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毒地修復:湖南170萬畝土壤試點土方子治污
長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擁有實力雄厚的工業基礎,被稱為“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但由于土地大面積受到重金屬污染,環保問題日益嚴峻,農作物也因此受到影響,“鎘大米”事件更是讓人聞之色變。
相比“客土法”、“化學藥劑”法等其他方式治理土地重金屬污染,施用石灰粉是目前最便宜、也最容易推廣的方式。據湖南媒體報道,長株潭3市的19個縣(市、區)一共納入試點的土地面積為170萬畝。顯然,正在進行的湖南土壤治理試點意義非凡。
編者按
7月26日傍晚,在經過了一天的暴曬之后,整個大地仍舊處在蒸籠般的高溫之中。龍老伯拿著鋤頭在自己的田頭開始忙活起來,他要為第二天的“撒石灰”工作做些準備。
龍老伯是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黃花鎮的一位農民,今年60歲。他說,上次撒石灰還是改革開放之初,“分田到戶”的時候,中間幾十年都沒有撒過。
在龍老伯周圍的稻田里,晚稻正在生長,一些剛撒過石灰的地方,留下一條條白色的印跡,從稻田的一頭,延伸到另一頭。
村民們往稻田里撒石灰是長株潭地區(長沙、株洲、湘潭)治理土地重金屬污染的一部分。今年上半年,湖南省農業廳印發了關于 《2014年長株潭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施用石灰實施方案》的通知,計劃在長株潭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全面施用石灰,達到提升耕地質量與修復治理污染耕地的目的。7月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該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采訪,探尋該方法給當地帶來的實際變化。
土壤修復專家、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認為,此次試點的意義重大,“這是個大文章,全國的糧食安全都盯著那兒了”。
石灰全部免費發放
龍老伯告訴記者,石灰有殺蟲、殺菌和疏松土壤的作用,對農作物的生長有促進效果。他用手指著旁邊的稻田說,這邊鄰居剛剛撒過,還能看到葉子上白色的石灰。他計劃管理好田里的水后,第二天一早也把石灰給撒下去。
與以前不同的是,當時需要自己掏錢購買石灰,而這次所用的石灰全部是免費發放。龍老伯只知道有這樣一項政策,對重金屬污染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晰,但覺得對作物生長有好處,也就格外重視。
跟龍老伯所在的長沙縣一樣,整個長株潭地區共有19個縣市區實施了這項治理工作。其中,僅僅長沙縣施用生石灰的面積就達到41.97萬畝。
選擇長株潭做先期試點,一個重要因素是“鎘大米”事件的曝光。據了解,該事件發生以后,湖南耕地重金屬污染問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去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長株潭地區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試點工作。
今年3月,農業部、財政部出臺《湖南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與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意見》,正式啟動該項工作。
上述兩部門有關負責人對外表示,此舉旨在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和污染修復治理,實現重金屬污染耕地的稻米達標生產,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隨后,湖南省政府又做出了相關部署,湖南省農業廳發布《2014年長株潭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施用石灰實施方案》,開始采用撒石灰等方式,對重金屬超標的農田耕地進行治理。
據中國株洲網報道,今年中央財政計劃安排專項資金11.56億元,支持長株潭地區污染耕地開展修復治理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工作。
據《湖南日報》7月10日的報道,長株潭3市的19個縣(市、區)一共納入試點的土地面積為170萬畝。
當日,湖南省政府在長沙召開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與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工作推進會,會議要求“力求通過3至5年的努力,既有效緩解重金屬對我省耕地的污染,又探索總結出相關技術路線和操作程序,使試點成果能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施用石灰以外,對污染土地還會采用其他幾種配套措施進行綜合治理。長沙縣農業局將這種綜合措施稱為“5+1”法,該局土肥站工作人員向記者詳細解釋了“5+1”的含義:“1”就是施石灰,另外的“5”分別是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施葉面肥、深耕改土和優化水分管理。
長沙縣農業局還專門就此事向全縣基層干部和農民發了一封公開信。7月26日上午,在長沙縣農業局土肥站,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這封信。信中提到,全縣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實施措施包括:施用生石灰41.97萬畝,增施商品有機肥15萬畝,種植綠肥15萬畝,噴施葉面肥22.82萬畝,深耕改土22.82萬畝,優化水分管理22.82萬畝。
長沙縣從5月4日開始,向各鎮村運送石灰,到5月底,全縣早稻、一季稻(一年種植兩季水稻,分早稻和晚稻;一年只種植一季水稻,即為一季稻)施用生石灰已經接近尾聲。晚稻生石灰的招標公告在5月20日開始網上公示。
湖南省農業廳一位官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項工作的資金主要是由財政部下撥,省里沒有配套資金,有些縣配套了一些工作經費。
土方子的資金成本
廣州日之建土壤修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經理周兵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土壤修復的性質來分,可以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修復方式。物理修復方式通常是換土,即將原來受到污染的土壤挖走填埋,然后換來新土,這也叫客土法;化學修復則是采用化學藥劑,改變土壤成分,或者是降低土壤里重金屬的活躍度,使其不再遷移;第三種方式是生物修復法,這種方式國外用得比較多,主要是種植一些能吸附重金屬的作物,以達到改良土壤的功效。
顯然,湖南用石灰來治理土壤重金屬問題,屬于化學修復法。“這種方式的可行性最高。”周兵說。
首先是資金的成本能夠被接受。
長沙縣農業局土肥站工作人員表示,早、晚稻生石灰的施用量是一畝50公斤,一季稻則是80公斤。而他們采購招標價是380元~390元/噸,這樣算下來,一畝地一年的費用大概是40元左右。
也正因為如此,長沙縣40多萬畝受污染的耕地,得以通過施用生石灰的方法來大面積治理。
而客土法或者植物吸附法,其代價遠遠比石灰療法高。日本有客土法相對成功的案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富山縣政府開始采用“客土法”對被鎘污染的863公頃(約12945畝)農田進行修復,這項工程一共耗時33年,2012年才舉行完工慶祝儀式。整個工程耗資3.4億美元,按照目前的匯率計算,平均每畝修復費用超過16萬元人民幣。
植物吸附法同樣不便宜,《信息時報》在一篇文章中稱,據業內人士透露,即使采取較便宜的辦法,如植物修復法修復土壤,每畝的修復成本也達到2萬元,還需連續種植數年,總投入數額驚人。
在周兵看來,剔除價格因素外,客土法和植物吸附法在治理農田的重金屬污染方面,可行性非常差。“僅長沙縣就有幾十萬畝的農田需要治理,這些土往哪里堆?又從哪里找來新土填充?”
而植物療法耗時很長,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在周兵看來,靠種植物去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屬,就意味著不能種糧食,而且要耗時這么多年,肯定也難以推行。
在操作的技術性和簡便性方面,石灰療法也占有優勢。上面運來石灰以后,村民直接對應每畝用量去撒就行了,人人都能操作。
上述湖南省農業廳官員表示,采取施用石灰的方法對土壤進行改良,此前各方面都提了這樣建議。“我們湖南的農業技術專家提了,農業部、財政部都提了這樣的建議。這個是傳統的、比較成熟的又是比較簡單的一種技術措施。”
長期關注湘江流域環保問題的湖南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其他的一些治理方法,成本都很高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