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碳市2016年試運行 局部省市先入場
全國統一碳市場進程開始加速。
8月31日,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翠華在2014年中國低碳發展戰略高級別研討會上透露,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計劃于2016年試運行,配額由國家統一分配,局部省市先入場,未入場省市仍須完成分配的總量目標。
“按照中央改革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試點實操經驗的基礎上,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要加快推進。”孫翠華表示:“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完成《中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的起草工作,正在內部討論,10月上旬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計劃于11月初上報國務院和中央改革領導小組。”
據悉,為使碳交易各環節都有法律、規則依據并健康有序運行,《管理辦法》還需一系列配套的實施細則來支撐,以排放配額總量控制為前提,形成一套完整的配額管理和交易制度體系。
孫翠華進一步解釋,這一體系的核心要素包括:覆蓋范圍、配額總量、分配制度、排放報告及核查體系、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信息披露機制、市場監管和調節機制等,各個要素之間環環相扣,互為支持。
碳排放納入統計系統
數據基礎是碳市建設的決策依據。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CDM和碳市場管理部負責人鄭爽表示,通過7個試點城市的建設,現已收集了2000余家企業近三年的碳排放數據,填補了我國在數據方面的空白,地方政府初步掌握了行業的排放狀況和趨勢。
在試點的基礎上,數據收集工作現已在全國范圍全面鋪開。孫翠華表示,國家發改委計劃用2-3年的時間完成全國統一碳市的設計工作,除管理辦法和配套細則,還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登記系統、溫室氣體核算方法等。
據悉,在已發布的10個行業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近期將至少發布3個行業的方法學,今年底或明年初還要發布十幾個,這二十幾個行業的企業方法學有望滿足初期階段的基本需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繼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工作的通知”后,各省市現已將其作為重點任務推進。孫翠華說:“清潔機制發展基金將為這項工作提供支持。”
據孫翠華介紹,國家發改委與統計局在基礎數據統計方面的協作已經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國家日常統計系統中增加了溫室氣體統計內容,包括核算的基礎數據等,企業能源平衡表中也增加了相關參數。
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
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將進一步得到明確。
孫翠華表示,明確國家和地方主管部門、排放企業、核查機構、交易機構等參與方的職責,分工協作,也是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和運行的重要內容。
碳排放權交易是以減排為目的的市場工具,如何實現低成本減排,并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價格,是碳交易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因此,在統一碳市建設進程中,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
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所副總裁葛興安認為,在碳市建設過程中,政府需要在總量控制、數據質量監管、法律規定和執行方面從嚴,但對市場這一塊需要適度放松,因為新生市場需要一個培育和發展的過程。
對此,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人虎表示,交易平臺的創新可以交給市場來解決。試點需要嘗試不同的創新機制,這樣才具有可比性,才能為全國市場提供更有價值的經驗。
“此外,碳的價格和企業的減排成本也可一并交給市場來解決。發展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對風險有不同的認知,才可帶來對市場不同的預期,才有不一樣的價格,才有交易和流動。而減排成本是企業發展的自身問題,需要在碳成本內部化的市場中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唐人虎說。
試點將增加靈活性
孫翠華在會上說:“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計劃于2016年試運行,配額由國家統一分配,局部省市先入場,其他省市可晚些進來,但未入場的省市仍須完成分配的總量目標。就試點與全國碳市的銜接,國家會加強與試點的溝通,并在相關政策制定中,對進入全國市場的時間節點、覆蓋范圍以及控排企業等方面給予試點更多的靈活性。”
據悉,7個試點現已有了各自比較完備的交易體系,按照國家發改委的工作進度,還有1-2年的發展期,在這期間試點還將在機制創新,以及在公開、透明等方面繼續探索,為全國統一碳市建設提供經驗。
與國際相對成熟的碳市場相比,葛興安認為,國內試點在兩方面還需改進,一是制度和規則的全面公開、提前公開,不僅僅是管理辦法,還包括配套細則,比如,拍賣怎么做,配額如何回購,拍賣資金的使用等等;二是碳信息的披露,信息是市場流動的基礎,也是投資、交易的決策依據。這些信息的提前公開和披露,有利于改變參與主體和投資機構心理不穩的狀態。
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梅德文表示,在開放的環境中,更有利于價格的發現,擴大交易主體,在現貨交易的基礎上,小范圍的金融創新,都將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此外,一些試點也在積極探索區域碳排放權交易。比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碳排放權交易的探討。
唐人虎認為,在全國統一碳市建設的進程中,與國家的政策或規則貼得最近的試點,未來區域擴張的能力一定是最強的。最早建立區域碳排放權交易的試點,不一定是未來擴展最廣的試點。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將本地交易的1噸二氧化碳變成未來在全國可以交易的1噸二氧化碳,提高流通性決定了試點區域拓展的能力。
現階段,每個試點都有各自的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林健表示,交易所是一個服務單位,服務于政府的總量目標,服務于企業的減排成果。
全國統一碳市建立后,仍然需要有效的交易平臺,而已有的平臺是否會全部保留,未有定論。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交易所的地理位置和服務質量或效率,將成為考量的重要因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