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PM2.5平均濃度超標 12地市受酸雨污染
3日,省環保廳在官網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我省環境質量“成績單”。值得留意的是,這也是去年底按“新國標”監測空氣質量從珠三角擴展到21地市后,首次發布全省包含細顆粒物(PM2.5)等新指標的空氣質量半年情況。
與“舊國標”時我省空氣質量3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不同,“新國標”增至6項指標后,廣東PM2.5平均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年度二級標準(居住區標準)。而其余5項指標仍保持達標水平。深圳以94.5%的達標天數比例,問鼎我省上半年空氣達標天數最多的城市。
全省降水質量略有好轉。12市1區(順德區)受酸雨污染,其中清遠、佛山和湛江3個城市屬于重酸雨區。2014年上半年全省主要江河水質總體良好,但仍有8.1%斷面水質屬劣于Ⅴ類的重度污染。
空氣
13地市達標天數比例超85%
“上半年,全省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的天數比例都在八成以上。”省環保部門負責人援引公報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市(區)空氣質量指數達標天數比率在66.5%(揭陽)—94.5%(深圳)之間,其中深圳、珠海、汕頭、江門、湛江、茂名、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陽江、中山和云浮13市達標率達85%以上。珠三角地區城市達標天數比率平均為83.6%,高于全國74個主要城市23.3個百分點。
從6項污染物的具體情況看,2014年上半年,全省除了PM2.5平均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年度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臭氧、一氧化碳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不過,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這兩項“老指標”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升幅分別為10%和14.8%。而二氧化硫則與去年同期持平。
珠三角作為先于粵東西北地區、從前年起按“新國標”監測的地區,6項污染物均可實現同比對照——其中PM2.5平均濃度也是44微克/立方米,這與全省情況持平也與珠三角去年同期持平。而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一氧化碳實現同比下降。二氧化氮略高于國家年度二級標準限值,與上年同期持平。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濃度為134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上升6.3%
解讀
PM2.5臭氧為主要污染物
環保專家分析,2014年上半年細顆粒物(PM2.5)是各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占比約為55.7%,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低的湛江有23天,最高的清遠有111天;其次是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占比約為18.5%,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成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9天(清遠)—44天(東莞)。
“PM2.5和臭氧分別占據我省首要污染物的前兩位,說明經過近十年治理,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已經從二氧化硫為主的煤煙型污染,轉變為以細顆粒物和光化學反應為特征的復合型污染,治理難度更大。”該專家指出,特別是珠三角地區要達到2017年PM2.5率先達標(35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已經到了逐微克“攻克”的階段。
酸雨
清遠佛山湛江入重酸雨區
城市降雨情況作為空氣污染的間接反映,每次發布半年報總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公報顯示,2014年上半年全省城市降水pH均值為5.20,酸雨頻率為35.7%。城市降水pH均值范圍在4.72(清遠)—6.33(汕頭)之間,72.7%的城市出現酸雨(pH最小值<5.6),59.1%的城市受酸雨污染(pH均值<5.6)。其中清遠、佛山和湛江等3個城市屬于重酸雨區(pH均值<4.5或4.5≤pH均值<5.0且酸雨頻率>50%),占13.6%。
記者翻查發現,有3個城市屬重酸雨區,數量與去年持平,比2012年減少了一個。重酸雨的3市中,佛山連續4年上榜,清遠近3年均有出現,不過湛江卻是重酸雨區的新面孔。
環保專家介紹,我省除茂名、梅州、河源、陽江4市外,其余18個城市(區)屬于酸雨控制區。上半年,酸雨控制區除汕頭、揭陽、云浮和汕尾4市外,其他城市(區)均出現過酸雨(pH最小值<5.6)。其中清遠、佛山、韶關、湛江、肇慶、深圳、珠海、順德、中山、江門、東莞和潮州等11市1區受酸雨污染(降水pH均值<5.6),其中清遠、佛山和湛江等3市屬于重酸雨區。
解讀
上半年全省降水質量略好轉
環保專家分析,與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城市降水pH均值上升了0.09個pH單位,酸雨頻率下降了3.2個百分點,全省降水質量略有好轉。
在分布上,與上年同期相比,受酸雨污染的城市個數增加1個。同時,非酸雨控制區的梅州也受到酸雨污染。至于空氣質量一直位居我省前列的湛江,為何進入重酸雨區?該專家表示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分析這是否與當地上半年的氣候、降水條件有關。
江河
水源地水質100%達標
今年,舉國向“污染”宣戰,從空氣擴展到水環境。2014年上半年,全省共80個集中式供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達標率為100%。
全省主要江河方面,2014年上半年水質總體良好,西江、北江、東江、韓江、漠陽江、袂花江、鑒江、南渡河等干流和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干流水道水質優良。全省124個省控斷面中,50.8%的斷面為Ⅰ—Ⅱ類水質,水質優;25.8%為Ⅲ類水質,水質良好;12.1%為Ⅳ類水質,屬輕度污染;3.2%為Ⅴ類水質,屬中度污染;8.1%水質劣于Ⅴ類,屬重度污染。
環保專家介紹,“與上年同期相比,全省主要江河水質總體穩定,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略降0.8個百分點,斷面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持平。”
全省跨市河流上,上半年37個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為80.6%,其中廣州、珠海、佛山、中山、云浮、河源、江門、韶關、清遠和梅州等10市交接斷面水質完全達標,深圳和揭陽2市因為茅洲河、練江等重污染的原因,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狀況較差,達標率分別為11.1%和0。
解讀
重度污染多為珠三角江段或小支流
“與近年情況相似,重度污染江段主要為流經珠江三角洲城市江段和部分水量較小的支流”,環保專家介紹,這些河流往往周邊工業企業眾多、人口密集,排污量大,污水處理設施又相對滯后,上半年龍崗河、坪山河、深圳河、練江和小東江湛江段共5個江段水質屬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總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在入海河口水質上也“一脈相承”,深圳河口和練江河口水質最差,水質均劣于Ⅴ類。
此外,經過積極治理,水質好轉的江段有尋烏水、定南水、橫門水道、佛山水道和小東江茂名段,其中尋烏水水質明顯好轉;水質下降的江段有容桂水道、江門河、市橋水道、增江、潭江和漠陽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