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處理行業分析:賺取垃圾發電的“滿缽金”
更新時間:2014-07-23 18:04
來源:
作者:
閱讀:1478
隨著我國政府對環境治理及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日益重視,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而垃圾焚燒發電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效果顯著,適合我國現階段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要求和形勢。隨著垃圾回收、處理、運輸、綜合利用等各環節技術不斷發展,垃圾發電方式很有可能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技術之一。
據了解,我國自1985年在深圳建立垃圾焚燒發電廠以來,全國大中城市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向雨后春等般的出現并投入運行,在江蘇,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1000噸/日垃圾焚燒發電廠就有十多家。
據了解,近幾年來,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提升顯著。據統計,2005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占85%,而焚燒處理不足10%;2011年,填埋處理占比降至77%,焚燒處理占比則增至20%,焚燒處理能力是2005年的近3倍,達到9.4萬噸/日。
據統計,我國目前建成、在建和正在審批的垃圾發電廠有140多座。當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領域迎來了大規模投資建設的時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進入市場化的全面發展階段,上市公司、外資、民營資本等多方投資主體積極活躍于這個產業。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普遍采用BOT的模式,初始投資大,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足夠的能力進入。在跑馬圈地階段,融資擴張成為企業成長的主要驅動力。由于資金門檻高,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資本平臺通過多種渠道從市場融資擴張,包括銀行貸款、發債、配股、增發融資等,從而保證充裕現金流并迅速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布局。
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計劃,到今年,中國將建成垃圾發電裝機容量50萬kW,重點在經濟較發達、土地資源稀缺地區。中國固廢網發布的《2010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行業投資分析報告》預測,未來10年,中國垃圾焚燒處理總量比例將由現在的2%~3%上升到10%~20%,垃圾發電產業的年投資額將高達800億元。
2012年由華北電力大學發布《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行業投資分析報告(2012)》,數據顯示,1998年至2012年3月,我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市場的累計投資總額為1469億元,共449個項目。其中,廣東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市場投資272億元,占18%。2012年全國掀起投建垃圾發電廠風潮。
7月2日,河北秦皇島。總投資4.5億元的垃圾焚燒發電供熱項目正式投入運行,該項目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并可向當地居民和工業企業供熱。
6月30日,云南昆明。110千伏昆明空港經濟區垃圾焚燒發電廠投產通電,總投資3億余元,占地100多畝。
6月14日,新疆石河子。位于該市的中國西北首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投資2億多元,日處理生活垃圾800噸,最快于今年第三季度開工。
同是6月,重慶。有消息稱,第2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即將正式投產。
5月25日,湖南永康。作為湖南省重點工程,永康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總投資2.7億元,占地60多畝,8月開始并網發電;同日,遼寧省阜新市生活垃圾發電廠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5月22日,四川自貢。該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占地90余畝,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
5月21日,海南海口。該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整體竣工驗收,發電廠占地90畝,工程投資4.66億元,于2008年開始施工建設,2011年5月底點火試運行。
5月11日,安徽滁州。總投資2.87億元,該市首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完成簽約。
5月8日,重慶。該市三峰卡萬塔環境產業公司歷經3年建成的世界最大的垃圾焚燒爐組裝基地,建筑面積達1.3萬平方米,垃圾焚燒爐年組裝能力超過60臺套。
以上只是全國各地瘋狂投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冰山一角。最近尤其是進入2012年6月份,不少二三線城市紛紛投資數億資金,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掀起一股風潮。
當前我國垃圾發電比重很小,同時垃圾清運量逐年上升,加上當前完善的政策激勵,隨著節能環保逐步推進,未來垃圾發電產業將得到快速的發展。而在相關產業有實實在在業務的公司將有望繼續分享行業高速增長的盛宴。
我國垃圾焚燒發電所占比例還相對較低。但生活垃圾清運量占全球比例卻高達30%,且存在持續上升的可能。這些事實都表明我國未來垃圾發電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國已經有包括電價補貼,垃圾處理補助,稅收返還等激勵政策來鼓勵垃圾發電。
在發達國家已成明日黃花的垃圾發電,緣何在中國方興未艾,如何讓垃圾發電不再成為人類的健康殺手?
曾經在發達國家一度興盛的垃圾發電產業,而今已成明日黃花。美國從1995年開始停止了此類項目的建設,并把建成的廠逐步關停;2007年,歐盟立法者一致否決了歐盟委員會企圖將垃圾焚燒劃分為“能源再生”產業的決定。
目前采用垃圾焚燒的國家,都會進行前期的分類回收和資源化處理,最后焚燒的垃圾基本上是可燃垃圾中熱值較高的,加上焚燒工藝相對到位,使污染控制在較低范圍。
在發達國家受挫的垃圾發電產業巨頭們紛紛把目光轉向中國,出現大規模向中國轉移的趨勢,渴望從中國垃圾中“淘金”。在贏利預期高漲的同時,人們對于垃圾發電產生的長期潛在威脅,特別是對大氣、水、土壤、動植物和人類健康的危害,似乎不經意之間已被忽略。
與高昂的建設、運營成本相比,垃圾焚燒發電造成的二次污染則更為棘手,民意的反對成為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遇到的“攔路虎”。不久前杭州市民反對在建設垃圾中轉站事例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并不陌生。杭州垃圾“埋城”的現實,必然注定新建垃圾處理場是必定的事情,從垃圾處理工藝選擇方式來看,垃圾焚燒發電是其最經濟、環保的工藝。然而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重金屬離子讓民眾“色變”,這也被垃圾焚燒業主燒方歸結為我國垃圾質量不高的原因。
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城市的垃圾分類涉及到農業、商務、環衛等若干部門,多頭管理的困境以及城市拾荒人群的活躍,使得垃圾在進入焚燒爐之前的分類較難實施。有專家表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中有近80%的成分是不能焚燒的。如果在未進行有效分類的情況下貿然進行焚燒,結果令人堪憂。
本末倒置的現狀、多頭治理的困境和盤根錯節的利益糾結若不能扭轉,在新能源概念包裝下,資本對垃圾發電的癡迷,在一些人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給民眾帶來的可能是無窮的健康隱患,留給政府的可能是無休止的公共安全困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