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就鬧困局怎么擺脫?
據報載,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中泰鄉九峰村將規劃建造垃圾焚燒發電廠,這引發了包括杭州城區居民、中泰鄉轄下村村民的擔憂。從5月9日起,不斷有城區居民和中泰鄉村民到九峰村聚集。對此,余杭官方稱,在項目沒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況下,一定不開工。
對于余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被逼停,筆者并不感到意外。當地是重要的龍井茶產地,垃圾焚燒項目毗鄰眾多水源地,引發當地居民對環境污染的擔憂,應該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群眾的抗議至少說明,其環境意識在增強。事實上,在公眾對周遭的環境越來越重視的現實語境下,群眾對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無視才不在情理之中。
然而,遺憾的是,當地政府顯然沒有預料到群眾的反應會如此強烈。雖然這一垃圾焚燒項目并不會立刻啟動,但是,一些重要的問題還是沒有講清楚、說明白。例如,如何幫助當地茶農解決垃圾焚燒帶來的環保負資產問題?用什么措施來消除垃圾焚燒可能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會不會對毗鄰的水源地產生污染?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當地政府就試圖做出項目上馬的決策,豈能不敗走麥城?
筆者以為,有關部門與其抱怨群眾太注重小我,而忘記解決垃圾圍城的大我之時,不如檢討自己的前期工作鋪墊得如何。要讓群眾理解和接受,一方面,應開門納諫,邀請當地群眾全程參與項目論證,怎么建、建在哪,都要充分聽取和征求意見,保證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另一方面,要及時公布項目信息,不能讓群眾停留在信息孤島中,對項目的進展情況一無所知。
事實上,從飽受爭議的PX項目頻頻下馬,到廣東梅州火葬場棄建,再到余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被逼停,這些年來,一些有爭議的項目似乎都難逃“突然上馬—群眾抗議—被迫下馬”的周期律。如何擺脫“一建就鬧,一鬧就停”的困局?竊以為,有關部門在抱怨公眾入戲太慢的時候,更應該反思在移動互聯時代,自己的前期溝通工作鋪陳得如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