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烈日導致臭氧成主要空氣污染物
繼環保部本周一發布上半年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狀況后,廣東省環保廳24日發布了全省各城市(21地市與順德區)的空氣質量第二季度報。第二季度全省各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3%,無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全省第二季度PM2.5平均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未超過新國標35微克/立方米的年均限值。
在最受關注的各城市空氣質量排名方面,湛江連續兩個季度排名第一,肇慶排名最后。而在空氣質量最好的前5名中,僅有珠海一個珠三角城市。
不過,與環保部發布的全國74個主要城市(廣東僅包括珠三角9市)上半年空氣報告相比,人們期望中的全省空氣質量半年報及排名并未公布。對此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解釋,這因為去年僅有珠三角按新標準監測,非珠三角地區仍采用沒有PM2.5等指標的較為寬松的舊標準,不好發布半年報直接對比去年數據,至于全年的狀況及排名將在次年發布。
全省:
空氣5月最好4月最差
去年底,廣東按照新國標監測并發布空氣質量的站點,從珠三角的62個,擴展到全省21個地市的111個,提前兩年完成國家要求的任務。今年起,省環保廳每季度公布各城市的空氣質量狀況及排名,以督促各地重視并加大治氣力度。
24日的報告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全省各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3%,其中優占48.7%,良占44.3%;超標天數比例為7.0%,其中輕度污染占6.5%,中度污染占0.5%,無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
報告還同時披露了群眾最關注的PM2.5污染情況,各市第二季度PM2.5平均濃度范圍在20-46微克/立方米之間,全省平均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除廣州、韶關、佛山、肇慶、清遠、潮州、揭陽7市外,其余各地季度平均濃度均達到新國標年均濃度限值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
對比發現,第二季度全省在空氣達標率(一季度為76%),PM2.5平均濃度(一季度為56微克/立方米)上,重度污染比例上(第一季度占1.3%)均明顯好轉。對此,有環境氣象專家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一季度處于廣東冬春交匯季節,冷空氣不來的時候,大氣就會較為靜穩不利于污染物擴散,而第二季度是廣東的前汛期,降雨與強對流天氣頻繁,空氣質量在一年中相對較好。從歷年的情況看,對廣東空氣質量真正的挑戰在第四和第一季度。
而從逐月空氣質量來看,第二季度5月份我省空氣質量最好,4月份最差,6月份處于中間。雖然各市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但各市污染的逐月變化趨勢均與全省總體情況一致。
區域:
珠三角同比改善仍遜于粵東西北
備受關注的是城市空氣質量排名,湛江連續兩季度排名全省首位,而肇慶連續兩個季度排名全省最末,省會廣州排名從一季度的18位,第二季度稍降至19位。
按環境空氣綜合質量指數評價,第二季度具體排名為:湛江、陽江、珠海、汕尾、茂名、深圳、中山、惠州、云浮、汕頭、梅州、河源、江門、潮州、東莞、韶關、清遠、順德、廣州、佛山、揭陽、肇慶。
對此有不愿具名的環保專家分析,珠三角作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經過近10年的聯防聯控治理,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但從第二季度的情況來看,仍整體遜于粵東西北。
空氣質量排名前5位的城市中,僅有排名第3的珠海,其余湛江、汕尾、陽江、茂名均為非珠三角城市。在全國74個主要城市(不含粵東西北城市)排名屢屢進入前十、珠三角內排名穩居三甲的深圳、惠州,在全省排名中僅列第6和第8。全省二季度空氣質量后5位的城市中,珠三角有4個,分別是肇慶、佛山、廣州、順德,而揭陽作為非珠三角城市,連續兩季度排名全省倒數第二。
這種差距在達標率上也同樣體現,第二季度珠三角9個地級以上市和順德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在83.9%—98.9%之間,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90.8%,低于全省93%的平均達標天數比例。而在第二季度PM2.5的表現上,珠三角與全省持平,平均濃度均為31微克/立方米。
不過與去年第二季度相比,珠三角空氣質量還是有所改善。省環境監測中心專家分析,珠三角平均達標率較去年同期上升2.3個百分點,其中7個城市略有上升,升幅為0.4—9.9個百分點,不過,珠海、江門和順德3市(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為順德3.3%。
不少人印象中山清水秀的肇慶,又在全省空氣質量中墊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省環保廳廳長李清不久前專門帶隊到肇慶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李清表示,肇慶市大氣污染的成因有多方面,但根本原因是產業結構不合理,污染負荷過重,“要找準原因對癥下藥,抓好陶瓷、機動車及城市揚塵等污染源的控制治理,尤其是要正視肇慶摩托車保有量過高的問題,采取禁摩等有力措施解決,并把肇慶作為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
探因:
高溫日數偏多致光化學反應活躍
第二季度影響廣東空氣質量的元兇在哪?
報告顯示,第二季度全省城市主要空氣污染物為臭氧(取日最大8小時均值),其作為每日首要污染物的比例為34.1%,其次為PM2.5,占比32.2%,二氧化氮和PM10作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分別為18.3%和12.2%。
從區域分布上看,珠三角地區二氧化氮作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為36.4%,臭氧和PM2.5作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分別為35.2%和19.0%。珠三角以外地區PM2.5作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為46.5%,臭氧和PM10作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分別為34.1%和15.4%。
省大氣環保專家認為,從氣象條件看,臭氧污染比例較高,與今年高溫偏多、陽光猛烈,光化學反應較為活躍,空氣氧化性增強有關。去年廣東的總體氣候情況是該冷不冷,該熱不熱,而今年7月未過,廣東已經出現了4次大范圍高溫,全省平均高溫日數較常年顯著偏多6.3天,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
此外,PM2.5和臭氧兩者都是新型復合型污染,既有一次形成,也有二次反應生成,污染物來源復雜,治理難度大。“與處于污染初期的一些北方地區相比,經過近10年的治理,廣東特別是珠三角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難度加大,因為末端治理的措施已經用得七七八八,珠三角空氣正處于改善與反彈反復拉鋸的艱難時期,降低污染物濃度需要‘逐微克’來攻克。”省大氣環境首席專家、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鐘流舉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