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是最大的隱患
蘋果大小的钚,就足以造成數十萬人無辜傷亡。對于核電發展來說,沒有百分之百安全,也不能允許“萬一”的存在。
千年一遇的海嘯使得按抗百年一遇自然災害標準設計的核電站不堪一擊,日本福島核事故的警示在于:人們必須反省目前在核安全理念上的缺陷或偏執,那些常被認為的不可能,往往就是核安全最大的隱患。預防事故發生、保障核安全永遠重于事后的緩解和處理,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環保,因此無論怎么強調,也不能算過分。
此次在荷蘭海牙召開的核安全峰會,其現實意義就是,各國攜手,立即行動,確保“三核”安全,即核武器、核材料和核技術安全。
當前,全球有430多個核電反應堆、250多個核研究反應堆、200多個核燃料循環設施在運轉。如何在合理利用核能的同時,防止核原料被盜竊、破壞或非法利用?一些威脅核安全事件的發生給國際社會敲響了警鐘。核恐怖主義已成為全球性挑戰。
全球性挑戰要求全球性合作。一個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塊板決定的。一個國家的失守,帶來的可能是世界的災難。實現普遍核安全,需要各國攜手努力。只有各國嚴格履行核安全政治承諾、完善核安全體系、加強核材料管理和打擊核材料非法販運,加強國際合作,使各國既從中受益,也為之做出貢獻,才能締造普遍安全的世界。在核安全方面,我們要力爭做到“即使不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也不讓一個伙伴掉隊”。
全球性挑戰要求中國展現歷史擔當。作為核能發展大國,維護核安全不僅是自身的責任,也是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多年來,中國在核安全領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法律和監管體系,加強對敏感核材料和放射源的管理,堅持“一克不丟、一件不少”的目標,打擊和遏制核材料非法販運,積極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及各國開展國際合作。隨著中國不斷發展,意味著中國將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意味著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意味著國際安全正能量的增長。
全球性挑戰要求我們形成正確的核安全觀。當前我國公眾和有關部門對核安全存在著兩種片面的思想認識:第一種是“談核色變”,認為核電是個定時炸彈,遲早是要發生事故的,他們拒絕發展核電,尤其無法接受自己身邊建設核電站。第二種是盲目樂觀,認為我國核電技術發展非常快,比福島核電站技術先進得多,肯定不會出大問題,即使有一些問題,也是可控的,影響與危害是有限的。對于前者,我們要向社會普及核能利用的科普知識;對于后者,則應重點糾正核能安全的神話,提高危機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
“不可能”的盲目樂觀背后,或許藏著的是真正的危險,甚至是不重視和不作為。誠然,中國核電發展的方向不可改變,核電在能源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改變,發展核電的步伐也不會停止,但保障核安全應是所有這一切的前置條件和固本之基。在描繪核能發展給我們帶來的藍天白云之前,還應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留下更多時間和精力反省過失,堵塞漏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