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信息化:機遇面前挑戰凸顯 突圍僅靠技術夠不夠?
信息化如今迎來了發展機遇期。
在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后,各地基本按建制成立了信息化領導小組,由黨政“一把手”直接領導。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判斷,機構的變化,將會對信息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
1環境信息化地位在提高
環境保護部部省市縣四級專網投入5.79億元,堪稱環保系統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項信息化建設工程,今年已進入竣工驗收階段,即將連通全國,發揮環境信息高速路的重要作用。天津、云南、福建等省級環境信息化建設也不時傳來獲得上億元專項資金投入的消息。一些細節也展現出現實操作層面的變化,如今,辦公基建的重點已經從蓋樓換車轉到信息化;單位有結余資金,有些領導會首先問信息化部門還需要哪些投入;財務審批項目前,有的單位會先看信息化建設是否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在網絡技術層出不窮、高歌猛進的時代,信息化成為大勢所趨,它激發出的工作需求、展現的炫目前景令人目不暇接。
從政府行政審批、信息公開、電子政務、企業排污在線監測到環境監管執法,都看得到信息化的身影,在提高環境管理效率、拓展管理手段、提升監管水平等方面,信息化表現不俗。河北省環保廳信息中心主任徐俊華認為,“信息化已經成為環保各業務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自上世紀90年代利用國際援助項目之力部分省市成立信息化部門,環境信息化在全國雖然起步較早,部分省級和地級市信息中心中間卻經歷了停頓、合并甚至撤銷、再成立等等波折,至今發展仍很不平衡,信息化建設曾長期處于較邊緣的地位。
觀念轉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效果終于在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得以顯現。信息領域的同志逐漸體會到,過去做信息化項目是信息中心推著業務部門做,現在是業務處室主動要求做。上海市環保局信息中心主任徐展國說,通過做項目,業務處室已經開始把信息化的理念貫穿到工作中去。
但是,轉變還僅僅是個開始。
2環境信息化存在什么問題?
多年從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總工程師魏斌認為,環境信息化是一項全局性、長期性的工作,在推進環境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必須站在環境保護業務全局的高度統一領導、統籌規劃,必須采取戰略管理的思想、方法和途徑,才能保持信息化建設創新發展、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魏斌指出,當前,環境信息化工作嚴重部門化和局部化,環境信息采集不統一、管理不集中、應用不共享問題存在,信息化在有效整合和整體集成環境保護管理業務方面不足,尚未形成全國統一、分級管理和動態更新的核心數據庫,環境信息化的整體水平不高。
山西省環保廳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張保會分析認為,信息化建設方向是明確的,技術也已經成熟,但是環保系統信息化推進不夠快,影響因素首先是缺乏頂層設計,其次是信息共享差距較大,信息向內部公開甚至不如向外部公開做得好,行政條塊的人為區隔導致了信息共享難。
3轉型與發展并存的考驗
云平臺、虛擬化、大數據技術的快速廣泛應用,使得信息化集成方式發生新的變化。
最近,安徽、內蒙古、廣東、福建等省(區)都逐步實行了由政府統一數據中心、集中采購、集中搭建平臺,政府各部門申報項目、租用設備和運維服務的方式,對省地市環境信息中心又是一次轉型刺激。
一方面是社會發展形勢所迫,另一方面是自身業務受到擠壓的危機。
這是一場生存與發展并存的考驗。
如果不能在環保業務上做強,信息中心將面臨無事可做的尷尬。如果信息化的執行部門被迫削弱或收縮,剛剛迎來發展機遇期的環境信息化將如何自處?
過去信息中心是技術支撐部門,建系統、搭平臺,圍繞的是軟件、硬件、機房環境,運維服務是主要工作職責。今后,信息中心該怎么定位?
