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發(fā)通報稱漢江武漢段水污染主因系上游搶排漬水
對于廣受社會關注的漢江武漢段水污染事件(本報4月25日2版報道),今天凌晨,湖北省環(huán)保廳通報稱,初步認定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上游漢川閘和漢川泵站閘排放長期積累漬水。此次水質異常情況發(fā)生后,湖北省省長王國生曾主持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工作部署。
湖北省環(huán)保廳官方網站發(fā)布的《關于漢江武漢段水質異常情況調查的通報》稱,根據調查及監(jiān)測情況,目前分析,造成本次漢江武漢段氨氮超標的原因有3個方面。
首先,4月20日至22日,武漢市及其上游孝感市普降大雨,孝感漢川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自21日起開啟漢川閘、漢川泵站閘搶排漬水3644萬方,氨氮濃度最高值為3.27mg/L,其中漢川閘4月21日至24日8時共排水586萬方;漢川泵站閘4月21日至24日8時共排水3058萬方。經專家對漬水濃度、排水量及漢江污染的測算分析,兩者在時間和污染程度上吻合,初步認定上游漢川閘和漢川泵站閘排放長期積累漬水是造成漢江流域氨氮濃度超標事件的主要原因。
其次,4月正值漢江平原小麥等農作物施氮肥的季節(jié),近期強降雨,部分農業(yè)面源污染源隨地表徑流進入漢江,使得每年該季節(jié)氨氮濃度略有升高。
第三,由于長江水量大、水位高,對漢江水流下泄產生頂托作用,致使?jié)h江武漢段流速十分緩慢(漢江入長江段流速約0.2米/秒),不利于污染物質下泄,客觀上形成污染水團在武漢段滯留。
通報稱,根據監(jiān)測數據分析,武漢市上游約6公里江段水源已污染團峰值已過龍王廟進入長江,長江達到取水標準,目前漢江干流氨氮濃度趨于平穩(wěn),武漢江段的水質未受影響。
)26日,湖北省環(huán)保廳對外通報了漢江武漢段水質異常的調查及監(jiān)測情況,初步認定上游長期積累漬水是主要原因。
4月22日23時,湖北省環(huán)保廳接武漢市環(huán)保局報告,稱新溝(漢江武漢段入境斷面)水質自動監(jiān)測站數據顯示氨氮濃度呈上升趨勢。受其影響,4月23日 16時到24日上午,武漢白鶴嘴水廠等部分水廠因氨氮濃度異常先后停止供水。24日16時,武漢市沿漢江水廠全部恢復供水。
根據調查及監(jiān)測情況,湖北省環(huán)保廳分析本次漢江武漢段氨氮超標的原因,初步認定上游漢川閘和漢川泵站閘排放長期積累漬水是造成漢江流域氨氮濃度超標事件的主要原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