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鉛鋅礦尾礦庫草原排污形成堰塞湖
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青山景區旁,一個鉛鋅礦選礦廠占用山坡草地建造尾礦庫。尾礦庫占用草地面積頗大,并且直接與土壤接觸。路過的游客和當地的村民將它形象的稱之為礦廠“堰塞湖”。
景區山坡后“別有洞天” 村民擔心污染
7月28日,記者按照當地村民的指引,來到了位于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國道303線青山景區東側。當下正值旅游旺季,這里每天都會迎來成百上千的游客。然而當游客翻過一個小山坡后,卻發現這里別有洞天地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堰塞湖”。
站在這個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90米的“湖”邊,雖然沒有特別難聞的氣味,但“湖”底呈深灰色狀,“湖”面上則飄滿了乳白色的污物。在一片青翠的草原中央,這個灰色的“堰塞湖”與秀麗的風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湖”邊,一根碗口粗且生了銹的鐵管綿延200多米,將其與坐落在山坡上的一家重金屬鉛鋅礦的選礦廠連接在了一起。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個鉛鋅礦在這里已經好多年了,斷斷續續在生產,他們排出的東西和土壤直接接觸,不知道會不會滲透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再往南約200米就是西拉木倫河,就怕把我們的母親河給污染了。”
排污池實為尾礦庫 有無環保手續成迷
那么,這個所謂“堰塞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記者沿著排水管道,順藤摸瓜,來到了一家名為“赤峰市德發礦業有限公司”的重金屬鉛鋅礦選礦廠。
在鉛鋅礦選礦廠的院子里,有一座選礦車間,幾名工人正在維修機械設備。記者的到來并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穿過選礦車間的后墻,是一個貯存礦石的儲礦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人告訴記者:“礦廠的采礦是在距離這里54公里的萬合永鎮廣義村,這里只是將那里采出的礦進行篩選,提煉,生產流程是通過化學藥劑方式,將原礦石中的重金屬分離出來,提取鉛和鋅,從而便需要一定的場地進行排放和沉積,我們專業術語叫做尾礦庫。”當記者問及這家選礦場的尾礦庫相關環保和土地手續是否齊全時,該名工人揮揮手,笑而不語地離去。
尾礦庫存在多年 環保監察隊長一眼認出
當地一位王姓村民告訴記者:“由于礦產資源豐富,在克什克騰旗像這樣的鉛鋅礦選礦廠和采礦廠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手續不全的礦廠。”
在赤峰市環境保護局官方網站信息公開目錄里記者查詢到,早在2012年《赤峰市2012年涉重金屬采選、冶煉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情況明細表》中,這家礦廠的清潔生產審核情況為“未開展”狀態,之后便再無更新。
記者當即查閱了克什克騰旗環保局公布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其中規定:“禁止在依法劃定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湖泊周邊、文物古跡所在地、地質遺跡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等區域內采礦。采礦廠應建造專用的尾礦庫,并采取措施防止尾礦庫的二次環境污染及誘發次生地質災害,并應該采用防滲、集排水措施,防止尾礦庫溢流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隨后,記者來到了克什克騰旗環保局,負責接待記者的環保監察大隊李隊長看到記者提供的現場視頻后,當即脫口而出:“這個尾礦庫是德發公司的!”之后便表示不愿再接受記者的采訪。既然環保監察隊長早已熟知這個尾礦壩長期的存在,為什么卻選擇了避而不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