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工序少了污染 嘉興污水治理轉入“地下”
8月28日,浙江嘉興鳳橋鎮三星村梅家兜小區二期,居民們正加緊建設安置房。與往常自建房不同,如今的建設多了道工序,化糞池、洗滌管道、廚房管道要與預埋的污水管連接,讓生活污水全部進管網處理。
多了工序 少了污染
浙江嘉興梅家兜二期的第一幢農民自建房已經初具樣貌,房子東西兩側兩個化糞池剛剛澆筑。近日,房主倪才林挖了溝要把管道與小區的污水管接上。由于小區周邊都在施工造房,地面上覆了厚厚一層泥,倪才林找了許久才找到最近的窨井蓋,把化糞池管道直接插上。
“以前農村造房子就在地下造個化糞池,哪有什么污水管道。”倪才林是三星村拆遷到梅家兜小區的,第一次接觸生活污水管道,雖然多了道工序,麻煩了點,但他明白這樣化糞池不會滿溢出來污染環境。“化糞池在地下,就算滿出來也不知道,我們也看不見,不過肯定會在地下滲透,污染地下水。”
三星村村委會主任陳建林也住在梅家兜小區,雖然農村生活污水不像黑河、臭河那么直觀,但他深知其污染的存在。“這個小區是2003年建的鳳橋鎮第一個拆遷安置小區,當時還沒雨污分流的要求,居民生活污水都入雨水管,直排河道。”陳建林說,梅家兜的污水通過雨水管最終排到王廟塘和西河橋港,污染河道。
鳳橋鎮城建辦工作人員龔明甫介紹,2013年鎮里對梅家兜建生活污水管道,小區生活污水通過管道接入南環水處理泵站統一處理,總投資80萬元,建設管道1350米,受益居民50多戶,小區生活污水實現入網。
污水進池清水入河
“除了入污水管網,有些農民集聚點是建集中處理池進行生活污水處理。”區農辦副主任高峰表示,南湖區對農村生活污水實行分類處理,一種是建集中處理池,一種是入管網,還有一種是分散處理,南湖區以前兩種方式為主。
據悉,新豐鎮楊莊村新社區采用的就是建集中處理池方式。在小區的中心綠地內,700多名居民的日常生活污水收集到酷似小區變電箱的集中處理池,通過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的沉淀、調節,最終流入一旁的河道。閥門一打開,無色無味的水像自來水一樣排出。“出水水質達到GB8987-1996中的一級標準,為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之一。”楊莊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工程還被國家環保部列為“農村分散型水污染物減排試點項目”的示范工程,設計日處理生活污水達70噸。
高峰說,新豐的烏橋、大橋的云東也建有跟楊莊一樣的生物膜處理池,鳳橋永紅和莊史還建了人工濕地模式處理池,不管哪種模式,都是通過地下截污減少污染源,努力改善農村水環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