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區98%小區實行垃圾分類 七成不合格
在“垃圾圍城”拉響警報的今天,作為垃圾處理的前置動作——垃圾分類,已經迫在眉睫。
2010年3月,杭州啟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將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別對應紅、藍、綠、黃四種不同顏色垃圾桶。目前杭州主城區有1381個小區實行垃圾分類,約占市區生活小區的98%。然而,從記者實地探訪的情況看,垃圾分類還處于起步階段,分類和投放的準確率,還大有提升空間。
分類不到位七成不合格
每個月,杭州市政府都會免費向社區居民發放一疊用于盛裝廚房垃圾的墨綠色垃圾袋,這些垃圾袋能否用到實處?
一大早,記者便遇到一位正準備倒垃圾的大媽,只見這種綠色的廚房垃圾塑料袋里,裝著快餐盒和幾張揉成一團的報紙。這位大媽直言,雖然領到了免費垃圾袋,但并沒有做到嚴格分類:“家里有三個垃圾桶,一個放在廚房,一個放在廁所,還有一個放在客廳,哪個近就把垃圾丟在哪。”至于去樓下丟垃圾,就更加無所謂丟進哪個桶了。
隨后,記者又隨機走訪了鳳起都市花園、皇親苑小區、施家花園等多個小區,翻開沿途各單元樓下的黃、綠兩種垃圾桶,結果難令人滿意:桶里混雜著廚房垃圾和各種塑料盒、包裝等,根本沒有做到分類。
不少小區的分類垃圾設施也形同虛設。在碑亭路和石塘路交匯處的一個垃圾房里,記者看到,一扇標有“不可回收”字樣的門被緊鎖,附近居民的各類生活垃圾一古腦兒被丟放至此。
去年,杭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民意調查中,超過60%的居民表示垃圾分類容易搞錯,不少居民不知道牛奶盒是可回收利用的,很多居民把花生殼歸到了其他垃圾的范疇。杭州市政協委員姜一飛今年年初所做的相關調研則顯示,70%的垃圾分類不合格。
處理環環扣分類是源頭
有居民向記者反映:我們在家里做到了垃圾分類,但垃圾收集時,又把前面辛苦分類好的垃圾混在了一起,那之前豈不是白忙活了?
杭州環境集團固廢直運分公司經理胡利華介紹,杭州目前共有60輛“清潔直運”車專門運輸“其他垃圾”,40輛車負責運送“廚房垃圾”。另外,還有內設兩個箱體的5輛“清潔直運”車,同時運輸其他垃圾和廚房垃圾。
對于垃圾運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胡利華表示,目前,每個城區都有一支督查隊伍,專門監督工作人員有可能出現的不規范操作。老百姓一旦發現有違規操作的,都可以通過拍照、錄像,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垃圾分類是一環套一環,在家沒分好,投放沒到位,后面的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3個環節就都變得沒有意義。”杭州市環科所環境監測評價研究室副主任程光華說,垃圾分類、分類投放需要每個市民、每戶家庭共同參與才能完成。
在不少社區,保潔員承擔著監督投放分類和“二次分揀”的重任,但也有保潔員坦承,由于本身負責的任務比較繁重,要把投進桶的垃圾再進行分類確實沒有精力,關鍵還需居民的自覺。而從不少“實名制”的垃圾分類檢測中看,不少居民還沒有養成分類的習慣,也沒有有效的監督手段。
丟掉是垃圾分類是資源
有人說,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分類,不僅能節約資源、變廢為寶,還能減少環境污染。
杭州市環境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廚房垃圾占生活垃圾的一半左右,處理好廚房垃圾可以減少垃圾填埋場和垃圾焚燒廠的壓力。同時,廚房垃圾所產生的沼氣可以用于發電,作為清潔能源進行資源回收利用。
同樣,將含水率高的廚房垃圾分離出來,能有效提高其他垃圾的焚燒熱值。比如,衣服、一次性筷子等,都是屬于其他垃圾,可以運到杭州的4個焚燒發電廠用于發電,徹底變廢為寶。
“將不同類別的生活垃圾進行分流,能使最終進入填埋場的數量大大減少,延長了填埋場的使用壽命。”這位負責人說,將有害垃圾分類出來,還可以減少生活垃圾中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
據了解,2013年7月,杭州被確定為全國第三批餐廚廢棄物處理試點城市。杭州環境集團已在天子嶺設立了廚余垃圾分選減量暨生化利用一期項目,將在今年7月投入試運行,每日可處理廚房垃圾200噸左右;專門針對飯店、食堂的餐廚垃圾三化處理中試項目已完成,將于明年建成200噸/天的一期項目。
目前,杭州市政府正在研究垃圾分類和源頭減量的相關政策,把垃圾源頭減量納入循環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單獨收集和資源化利用果品、農貿市場的生活垃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