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化肥染黑農田 糧食安全從何處談?
更新時間:2014-08-03 23:43
來源:
作者:
閱讀:1289
進入7月中旬,黑龍江農墾總局下屬農場的農作物綠油油一片。那些在兩個月前裹著粉紅色種衣劑的種子和施用過的化肥、農藥,已看不到蹤跡,它們滲透到了土壤中。
一位農場承包戶說,這些裹在種子外面的種衣劑,是一種農藥制品,播撒到土壤里,可防蟲鳥啃食,也能防止種子在土壤中粉化。其毒性不小,對人身體有害,但是能提高產量。
每到春耕之后噴灑農藥的季節,周圍河水中的魚兒就不再歡蹦亂跳。一些魚被農田排出的農藥污水毒死,漂浮到水面上。無法降解的農藥和化肥殘留物年復一年地累積在土壤當中。
黑龍江墾區佳興化肥農藥店經銷商張青峰說,“目前都是把產量放在首位。環保不要緊,只要產量高就可以,上級要求的是完成交糧指標,農民要求的是效益好,多賺錢。”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省一區”糧食總產達到2904.74億斤,占全國糧食總產的二成以上。東北四省區糧食總產量在全國比重從2003年的17.7%提高到2012年的23.2%,2013年的比重更是達到了24.1%,成為全國糧食增長最快、貢獻最大的區域。其中,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位列全國首位。
“沒有千斤肥,難打萬擔糧”
黑龍江農墾總局下屬農場種糧大戶曾慶喜承包土地種植農作物已經有30多年了。他今年承包了160公頃土地,其中水田30公頃,旱田130公頃。
曾慶喜這么多年一直是自己摸索,化肥施用多少,農藥施用多少,都是根據多年累積的經驗來決定,沒有技術人員指導。合計下來每公頃土地每年要施1000公斤左右化肥。“沒有千斤肥,難打萬擔糧”——這就是他的“經驗”。
曾慶喜使用的化肥,最近兩年每噸的價錢大約3950-4200元。“選擇標準就是低成本,效益高。農民種地的目的就是盈利。”他強調說。
在農場承包戶中,曾慶喜家的產量經常名列前茅,去年他的承包田每公頃產糧8-9噸。他說,20年前很少施用化肥農藥的時候,產量只有目前的一半。
承包戶們說,化肥農藥的長期施用究竟對土壤有沒有危害,他們考慮得不多。糧食收成之后,收糧的人也只檢測出米率、水分含量,沒有人檢測糧食品質怎樣、農藥殘留情況怎樣。
曾慶喜也曾擔心農藥殘留問題。他妻子在旁邊說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不上化肥產量上不去,不打農藥蟲草滅不了。擔心就不用種地了。這么大面積的土地,如果不用農藥,只靠人工去除草,什么時候能除得完。而且現在人工也太貴了,每天每人150元,實在雇不起。就得使用農藥,方便高效,產量還高。最開始是噴壺噴灑農藥,后來改為罐車噴藥。”
農場承包戶們都公認,這些年糧食高產肥料功不可沒。中國再貧瘠的土地,用上化肥,就能產糧。過去每公頃土地產4-5噸糧食,現在每公頃能達到8-9噸,甚至能達到10噸,雖然與品種有關,但是化肥還是起很大作用。
張青峰也半開玩笑地說,市場賣的黃瓜茄子又直又長,一個彎都沒有,那得上多少藥啊。家里種的不上化肥的自己吃的黃瓜,沒長多大就打彎了。
土壤污染已很嚴重
張青峰說,農場種植水稻,用了幾十年的化肥農藥,土壤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與之前截然不同。
事實上,東北地區的土地污染問題,已經非常嚴重。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中國開展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從地域分布情況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
張青峰認為化肥對土壤的影響很大。殘留物留在土壤中,鈣化后久而久之對土壤有板結作用。如果農場這樣大量使用化肥耕種60年,土地就會進一步硬化,地越來越硬,還會長莊稼嗎?也許三代人、四代人之后就沒有土地可耕種了。
