種植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修復是治理時的后期步驟,在水質很差的河道里種植水生植物不僅效果不理想,腐爛后的水生植物甚至會成為新的污染物。”
昨天,省農科院專家在初步查看現場情況后表示,該河段治理重心還是要完善截污納管。“如果污水不能納入城市主管網,可以考慮優化現有的污水處理池來就地解決,比如將糞便與污水分離,降低污染物濃度,增加好氧處理等。”許育新建議,河道上游的截污納管也很重要,因為上游水質改善后不僅可以減少進入機場北港的污染物,還對其水質起到稀釋作用。
許育新還表示,做好河道清淤工作也能減少河道的內源污染。“在做好這些工作后再采取生態處理,在河里種上水生植物,添加微生物和增氧曝氣來分解污染物,這樣效果更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