4信息化必須與環保核心業務結合
不久前,由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牽頭召開的全國環境信息中心主任會上,圍繞發展問題,許多主任不約而同提到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設計什么?涉及觀念、機制、管理方向。
自2012年大數據迅猛進入應用領域,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環境信息的價值,整合環境信息資源成為熱詞。云南、福建、內蒙古等不少。▍^)已經或正在建立云平臺,北京、河北、新疆等多個省區市已經在籌劃環境信息資源的“十三五”規劃。把環境信息當做資源對待,將大大擴展資源的利用價值,信息化也將大有作為。
湖北省正在編制環境資源中心建設方案,期待在業務協同、信息資源化、公共服務方面有所收效。湖北省環保廳信息中心主任黃曉明說,信息資源屬于政府管理,公共服務是政府基本職能,立法執法把信息資源都貫穿起來,信息中心應該是對信息資源加以管理的部門。
河南、新疆則采取了類似美國首席信息官制度的管理方式,將信息與監控中心合二為一,高配一名副廳級領導任中心主任,直接協調各環境業務部門信息化的建設與管理,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污染物監控與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忠瑞介紹說,信息資源共享是新疆今年的重點任務,包括業務系統開發(環境地理信息查詢系統、生態功能區紅線系統等),數據中心和云平臺搭建。目前,最大的物聯網是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全疆288家國控企業,也將以信息化作為抓手和基本支撐,形成“監測——視頻——監控——監管”四位一體的平臺。信息化真正進入了環保業務的核心領域。
山東省環保廳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主任張慶偉認為,信息化要大發展必須結合業務需求,解決環保工作的關鍵問題。山東抓住企業排污數據造假的重大問題,創新研發了自動監測設備動態管控系統,建立與監測數據真實性、有效性相關的判別規則,同時固定監測設備關鍵參數,清除數據修改功能,切斷造假途徑,為業務部門解決了核心難題,因而,信息與監控中心也成為環保業務不可或缺的一環。
5轉型:朝什么方向?
廣東的經驗是,從硬能力向軟能力轉變,信息中心要朝著既懂技術又懂管理方向轉變。今年廣東省環保廳信息中心一改計算機技術人才為主的用人習慣,進了5個環境專業的學生,放到環境資源科,把整合環境業務作為轉型的前奏。
廣東省環保廳信息中心主任陳春貽說,過去信息化領導小組的作用多在技術層面,現在,廣東省環保廳成立了重點污染源管理聯席會議,廳長任組長,辦公室設在環監局,信息中心主任任副組長,與業務處室一對一對接,實現了信息化與環保業務的握手。信息化因而也實現了延伸。
重慶市環保局信息中心主任曾晅說,信息化需要從項目管理走向業務構建,用戶產品上線才是使用的開始。做到政府、企業、公眾的互動,形成業務互聯、業務閉環,才是信息化的發展方向。
信息中心人少任務量大是普遍現狀。云南省環保廳信息中心主任趙碧云介紹他們做法是,凡是可以由專業公司代理的全部外包,信息中心要騰出時間想大事,做信息管理。2013年,云南開始通過信息化創建環境管理方式。信息化建設,由業務處室提需求、建項目,設備布置在信息中心的云平臺上,信息中心負責申報項目和最后的運維管理,既調動了業務處室的積極性,又可實現數據共享。
6環境信息化有沒有獨門絕技?
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富春認為,信息化要有自己的生存絕技。各地有不同的發展模式,但關鍵是掌握核心競爭力。
介入核心業務也就意味著能夠發揮信息化的巨大潛力。在一些信息中心主任看來,能否構建監測考核體系證據鏈是決定環境信息化能否突圍的殺手锏。
新環保法第二章明確提出要“促進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公開、申報制度、統一監管等環境保護各環節都有描述,可以說,信息化貫穿了環保業務的全過程。
在新環保法出臺之后,人們開始勾畫信息化建設的美好愿景:在環境執法的全過程,用信息化手段對每個動作進行監控,給每個動作留下記錄,集中統一采集各類數據信息,統一采集共同使用,一次采集多次使用,數據間密切關聯、信息共享,最終形成考核體系。在大數據、云平臺的基礎上,構建業務之上、決策之下的統領環保業務的信息化。
程春明認為,信息化手段干什么用?就是為人服務?萍嫉默F代化更多是信息化,讓人的各方面能力更充分體現。信息化最有能力為科學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并通過大數據應用,實現環境信息資源的高效利用。
那么,信息部門與業務部門應該形成什么樣的關系?信息化部門是否存在爭位子之嫌呢?信息中心主任們的共識是,信息中心要考慮信息化的規律,信息化沒有一項業務職能,信息化的全部就是為全局服務,為業務進行頂層設計。信息部門不可能替代其他部門,要培育信息業務系統,發現、發掘系統間互相的關聯,與其他業務部門構建新型生態環境信息系統。
在狂飆突進的信息化時代,環境信息化部門如何把環保工作和自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迅速進入環保工作主戰場,輔助提高環境管理效能,將是一個急需拓展并實踐的課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