黑龍江省農科院五常所研究員劉會表示,農民為了提高產量,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導致目前土壤出現一些問題。南方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非常少,加上氣溫高,所以殺蟲殺菌的農藥和氮肥等化肥產品,使用頻率和比例要比北方高得多,只有這樣才能控制住病蟲害。北方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較高,氣溫低,蟲害較輕,相對作物施用化肥農藥比較少。但是目前看,不管南方北方,化肥農藥使用量都是在增加當中。污染進入到水源當中,進行灌溉,造成二度污染。
國務院參事、前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6月5日在青島一個論壇上表示,由于中國糧食連續十年豐收,大家現在對中國的農業問題有些盲目樂觀,但是實在沒有什么值得樂觀的。“現在糧食產量提高更多是依靠單位產量的提高,由于耕地面積在減少就得依靠提高單產,而單產提高是靠大量的使用化肥農藥。現在中國單位土地面積化肥使用量是美國的4倍、印度的3倍,大家說糧食不好吃,現在不只是糧食不好吃的問題,而是導致土壤惡化的問題,接著就是污染問題。”
農業污染很難治理
在張青峰看來,現在推行土地環保,已經有點晚了。但即便這樣,也必須起步。“能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問題的措施就是保護耕地。能休耕的讓其休耕,不能休耕的必須合理使用。中國缺糧,幾乎沒有休耕這一說。國外可以休耕,這塊地三年不種,先種植其他土地。退耕三年,養好再耕種。”張青峰說。
張青峰從機關崗位辭職后,開始經銷農藥化肥。10多年農藥化肥生意做下來,他對農藥化肥行業的事情也如數家珍。他表示,目前經銷化肥農藥的人也已經沒有了方向,農民種地施肥也好,經銷商銷售化肥農藥也好,都是想往哪發展就往哪發展。土壤結構究竟變成什么樣子了,也就是土壤專家來看看,拿點土樣就走了,到目前還沒有人具體來指導該怎么辦,或者列出可使用農藥化肥產品清單。
國家禁止使用高殘留農藥,比如六六六,而提倡使用那種低殘留可降解性的環保型農藥。張青峰說,目前市場上確實也有環保型的有機肥料,讓作物吸收充分,土壤里沒有殘留,但是很少有人愿意用。或者是因為價格高,或者是因為農民的慣性讓其對環保新產品不愿意接受。農民的選擇標準很簡單,便宜有效就行。
張青峰嘗試經銷過環保型產品,最終以失敗告終。他說,“沒人買,最后不得不繼續賣尿素。目前尿素在市場的占有率大約達95%以上,環保型化肥的市場占有率可以忽略不計。生產廠家看到有機肥銷售不暢,就把有機肥與化肥摻和到一起銷售,以此降低成本。”
在他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從提高農民意識下手是不太可能的,需要國家干預。“目前市場上,農民都是憑自己經驗選擇農藥化肥。國家對于高毒高殘留農藥和不合格化肥應該在生產制造環節就加以遏制,不應進入流通領域。”劉會說。
張青峰還認為,“國家要提高打假力度。假冒偽劣沒有了,好產品自然賣出去了。目前市場中假貨多而打假力度不夠。同時,基層相關部門提高監管力度,不讓違規產品上架。”張青峰說。
在劉會看來,在中國目前缺糧的現狀下,農業污染問題很難治理。傳統中的輪作方式無法實施。現代農業,需要高產穩產,對肥料尤其是氮肥的需求量大,傳統中牛馬糞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只能靠化肥。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在不斷降低,作物對肥料已經有了依賴性,離了化肥就不長。長期追施化肥確實會使土壤板結,而長期施用農藥形成的殘留確實需要降解周期。土壤污染之后,治理起來很難。污染物吸附在土壤中,要經過很多年才能送走,關鍵問題是,土壤是處在持續不斷的污染中。“東北三省礦山較少,起碼重金屬污染相對少,南方土壤污染還要更嚴重。”劉會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