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回收處理現規;
“目前我國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前端的盲目生產導致低端電子產品的大量產生,產品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缺乏有效控制,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此外,電子產品的二次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在近日舉行的《2013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發布會上,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主任翟勇建議,下一步,相關部門應該通過法規標準的完善,明確各方責任,不僅要在前端實現清潔生產,在隨后的各個環節中都要實現資源的高效綜合利用。
據了解,2013年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主要呈現出處理規模繼續擴大、網絡信息技術在回收體系中的應用逐漸加強、拆解處理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等諸多特點。
回收處理水平不斷提升
“網絡信息技術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體系中的應用逐漸增強,如阿拉環保網、E環365及香蕉皮網等,全國各地涌現出許多網絡回收平臺。”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電器循環技術研究所項目工程師單明威表示,2013年是網絡信息技術應用大發展的一年,網絡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行業。
“隨著行業規模效應的顯現,處理企業的拆解處理技術和效率不斷提高。2013年,更多優化物流的高效整機拆解線得到推廣和應用,新的處理技術和設備不斷涌現。行業的總體處理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電器循環技術研究所主任田暉表示,在規;幚砗突鹧a貼政策的帶動下,處理企業對拆解處理技術和處理效率的需求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面對拆解數量的壓力,開始改造拆解線,升級處理設備,以提高拆解處理效率。隨著處理企業的運營和發展,我國拆解處理技術也在不斷提升,并向資源綜合利用方向發展。
“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和配套政策全面實施的推動下,我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不論在管理制度方面,還是資源回收利用、節能減排、污染預防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單明威表示,電子垃圾回收利用行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同時推動了我國生產者責任在延伸制度建設的進程。
白皮書顯示,2012年,我國納入電子垃圾處理基金補貼的企業為43家;2013年,我國納入電子垃圾處理基金補貼的企業為91家,覆蓋了全國27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處理企業的年處理能力超過1億臺,與2012年相比增加約25%。
“2013年,我國電子垃圾處理企業實際拆解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超過4000萬臺,處理總重量高達88萬噸,比2012年有了大幅提高。”田暉表示,回收處理企業的規模化推進,推動了我國電子垃圾回收利用行業的健康發展,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行業的規模效應、環保效益和資源效益日益顯著。
踐行社會責任需多方給力
白皮書指出,2013年至今,我國為了進一步推動節能環保以及循環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先后出臺了《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特別是2013年12月,由財政部、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等政策的通知》提出,將已建成的優質處理企業納入基金補貼范圍,淘汰技術設備落后、不符合環保要求、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缺乏誠信和管理混亂的企業,并明確了基金補貼企業的退出規定。
按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要求,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須履行基金繳納義務,而基金將用于補貼符合資質的廠家。”田暉認為,對生產企業強調回收責任,短期內肯定會產生生態設計成本,但從長遠來看,也會為企業帶來收益,有利于營造閉環生產系統,減少污染。
“我國電子產品的二次回收利用體系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相關部門應該通過法規標準的完善,明確各方責任。”翟勇認為,對于電子垃圾的回收利用,不僅是生產者,包括政府、消費者等各方均應該負擔起自己相應的責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