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廬:中國畫城的“美麗經濟”
23歲的梅松鶴原本沒打算回鄉村老家工作,但如今,他生活在浙江桐廬縣梅樹塢自然村,開門就是山水美景,收入卻是在縣城時的3倍。
5月13日,“中國畫城”桐廬榮獲我國環境保護領域的最高獎項——中華環境獎。評選委員會給出的頒獎詞是:“山水間的生態文明詩,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桐廬的“美麗經濟”,正在探索一條“新型城鎮化”之路。
“河邊就能找到鄉鎮書記的手機號”
“河邊就能找到鄉鎮書記的手機號”,在桐廬不是虛言。
在一條條河流的岸邊,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河道管理公示牌”上,寫著該段“河長”、分段責任人的手機號。他們大都是該行政區域的一二把手。
這里推進的“河長制”、全國率先完成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等,被評為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之一。目前,桐廬又在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努力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衛生習慣。
桐廬的“全縣治污”,還開放了紀檢監察、組織部門考核、微博微信舉報、媒體曝光等多種監督渠道。
在全縣治污工作推進會的前一天,桐廬縣環保局副局長楊振武帶著記者進行了一圈暗訪。第二天,曝光片在會議上播出。“各部門一把手都坐在下面看,哪條河道臟,‘自己的孩子自己領’。”
桐廬縣縣長方毅說:“如果讓桐廬的青山綠水在我們手上被傷害,那就是對不起大自然的恩賜,對不起老祖宗的遺存。”
多年來,桐廬縣委縣政府一直頂住壓力,拒絕高污染、高耗能的大項目,還大力關停污染企業。今年以來,就環境治理問題,縣紀委書記直接約談了8個有關領導,“4個鄉鎮的一二把手”。
這讓流經桐廬的富春江,連續7年出境水質優于入境水質。
楊振武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目前桐廬境內的83條水道,3個月前全部告別了“垃圾河、黑臭河”,其中的80條已達到“能游泳”的三類水質標準。
桐廬縣委書記毛溪浩常說一句話是:“桐廬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寧可速度慢一點,也要保護好這片山水。”這也正是桐廬堅持的生態經濟理念。
“慢悠悠”縣城的發展哲學
一邊保護環境,一邊思考如何發展。這個“慢悠悠”的縣城新一套的發展哲學是“環境先行、GDP跟上”。
“環境好了,不是讓老百姓守著山水沒飯吃,而是讓青山綠水的成果惠及老百姓,真的變成‘金山銀山’。”桐廬縣旅游委員會主任徐利民說。
2013年,桐廬總計實現接待游客860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達到86億元。其中鄉村旅游接待游客240萬人次,這約是桐廬總人口的6倍。鄉村旅游實現營業純收入1.09億元,同比增長58%,帶動農產品銷售3.5億元。
這就是中國畫城“美麗經濟”的能量。
作為名畫《富春山居圖》的取景地,桐廬精細打磨的不僅是“生態美”,更有“城鄉美”。它用“全域景區”的理念規劃自己,也以“景點”的要求滋養每座老橋、每朵蓮花。
在這樣的培育模式下,這里生長出“以休閑為美,以慢為美”的特殊“產業美”。不僅縣城游越發紅火,美麗鄉村也成了農民致富的源泉。
目前,“中國(桐廬)休閑鄉村旅游季”已是長三角最具影響力會展節慶品牌。富春江鄉村慢生活體驗區、富春山健康城等正成為“美麗經濟”的新名片。
“美麗經濟”,也點燃了民間的創意激情。
不少游客每次來梅樹塢,都選擇梅松鶴家的“農家樂”。幾年前,這里還停留在“60元住一天,開空調加20元”的經營方式。
2011年,上海人周樂維租下了這座樓,將它翻新成風格清新的民宿“悅延居”。他們用微博、網站宣傳,吸引了不少來自上海、杭州的年輕白領。“旺季時每天都客滿,回頭客特別多,自駕游的占八成。”周樂維說。
目前,有11位當地村民在此就業。梅松鶴的父母除了有10萬元的房租收入,還在民宿做后勤,年收入比原來翻了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